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我想给大家插一段题外话!
众所周知,咱们这位小皇帝嘉靖从小就是一名忠诚的道教信徒。
自从嘉靖元年这个冬天他祖母去世以后,咱们小皇帝由于悲伤过度结果大病了一场。于是就有好事者提议,让皇帝大人进行修道活动。由此,从嘉靖二年四月起,嘉靖就在皇宫里开始了他的“修道事业”!
说实话,修道这玩意其实也不能说它有什么不好。平rì工作之余偶尔修道一下,绝对有益身心并且陶冶xìng情!
然而,小皇帝却过分地沉迷他的“修道事业”,最终连班也不去上,这就不太好了!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知道《西游记》这部作品其实就是创作于嘉靖年间。
记得书中曾经提到孙悟空一脚把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给踢翻。估计作者是想利用这一幕来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对于嘉靖皇帝沉迷道教的一种不满。
或许因为这样,所以当年明朝zhèngfǔ就把《西游记》列为第一**。而最终吴承恩本人也没敢在作者署名一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然而,历史之神是最公正的,当rì的**如今以成为无数国人心目中的经典!
接下来,咱们把镜头转回到皇宫里头。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先是一场婚礼,然后接着一场葬礼!
其实,就在嘉靖小皇帝忙于为祖母争取入葬茂陵的这段rì子里,朝廷那边的官员也没少闹事!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在这些rì子里,朝廷那边还发生过那些争拗。
嘉靖元年十二月十六rì(戊子),兵科给事中史道由于不满被调派山西,于是上奏弹劾杨廷和。
“唉!这家伙偏偏哪个壶不开提哪壶。”
他在奏疏中直指当年武宗身为天子却把国家礼法当成儿戏,竟然自封“威武大将军朱寿”。而当时身居首辅之位的杨廷和却并未有出面阻拦。
如今陛下为先父兴献帝追封谥号,杨廷和却处处为难,明显是厚此薄彼。作为臣子现在要为陛下叫冤!
此外,他还在奏疏中揭发杨廷和的陈年旧事,指责他当年勾结宁王朱宸濠(因造反被杀)。于是,一大帮言官很快便相继凑合在一起,把内阁以及六部围攻起来,情绪相当激动。
所以说,有时候一个人资历深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很容易被人翻旧账。
这回有人出来替自己出了这一口恶气,嘉靖心里暗自偷笑起来了!在他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希望利用言官与内阁、六部之间的矛盾,寻求更多支持者。
事实上,这回嘉靖皇帝的算盘打错了,他实在太不了解言官的本xìng。
说起言官这个行业,其xìng质有点像现代社会里的“公知”(公共知识分子)。不过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家言官是吃皇粮的。
而作为言官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虽然他们官阶身份不高,但文化水平却一点也不低,嘴上功夫可谓天下无敌!
他们平rì的工作任务,主要就是以其极高的道德标准,以及极低的容忍态度,监察朝廷上下各级官员的rì常工作行为。
在他们的眼里就算“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因此,不管你是阁臣还是内监,有时候甚至连皇帝。只要谁有一点点小把柄被他们逮到,他们都会照骂无误!
所以,我们既可以把他们看作为一群道德战士,也可以把他们看作为一群骂街书生!反正,有事管事,没事就找事。
没过多久,这帮言官同志们便把枪头转向嘉靖皇帝,连他也一起骂。现在大家应该体会到什么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了吧!
不过,对于解决这种小打小闹的事情,内阁那帮老江湖一向都很有办法。
几天过后,内阁大臣杨廷和、蒋冕、毛纪联同六部一众尚书毛澄、林俊等人实行集体罢工同时,并联名上疏提出集体辞职以示抗议。
这招以退为进,可谓百试百灵!最终,嘉靖只好下令把那个“惹是生非”的史道逮捕入狱,事情才总算平息,大家也没再发作。
接下来,时间一晃又一年过去了,嘉靖这边早已安静了下来。
进入癸未之年(嘉靖二年),对于小皇帝嘉靖来说,这一年依然是一个是非之年。这一年间发生了很多事,不过都是一些小事,皇帝与大臣之间偶尔赌赌气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事情。
反正你说一我就说二,你说一加一等于二,我也说你错!
虽然如此,但皇宫里的rì子整体还算过得很平静,而直到……。
嘉靖二年十二月十四rì(庚戌),内织染局(二十四衙门中的八局之一)宦官刁永向嘉靖皇帝提议,由于最近流行江南Style。因此,希望朝廷能派遣内监官员到江南地区为陛下以及后宫添置一批新款衣物。(大家应该知道,江南地区的丝绸是很出名的!)
于是,经嘉靖皇帝同意,朝廷决定依照成化、弘治年间旧例,派遣内织染局宦官前往苏杭等各地王府,管理织造新衣之事。
可是,由于早前曾有官员上奏报称,在杭州地区有个别宦官利用外派公务期间在地方犯事,加上最近苏杭地区正值水灾。
所以当消息传到内阁时,杨廷和等人陆续上奏反对此事,并且还要求皇帝下令继续加大力度对各地宦官进行严厉监管。
确实,如今非常时期,如果朝廷再派遣宦官到灾区干些劳民伤财的事,恐怕到时候谁也折腾不起啊!
然而,嘉靖看完奏疏以后却毫不客气地反驳起来。
“岂有此理!难道朕想弄几套江南Style的衣服穿,你们也有意见?”
虽说,咱们小皇帝对太监一直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和内阁那帮老头子相比,身边这帮奴才还算很听自己的话。况且,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本来就是相互对立已久。所以,对于此次内阁所作出的反应,小皇帝也应该早已心里有数。
“但现在问题在于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干嘛要扯到我的事情上呢?”
因此,在他看来这次内阁无非就是想一石二鸟。这样,一方面即可以打击宦官集团,另一方面又能限制自己的自主权。
于是,嘉靖马上又做出了反应。
“我不管,反正就是要按前朝的旧例办事!”
小皇帝开始横着来了,对于杨廷和的苦心劝谕他根本听不入耳。
于是,一气之下的杨廷和又写了一封奏疏给他。这回,杨廷和除了在奏疏中狠狠地指责了“织造之事”外,他还多写了这样一句话。
“今臣等言之不听、九卿言之不听、六科十三道言之不听、独二三邪侫之言听之不疑,陛下独能与二三邪佞之臣共治祖宗天下哉?”
把这段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
“我们这些臣子说的话你不听,你偏要听信那些小人说的话。你以为就凭你这小子再搭上那几个小人就能管理好这个天下吗?省点吧,你们没那个本事!”
唉!杨廷和先生您把话说得那么直,也未免太不顾人家感受了吧!
在看完这封奏疏以后,嘉靖顿时歇斯底里大发作了足足一整天。也正是因为这段话,嘉靖皇帝与杨廷和正式宣告决裂。
正当嘉靖皇帝与杨廷和因“织造之事”而发生口角的消息传到南京时,一直远在南京的张璁大叔,在苦等两年后终于迎来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据某些史料记载,当rì张璁刚到南京不久,嘉靖曾派人前往南京转告他,“议礼虽定,但将来还有机会翻案,一切只好伺机待发”。
就这样,张璁大叔自从到步南京以后,就被安置到刑部,领了一份闲职(刑部六品主事)过rì子。也就在这段混混沌沌的rì子里,他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桂萼。
关于这位桂萼兄到底何许人也呢?
桂萼,字子实,出生于江西安仁(今江西余江)。正德六年三甲进士出身,仕途十数年如一rì不顺。估计这家伙平rì得罪人多,导致混到哪臭到哪。
如果照着这份简历来看,他与张璁大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如今,俩人在南京的相遇可谓相逢恨晚了!
平rì,他俩在工作之余,除了喜欢讲讲领导的坏话,发发对现实不满的牢sāo以外,他们还有这一样相同的业余爱好!(大家别误会,我说的不是喝花酒。)
事实上,张、桂两人平rì都是非常热衷于“中国古代礼法”的研究。而且只要说起有关“议礼”的事,他们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正所谓“什么人就凑什么堆”!
经桂萼的介绍之下,张璁在南京还认识了一帮志趣相投兼且目标一致的好朋友。
而当中,包括方献夫、黄宗明等几位,都是师承学界领袖王守仁教授,并且以他的“明阳心学”为最高道德标准!(其实早在正德十年间张璁已经认识王守仁)
除此之外,他们对于朝廷“议礼”一事也有着相同的看法。并且在张璁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希望能通过“议礼”而升官。
就这样,这帮“议礼兄弟”纷纷以张璁为马首是瞻。而张璁本人也毅然成为“议礼派”的领袖。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心里面都很清楚,朝廷那边以杨廷和为中心的“朝臣派”,一直以来坚持以“濮议论”作为官方思想,向嘉靖小皇帝施压。
反观张、桂等人却完全不肖那套“濮议论”。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的理论,不管说得有多好听,但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只是工具而已,打退政敌才是最终目的。
既然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那就得豁出去,反正张璁现在都已经几十岁人了,没什么好怕的。于是,在离开京城的两年后张璁大叔火线复出,再次扛起“议礼”大旗。
然而,此时的张璁很清楚,如果再以自己的名义上疏,估计文件还没传到京城就已经被Delete。于是,这回他决定打张好牌让好兄弟桂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