“麻秋败了,麻秋败了!”
不等真正靠拢,那两个花帽子营的骑兵就已经嚷开了。
冉闵面色一寒:“吼什么?规矩去哪里了?这是身为花帽子的素质?我往常的教导,你们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还是以为老子已经睡死了,不再管你们了!”
战马转瞬及至,两个花帽子听到冉闵的呵斥,顾不上战马停稳,就甩鞍下马,“啪啪”两声跪拜在冉闵跟前:“属下知错了!肯请将主责罚!”
“起来吧。”
冉闵倒也没有想过真要责罚这两个风尘仆仆的战士,他只是希望通过这些日常的敲打,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素养,不要得意忘形,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光荣的花帽子,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头上那顶帽子!
“麻秋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麻秋的战败早已经载入史册,但冉闵还是想知道,明明里面已经打起来了,为什么麻秋还是要进入三藏口,而不是干脆退却到安全的地带。
除非麻秋的哨兵都聋了、瞎了,否则怎么也不会傻乎乎的冲进三藏口,任由慕容恪伏击。
“将主,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还是木统领审了几个从战场上退败下来的俘虏,才知道原委。”喝了两口杜雷送上的热水,那两个花帽子才开始向冉闵详细的说道麻秋战败经过。
当石涂和冉闵两人率领队伍跟燕兵在山道里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时,麻秋岂会听不见?他不断的派出侦骑,想要打探山道里的情况。这个时候慕容恪如果不让麻秋的侦骑进入,必然就会暴露他在通道里隐藏的大量伏兵,导致麻秋警惕。为了麻痹麻秋,关键时刻,慕容恪展现出他身为一名顶尖将领的素质来。
一看见麻秋的侦骑出现,慕容恪第一时间命令麾下一些士兵换上了段辽的装备,大家都是鲜卑人,只要服装换上了,麻秋等人是看不出破绽的。
一部分换上段辽装备的士兵跟一部分穿着燕国服装的士兵,在通道里疯狂战斗起来。
可不是假打,在慕容恪的强调下,绝对是刀刀见血,枪枪要命,两方人奋战之下,将通道完全阻塞,当麻秋的侦骑出现时,换装的燕兵连忙上前求救,口口声声哀求,说燕国人在得知段辽投降后赵,不忿之下前来偷袭,士兵多达上万人,此时段辽的总部正在发生战斗,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
侦骑无法判断事情的真相,但眼前那些鲜血和倒地身亡的战士却是实实在在的证据。慌乱之下,麻秋的侦骑纷纷回报麻秋,说是燕国跟段辽正在酣战,段辽希望赵国履行诺言,前往营救!
在接到这个消息后,麻秋身为主将,照理说应该组织麾下将领进行讨论,制定策略!
坏就坏在麻秋此人一向刚愎自用,加上立功心切,并没有仔细判断那些“段辽士兵”报出的燕兵数量是否真实,也没有先派出精锐部队对三藏口附近的通道进行清理,为了保证段辽还活着,麻秋没有迟疑,简单的安排之后马上拔营,全军进发,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山道,营救段辽。
另外一边,慕容恪在看见麻秋全军而动之后,即是高兴,又是担心!
毕竟麻秋的队伍多达三万之众,若是大家堵在三藏口那狭窄的环境当中作战,最终鹿死谁手还真是个未知数。慕容恪因此而犯愁,但麻秋队伍已动,慕容恪也只能是让人吹响进攻的号角,将原本正在追袭石涂队伍的精锐士兵,重新集合起来。
而麻变的到来正好解了石涂的困,算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在这里,慕容恪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实在是高估了麻秋!
慕容恪按照一个正常将领判断战情的方式来估算麻秋的反应,那么麻秋应该是在先锋军之后半天甚至一天之后才会派兵前来试探,到那个时候,不管石涂的队伍如何坚持,慕容恪麾下的精锐骑兵都能够将那些汉卒绞杀,打通通道。随后,燕兵的大队人马就会汇合,在山道当中做出种种假象,让麻秋认为段辽已经危在旦夕却还有一线生机,如此一来,麻秋才会不顾一切的进攻,从而忽视两边隐蔽起来的燕国士兵,最终深入伏击圈!
这是慕容恪的计划,也是导致他战略失败的原因——麻秋压根就没有想那么多,他只关心自己的帽子和石虎的宠信,岂会去过问里面究竟有没有埋伏:都已经打起来了,还会有埋伏么?
面对挥师而动的赵**队,慕容恪没了选择的余地,他只能让精锐的轻骑兵在稍微接触之后就佯装溃退,沿着大石头与山壁之间形成的缝隙缓慢后撤,当麻秋达到大石头时,慕容恪的精锐轻骑已经全部撤离,继续后退。
虽然这个时候慕容恪已经知道用来阻挡石涂的两千兵马已经全部“光荣”,但他没有时间去哀伤,他只能让轻骑兵继续后退,利用速度上的优势来延缓麻秋的前进,同时安排步弓兵和骑弓兵,分别在两侧山崖和三藏口外面,对麻秋的队伍,进行毁灭性的攻击!
漫天的羽箭让麻秋损失惨重,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在狭窄的通道当中都没有机动回旋的余地,他们只能拼命举起盾牌或者是挥舞兵器格挡,但在拨天似的箭雨下,又有几人能保证自己不被沾湿了衣裳?血流成河不足形容通道内赵军的惨状,尸山血海才是最真实的描述。
但就算是这样,赵**队的数量仍旧让慕容恪感到头疼,通道里一面倒的战争并不能始终持续下去,毕竟这里不是大棘城,没有无限制的羽箭供给,当弓兵们随身的箭囊为之一空时,看似一片尸体的通道之中,又有无数的羯人战士挥舞着兵器,开始攀爬两侧的山崖!
山崖是陡峭的,但仅仅依靠两千多的步弓兵,根本无法守着漫长的通道,总有羯人士兵能够爬上山崖,挥动长刀或者是长矛,追杀仅剩下弩弓的步弓兵,越来越多的后赵军队攀上山崖,一段段山崖被麻秋掌控,胜利的天平好像又缓缓倾向于麻秋。
若仅仅是这样就能让慕容恪放弃,那慕容恪就不是传说中的名将了。步弓兵已经消灭了足够多的赵**队,在慕容恪看来,这些步弓兵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不值得他多费心思。从山道里调出来精锐轻骑兵在慕容恪的带领下已经重新回到了三藏口,在相对宽敞的空间里,对吊在后面的赵**队发起了屠杀!
这些刚刚还在庆幸没有冲进山道的赵国步兵,在慕容恪亲自率领的铁骑面前毫无反击能力,像是秋天的水稻,一茬一茬的被慕容恪收割,大量的人头被栓在了鲜卑铁骑的马脖子上,无头的尸身如果摞起来,恐怕已经有密云山那样高!
双方交战到现在,慕容恪麾下将士真正死于后赵麻秋所属的,不过是几百个步弓手而已,甚至还没有死在石涂和冉闵手中的多,而麻秋损失的部属则是难以估计。
当麻秋接到报告,说燕人重新出现在三藏口,正在疯狂进攻时,麻秋正在考虑是否要直击段辽大营。
听到“慕容恪”三个字,麻秋终于明白,所谓的“段辽受降”根本就是一场针对赵国和石虎的阴谋,而他却很不幸的成为这场阴谋的牺牲品!
既然已经没有什么受降,麻秋不得不为自家性命打算,他甚至怀疑,在段辽的中军大营当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伏兵在等待着,要砍下他的大好头颅。于是乎,肝胆已破的麻秋下令前队变后队,后队边前队,敦促队伍反向冲出三藏口,执法队严格监督,一旦有人胆怯贻误军机,定斩不赦。
在麻秋的号令和执法队雪亮的大刀威胁下,后赵军队不顾重大伤亡,掉头从三藏口冲出。而慕容恪针对性的调整了骑兵作战方式,让一队队骑兵如同柴刀一般切割冲出来的后赵军队。
后赵军队的将士在鲜卑铁骑的冲杀下,战死的战死,溃散的溃散,直到鲜卑人战马都已经跑动无力,麻秋率领的后赵军队,才算是获得了喘息之机,最终能够簇拥在麻秋周围结成阵势的队伍,仅仅剩下一万出头。
整个密云山三藏口,铺满了后赵国人的尸体。
慕容恪带着上万的首级,撤退了,而留下的,是欲哭无泪的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