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早睡早起,国家才会更有朝气。七月十五rì(戊寅)这天一大早,奉天门前一众官员正为有关明rì册封之事而吵来吵去。
现场,面对一众出口成“脏”(话)的毒舌官员围攻过来,张璁大叔当即“一言九顶”!你说他一句他马上顶回你九句,反正就是输人不输阵。
眼看双方恶语相向,广场之上几乎一片混乱,坐在上面的小皇帝倒是觉得很轻松。因为对于这样的场面,他早已见惯见熟,大臣之间的骂战,如今他也只会当作猴戏一样来看。
此外,不管下面的官员提出任何尖锐xìng的问题,小皇帝也只是随意敷衍几句了事。往后等所有人发表完各自“意见”以后,嘉靖皇帝宣布─────散朝。(太有范了!)
眼看皇帝大人大步大步的离开,下面已经开始出现不少针对他的声音来。
“想想,咱们都上疏抗议了那么久,至今依然一点Feedback(回覆)都收不到。不管怎样,皇帝大人您也应该有个态度吧!现在怎能完全漠视我们的存在呢?”
对于这样的态度,这样的结果,恐怕全世界都无法接受。事情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怕且大伙儿要起来作乱了。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时另外两位兄弟张璁、桂萼眼看现场群情汹涌,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然而,留在现场的大批官员如今仍然不肯散去。事因明天就要举行册封典礼了,大臣这边依然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正当大家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之际,现场突然有一把声音高喊起来。
“各位同僚,请你们听我说,如今陛下已被小人所蒙蔽,我们当臣子的岂能就手旁观下去呢?”
喊话的人,乃是吏部左侍郎何孟chūn,这位平rì看上去还蛮有修养的兄弟估计也是憋了很久,今天才会突然爆发起来。
此刻,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时,这位何侍郎似乎有了更大的瘾头,继续发表自己的“高见”。
“各位是否还记得,成化年间先辈们(官员)曾因为慈懿皇太后的葬礼问题,而在文华门外集体哭谏力争。最后,宪宗皇帝还不是被先辈们所打动吗!既然有先例在前,所以我们今天也应该效法先辈们的壮举,去找皇帝大人讨个说法。”
(其实像这种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在明朝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了!)
眼看有人牵头,很多官员也陆续凑过来起哄。既然有第一个人跳出来煽动,那么接着也就会有第二个。
就在最需要火上浇油的这一刻,杨慎同志又跑了出来。面对这帮蠢蠢yù动想去闹事的官员,他先是握紧拳头,然后振臂一呼。
“国家养仕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天!”
如此振聋发聩的一句口号,无疑让现场所有人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
这也不奇怪!我记得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当一个人身处在群体当中时,他的意志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总是低于身处在孤立状态下。所以,人往往在孤立状态之下更容易保持头脑清醒。
而事实证明也是那样。经杨慎这样一喊,在场很多官员体内的“群氓基恩”也一下子全部迸发出来,然后跟着响应杨慎的号召。
你们看到了吧!咱们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特别喜欢凑热闹的人最多。而在他们当中即有为公义的,也有为私怨的。不过,也有个别“怕死”的官员,在现场劝说着“咱们不如先冷静一下”之类的话。
面对这情况(为避免大家的意志动摇),翰林院编修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张翀这两位激进派,突然站到金水桥口把出口堵住,并且当面向所有的官员大声喊到。
“如果今天谁不去(请愿),我们就在这里打死他!”(看来要靠吓唬才行了!)
看到这两个家伙好像来真似的,其他那些官员也不敢再去劝说。照这势头,估计大家还是“跟着大队”会比较好一点。就此,那些不大愿意去闹事的官员,最终也被全部拖下了水。
接着,在兵部尚书金献民以及大理寺少卿徐文华的指挥之下,二百多位官员陆陆续续地向着左顺门的方向走去。此刻,他们带着一腔的愤慨,把怒火从金水桥口一直燃烧至左顺门前。
根据现场情况报道,这场集体示威活动的声势是浩大的、官员的情绪是高涨的、而场面更是混乱的。看样子,如果今天小皇帝不“给个说法”,恐怕他们也不会就此罢休!
与此同时,在左顺门的另外一边,当嘉靖皇帝刚刚回到文华殿以后,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已经听到外面有人在吵吵闹闹的。(那帮砸场子的人来了!)
这时,一个太监滚水烫脚似的跑了进来,然后一副神sè慌张的样子,看上去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一样,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当听到有很多官员聚集在外等待求见时,小皇帝似乎已经心里有数。很显然,他们都是冲着明天册封的事而来。所以,单凭那几个太监,那是绝对无法劝服他们离开的。
然而,为了不让明天那场册封典礼出现任何差错。小皇帝立马下命司礼监给他下达了一道谕旨,要求各部级官员马上离开,不管有什么事情,一律留待明天再说。
很明显,小皇帝就是想把事情往后拖,反正今天先不和你们计较,等明天册封典礼完毕以后,再修理你们。
可是,在外面静坐的那帮官员才不管你那么多。即使谕旨已经下达,但是大臣那边依然不肯罢休,继续要求小皇帝立即收回成命,取消明天的册封典礼。
此外,现场还有一些官员嫌示威人数不够多,于是派人到内阁那边继续找人过来撑场。
当群臣示威的消息传到内阁那边时,毛纪他们原本还以为,如果现在过去应该还来得及劝阻大家。
可惜,当他与另外一名内阁大臣石珤(兼吏部尚书)来到左顺门时才发现,“咱们来得太晚了”!现场的情况已经不受任何控制。
最终,他们也只好加入到示威队伍当中。
如今,面对如此空前庞大的示威阵容,恐怕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招架得住了。眼看聚集在左顺门前的二百多位官员跪在地上大吵大闹的,他们当中有的人在高喊着“高祖、孝宗”的名字,有的人在高喊着“要见皇上”!
当然,还有个别激进分子喊出一些含反动成分的口号。反正,今天喊破喉咙也要把您皇帝大人给喊出来。
可怜那几位司礼监的官员,来这边劝说又被人(官员)骂。万一劝说不了,等会回去又要被里面那个人(皇帝)骂。
眼看事态越来越严重,小皇帝也开始不耐烦了。
“岂有此理,朕好言相劝让你们先回去,你们却不听。看样子是想在天子脚下造反了吧!”对于这种“敬酒不喝,喝罚酒”的行为,小皇帝是不会容忍的。
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件事(大臣示威)摆在其他皇帝(明宪宗之类的)面前,估计他们早就向大臣那边扯白旗投降了。
不过,现在这位小皇帝确实就是“不一般”。作为明朝历史上“最聪明”(权谋、心术)的一位皇帝,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考验,或许会成为他扭转局面甚至掌握未来的一个好机会。
大家还记得张璁大叔的那句话吗?
“对付书生就得用拳头”。所以,当前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动武!)
“锦衣卫,给我把带头闹事的人通通关起来!”
在小皇帝的一声令下,一大批锦衣卫匆匆来到左顺门前,把在场的二百多名官员团团围住。
在此,有一点大家必须搞清楚的就是,这帮锦衣卫兄弟是绝对不会跟你们这些官员客气的。须知,“打人、逮人”本来就是他们的工作之一,而且主要服务对象也就是你们这帮官员。
因此……。
“废话少说,刚才声音喊得最大的那几个……你,不用看旁边了,就是你!”(锦衣卫开始逮人)
接着,没过两三下功夫,以下这八位“先锋代表”(给事中张翀、翰林学士丰熙、御史余翱、吏部郎中余宽、户部郎中黄待显、兵部郎中陶滋、刑部郎中相世芳、大理寺寺正母德纯)率先被锦衣卫揪了出来然后关进诏狱。
难道大伙儿就此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吗?不行,咱们一定要挺住。
眼看形势有变,杨慎与其他几位翰林院的同志这下子很聪明,他们知道锦衣卫逮人,无非就是冲着声音喊得最大的那几个人。于是,他们俯子,装出一副“跟大队”的样子。
在等锦衣卫逮完人以后,杨慎他们突然又跳了出来,继续煽动在场的官员。
这下子,就连锦衣卫他们也意想不到。本以为逮了几个带头的,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岂料一众大臣变本加厉,把行动再进一步升级。(从集体跪谏,演变成集体哭谏。)
至此,事情已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在场的所有人已经完全进入失控的状态,上百名官员鬼上身似的冲到左顺门前一边拍门,一边大哭大喊,现场再次陷入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