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爱卿,吩咐下去,将那些苦役与战俘那些人放到京城到天津的官道上,让他们好好的清扫一下。初六就要挥师东征,还要做好准备才是。”这是比较关键的事情,现在不比后世人烟稠密、车辆多,尾气也多,公路上的雪几天就能融化干净,搞不好到了初六,那雪还会仍然故我呢,那可真要耽误事了。
“皇上请放心,臣保证不会误了行军,必把道路打扫干净。”田尔耕立刻保证道。
“春节将至,两位爱卿却不能休沐几日,一方面要布置整个京城与民同乐欢度新春的现场,以及元宵节。一方面还得想着清理积雪,如此忙碌朕于心不忍。”大明往年也都搞类似的活动,只是今年朱由校让搞的这种庆典活动大了一点。五天关城门毕竟亏欠百姓太多了,特别是在临近春节的时候,已经耽误了外面来的货物,也耽误了城里买货的,扫清道路也是这方面的考虑。这次让锦衣卫连同顺天府好好的办一些春节方面的活动,让百姓们,热闹热闹。辛苦了一年,百姓、商人、军人、官员等也都放松一下。
没别的,就是一些装扮一下京城,有点过节的样子,把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搞上一搞,张灯结彩,花灯会,打灯迷,找戏班子唱大戏、舞狮子、庙会、、、、、、这些活动都由宫里出钱搞一搞。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什么走百病上城头的习俗,‘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这样的活动也支持一下。花不了多少钱,一万两银子就足够了,但这个气氛搞得好。对凝聚大明百姓的力量可是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现在自己一事令下,百姓们能纷纷的走上街头,这就是一种民族魂、向心力的表现。朱由校很陶醉在这种一呼百受万民景从的感觉,能让全国百姓把他切实的当做心中的皇帝,大事可为矣。当然这是一种正能量,而不是那种盲目崇拜。
“臣能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解困,这是臣求之不得的,皇上如此一说,倒让臣无地自容了。”田尔耕谦让着说。一个月的春节假期是不错。但那只是针对朝廷大臣上朝所设的,真说起来,与锦衣卫哪里有半文钱的关系。
“皇上所为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如此圣举使成民归心。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志选也跟着捧道。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这话朕深深记得。望二位爱卿与朕共勉,协助朕治理好这天下。”朱由校不由的说,现在自己在京城的治理,依靠的就是这两个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对他们的人品自己当然不会看中,他们没有刘宗周、孙承宗等那样的高洁,对他们只有诱之以利再严加监督而已。他们自身的监督不说,东厂现在最主要的监督对象就是锦衣卫与顺天府,政务公开也可以使其政大白天下,这种种措施还是相当有效的,至少现在还没有找到他们有什么痛脚。只要稳住了宫廷。稳住了京畿,大明才会更加的稳定。所以这番话就是要告诉他们,仁政不仅仅是皇上要做的,更需要下边的大臣也要贯彻落实,切不可大意。
“是皇上。臣等谨记。”
正在这时,南京送来了加急光报,三天前,南京地震。朱由校一听这个吓了一跳,南京,在后世对于地震二字是相当的陌生,但在明朝时,那可是一个相当让人头疼的话题。因为南京的地震大颇繁了。
当年明成祖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的考虑迁往了北京,那时从朱元璋、建文到永乐,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和南京的地震频率是一样的,都是四次。永乐一死,仁宗朱高炽就想着迁回南京,但到了洪熙元年,在这个当了不足一年的皇帝就猝死于宫内。这一年南京的震到频发到了一个让人发指的程度,一年时间震了三十九次,其中在三月的时候震了十九次。而在宣宗朱瞻基之后,地震少了起来,但前五年,南京还是地震了三十四次,而后五年只有一次。所以迁回南京的事情就再也没了结果。
不过南京依然不平静,除了在正统年间,能光宗那一个月在位的时间,没有地震,其余的在每个皇帝上位期间,均不时的发生地震,不过是有多有少而已。奇怪的是在万历整个执政这么长的时间里,竟然只有一次地震,偏偏到了天启之时,发生了三次地震。就在三年前,天启三年之时,南京又震了一次,朱由校看过“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忽觉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属州县有无损伤等因,查据上元、江宁、句容等县各称:地从西北方震起,向东南去,城垣动摇、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又据常州、镇江、扬州等府申称: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屋瓦摇落,房窗斜倾,且多倒塌。一连两次,移晷方定。”(熹宗天启实录卷39页20-21)那次地震,声如巨雷,两箇时方止。常、镇、扬、泰州俱然,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
所以一听南京又震了,朱由校哪里能不急的,上次的山西地震,常州水灾自己是预测对了,但南京的这次,自己从来就没听说过,哪里能够再行预见。此时一看那光报标题,立刻紧张起来,好在这次是个五级左右的地震,但许多的房屋年老失修,上次地震没有震倒,也没有及时的加固,所以这次的震,倒是震倒了一大批,其中五千余人受伤,死亡人数有三百人左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