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昌听着不是滋味,冷笑道:崔司徒是说经你这番整改,最终拓跋鲜卑就可以统治全天下,老朽怎么听,崔司徒都像是在说梦话。
崔浩道:祖老先生深爱宋地,不喜欢听到大魏江山一统,崔某理解你的感情。但是如果你能放开眼界和心胸,就会意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人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区别的只是思想,是什么思想,也就是什么人,只要用儒家礼义统治天下,无论是鲜卑人还是其它什么族的人,他也就是汉人了!
有时自己平常想不周全的道理,通过与他人交谈,竟然月兑口而出,这是件极痛快的事。似乎为自己能说出这番富有哲理意味的言词而感到骄傲,崔浩兴奋地瞪亮眼睛,非常真诚地去捕捉祖昌的目光,期待着后者能与自己探讨交流下去。
崔浩辅佐北魏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但平时他却极少谈论政治,一则身居高官,说什么总是一片赞同,二来他比较铁腕,奉行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原则,论政的对象基本上就只是皇帝拓跋焘以及政治伙伴冠谦之。
但他需要理解,更需要情绪上的发泄。
一个汉族学士,一位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长期供职于残害过无数汉人、有着血海深仇的异族朝堂,其实是很难心安理得的,即便没有过任何公开指摘,在寂静夜晚的不眠时分,在无数次的假想中,崔浩肯定那些南朝士人,一定都视他为汉jiān之流。而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自己不但不是民族叛逆,而且是捍卫华夏文明的英才。
脑海里莫名的苦涩积淀许久,崔浩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就渴望着一件事,那便是对天底下的汉人特别是南朝士人做番真切告白,面对来自南朝的祖氏爷孙,突然间他产生出强烈的表达yù望。
可惜祖昌兴致不高,并且崔浩盯得实在夸张,这让老头儿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他这个大匠卿平常面对最多的是砖瓦木头、花草树木,完全不习惯收到别人炽热和期待的目光,可是他又是个仁厚长者,就这样把崔浩晾晒着,同样感觉不舒服。
崔浩没有得到期待的回应,便道:祖老不必皱眉,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是骂我忘祖忘本、无父无君,这就是我们观念上的差别,究竟灵魂与**谁更本质?在你心里,即便泰平真君采用儒家礼义,他仍是异类,可在我这儿,他就是长相和名字与我们有点差别的汉人!
祖昌便侧身看看孙子,道:你看崔司徒这个结论如何?
祖冲之笑了笑,说道:就不知道真君是不是和崔司徒想法一样,也把自己当汉人?
崔浩一时语塞,他自然清楚,拓跋焘虽然对他这位汉族官员器重有加,对华夏礼教积极接受,但那只是为了统治得力,人家更以鲜卑的马背为自豪的基点,别说让他把自己这个鲜卑皇帝当成汉人,就是平等地把汉人看成鲜卑人,那也是绝不可能的,和所有统治过汉人的异族帝王一样,拓跋焘喜欢的是汉家统治文化里对他治国有用的权谋韬略,至于对整个汉民族血统、体质特征的态度,拓跋焘骨子里是不以为然和轻蔑的,说来说去,崔浩什么思想就是什么人的理念,落到具体问题上,总有那种一厢情愿的牵强感和自我慰籍的滑稽味道。
正因为这样,他才不得不与寇谦之这位道教领袖合作,把拓跋焘抬升为神仙式的君主,用非人的手段来淡化民族上的敏感问题。
祖冲之短短的一句问话,却让崔浩无法再自圆其说,除非他撒谎,说拓跋焘自己愿意成为汉人,但撒谎容易圆谎难,如果祖冲较真儿,当面与拓跋焘求证一二,那谎言肯定要被戳穿,到时自己丢脸不说,搞不好还要惹恼皇帝,那可实在犯不上。
崔浩发了一会儿愣,感觉再说什么都底气不足。此刻残阳如血挂在天边,他语无伦次地嘟囔道:那太阳走了一天,快落山了,你说太阳它是汉人的,还是鲜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