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你们王家的祖籍呀,其实和我的祖籍都是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人。我们两家还是世交老姑舅亲哩!我的姑nǎinǎi就嫁给你曾祖父王云海为妻,后来我的姑姑又嫁给你大祖父王奋武为妻。你曾祖父王云海在清朝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用一条扁担两只箩筐担着你大祖父和你二祖父从庄上走出来,冒着生命危险一路逃荒,辗转数地,最初落脚于甘肃省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的莫家岔,后来又有几次搬家,最后就定居在武家窑村的白马山湾和武家窑街道两处。落脚于武家窑之后,他说的惟一一句话:‘我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家了。’我们何家也是由你曾祖父王云海后来托扯而上来的。这些家史呀,也都是我儿时亲耳从你曾祖父嘴里听来的。”
他告诉了我很多鲜为人知我们王氏家族的家史。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耳聆听到比较详细的我们王氏家族家史,真的有如获珍宝之感,心情无比的激动。
获取我们王氏家史材料的再一方面,就是我多次向退休在家安度晚年,年过八旬高龄的我三伯父王英讨教。他说“听我父亲和伯父曾经这样讲过,说我们家的祖籍在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光绪22年我爷爷王云海用一条扁担两只箩筐一头装一个把我大伯父和我父亲从天水关子镇挑出来,一路要饭最后定居在现在的这里。在1937年我二伯父王满他们一家人也从天水搬上来,在这里住了四、五年,后来在1941年全家又迁回老家。此外,还托扯上来了我何家姑舅他们一家人,也定居在这里至今。”
以上两位老人的口述基本内容相互对照,其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另外一方面,经我多方查询,最后在1996年联系上了定居在xīnjiāng阿勒泰地区城关镇文化路199#中间单元楼,原工作在阿勒泰地区水文勘测队现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我们一个房头的我伯父王忠仁(2001年12月17rì故,享年83岁)。
其中在他1996年6月14rì给我的一封来信中写到:“我是1918年6月20rì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自从1943年1月当兵我从老家出来后因种种原因再没回过老家。1994年4月我让我的养子王国庆去过天水老家一趟,他还在那里拍了一些照片拿来让我看了。
据我养子回来之后说,我的老家现在已经没有与我有血缘宗亲根基之人了,只不过听庄上人说,现有一户户主名叫王青合的,他是在我被抓壮丁几年之后杳无音讯,我家人只留下我的女儿王水莲一人存活外,其他人都前后全部离开人世后的情况下,将这个王青合被指定为我的顶门立户人,可是论辈分他却要叫我太爷。
另据我所知,我们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的王家共有三个房头,我们和你们统属第三房头。你曾祖父王云海和我祖父他们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他们俩是三房头的长子和次子,即你曾祖父王云海是长子,我祖父是次子。我的亲生父亲叫王满,排行老二,我父亲的哥叫王石,排行老大,老大他一生无子女,所以将我过继在他的门下为嗣子。
我记得很清楚,在1937年我19岁那年,我随我父亲迁居你们武家窑住了五年。后来于1941年又举家迁回老家。我的女儿王水莲就是在你们武家窑出生的。尤其记的最清楚的1943年1月我从老家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被国民党抓壮丁来到xīnjiāng部队当兵。195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定居在xīnjiāng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工作在阿勒泰地区水文勘测队。现在我居住在城关镇文化路199#中间单元楼。”
王忠仁伯父他所提供的这些家史资料,对我来说,新鲜、真实的一份非常之珍贵的家史资料,特别是最亲近的同族人提供的,而且是我寻找了多年才得到,怎么能不让我惊喜不已,喜出望外,喜形于sè呢!
从以上三份资料来看,就足以证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白马山湾居住的王云海家族,和xīnjiāng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城关镇文化路199#中间单元楼居住的王忠仁家族,他们的祖籍都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旧称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而且可以肯定的说,他们统属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王氏三房头嫡系子孙。
(三)南灵王氏三房头远祖
万物都有个起源,那么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居住的王氏三房头之远祖是何人氏?源出何朝何代?如何发源开基演变迁徙?历来有多少风云人物?何处还有他们自己的骨肉同胞呢?这是我编纂家谱想要进一步弄个明白的一个基本问题。
现在在我案头摆放的《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姓氏辞典》、《中国百姓辞典》和《姓氏考略》等资料中查看到的王姓:
文献记载。见于《世本》。东汉《风俗通义》收。
历史来源。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王氏有许多不同的来源。先秦帝王的子孙多称王子、王孙,一些后人遂为王氏。王姓大致有八种流源:
一、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出自子姓。为商纣时王子毕干之后(注:也可能毕干就是我们武家窑王氏这一支系的远祖)。
三、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出自chūn秋时魏献子等王族之后。公元前五世纪,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称王。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频氏,亦改为王氏,如:王雄。
六、历史上外族姓氏。古高丽『今朝鲜』开国君主王建。西羌人钳耳氏族之祖,王季。
七、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
八、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姓,五代时王保义本姓刘名去非,皆冒姓王氏。又如五代前蜀国始君王建,收义子数十人,多改姓王氏。
堂号。王姓堂号有“三槐”、“槐荫”,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三槐”,据说是宋代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的父亲王佑曾在庭院中植槐树三株,言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果验。故王氏多以“三槐”为宗祀堂名。
地望分布。《郡望百家姓》云:王氏望出太原郡。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汲郡者,王子毕干之后,此子姓之王(注:我们武家窑王氏这一支系的远祖)。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翊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为古高丽;出安东者,本阿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又据《广韵》所载:“出太原、琅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后。东海,出自姬姓。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者,殷商王子毕干为纣所害,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此外,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共二十一望。”
现综合以上记载,我将25郡望中的部分王氏郡望之古今地名对照如下:
一、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此支王氏,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二、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此支王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三、天水郡。西汉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此支王氏,出自子姓。商纣时王子毕干之后。
四、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正定县一带。此支王氏,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五、陈留郡。西汉置郡。今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王氏,开基始祖为妫姓王王建之孙安。
六、河东郡。秦初置郡。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毕公高、又,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七、河南郡。汉高帝置郡。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八、金城郡。西汉置郡。今甘肃省永靖县及兰州市一带。
九、汲郡。晋泰始二年置郡。今河南省卫辉市及汲县一带。
王氏支流甚多,据《百家姓辞典》、《广韵》记载,著名的王姓家族在全国大致有二十一处,这二十一处其中甘肃省天水市地区就有一处。这一处正是出自子姓的商朝王太子之次子毕干之后。据说王子毕干为纣王的兄长,因苦心劝谏暴虐无道的商朝末代昏君殷纣王而被部月复致死,葬于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其留汲郡守陵墓的子孙们,以本为王族之故而改姓王氏。他们除在汲郡发展外,有部分后来搬迁到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所以说天水郡的此支王氏,他是出自殷纣时的王子毕干之后,这是无疑的。
推本溯源,那么照此看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白马山湾王姓之开基演变迁徙远祖→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王氏三房头→河南省汲郡王『今河南省卫辉』→商朝王太子次子毕干之后→商朝子姓王。这样一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白马山湾王姓,无疑的就属全国二十一处最有名望王姓中天水这一处的血亲后裔。最早祖籍,也就应该是在河南省卫辉市地区。
楹联:
阳明学术(王守仁)逸少风流(王羲之)
卧冰跃鲤(王祥)朝阙飞凫(王乔)
明妃青冢(王昭君)金母瑶池(王母)
辋川书画(王维)沂国方严(王曾)
槐里世瑞(王佑)珠树家珍(王勃)
暖舒柳岸瑞溢槐堂(王旦)
世继青箱(王彪之)家传乌巷(王氏)
贤臣之颂(王褒)孝子之名(王尊)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王氏三房头王??这一支系,历经一百多年的艰难曲折沧桑岁月。随着社会的变迁、避难求生、参军游学、招工晋升、经商打工、婚姻嫁娶等频繁的迁徙,现已分布散居在甘肃省,xīnjiāng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河北省等境内。
目前子孙繁衍壮大,分支派系众多,根深叶茂;“大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一支系现在人才辈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前景看好。
截至2011年7月1rì,子孙繁衍已有6代,65人,其中男xìng39人,女xìng26人。今现在尚存者(包括娶来的媳妇)有87人,男xìng39人,女xìng48人,析25户。其中从农村农业户籍转为城市非农业户籍的有9户,24人。前后迁出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和榆中县户籍的共6户。他们分别定居在xīnjiāng维吾尔自治区地区3户,陕西省西安市1户。甘肃省兰州市1户,甘肃省民乐县1户。暂住城市的有6户,17人。学历、职称和职务:大专以上12人,工程师3人,中级教师4人,主任医师1人,处、科级领导6人,干部9人,公务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