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秘书听到笑笑的回答,下意识的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担心首长的身体了。
越来越朝孙女奴进化的叶爷爷对笑笑的话笑呵呵地惟命是从:“好,那咱们去博古斋。”
他一边打头带着几人往前走,一边介绍:
“老于,没去过博古斋吧?那地方相当不错。虽说是古玩店,但是有特色的是文房四宝很是齐全,还有不少珍稀的书法字画。待会看看你就知道了。”
于爷爷脾气很不错,接过话头顺着叶爷爷的口气说道:
“嗯,没去过。潘家园这边我就没怎么来过。你老叶的眼光我还是相信的……”。
不一会,穿过地摊间的拥挤过道,一行人等来到了叶爷爷赞赏不已的博古斋前。
博古斋的店面是一幢两层小楼,灰墙黛瓦,檐牙高啄,雕梁画栋。虽然只是仿古建筑,仍旧专业讲究的装修使小楼显得古韵盎然,高尚雅致。
门口挂着一块黑漆金字的“博古斋”匾额。博古斋三个大字写的很是龙飞凤舞,应该是名家手笔。
看到于爷爷打量赞叹的神色,叶爷爷适时地介绍:“你可别小瞧了这块匾。这是老板的爷爷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老东西,当年的博古斋在这北京城里也是行内数的上号的地方,几经战乱变迁,万贯家财都舍了,人家愣是把这块匾给一代代传了下来。”
“看来是很看重声誉的生意人啊,不错。”于爷爷闻言似有所感。
大门的两边是一幅很应景的对联:
“乘时堪博古;入世亦居奇”——既暗合博古斋的名字,又点明了店铺的性质。
一群人刚刚踏进了店铺时,一身长袍马褂打扮的老板正在神色严肃,略有怒意地给一个犯了错的店员训话。
一抬头看到进来的叶爷爷,老板脸上马上灿烂得如同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连忙激动地疾步迎了上来,往店内让着众人:
“叶老您来了。怪不得今天喜鹊在门口叫。真是太荣幸了。”
不得不感叹一声,老板实在是知情识趣,体贴入微:明明认识叶爷爷,却不叫首长,而叫叶老。这是深知叶爷爷不愿张扬。
老板一边迎进这群人,一边叠声催促,让店员搬来椅子,又亲手泡上了自己珍藏着轻易不舍得喝的茶叶。伺候着几人安顿下来,喝上了茶水。
对于这个老板,叶爷爷一点也不盛气凌人,很是和蔼,还主动把他介绍给于爷爷:
“老于,这是博古斋的掌柜的,马承嗣,看看,有点意思吧?”
老板知道叶爷爷不会详细介绍另一位老人的身份,明摆着又是一尊大佛,不管如何先供上,点头哈腰道:
“于老您好,叫我小马就好”
于爷爷点点头,随意应付了几句。几个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边喝茶边寒暄……。
笑笑环顾店内,大家所在的这一层,面积有不到一百平米的样子。虽然不大,但是店内的装潢很是古朴含蓄。
迎着门口的墙壁上,一副红铜敲制而成的壁饰,四合如意的响纹点缀其中,衬得整幅铜画更显生动。
铜画下方,是一排暗红色木柜,其上摆满了各色古玩物件。
两架红木多宝格,分立两旁。其中的隔断很有创意,形状参差各异,本身就称得上一件艺术品。其中同样被或大或小的古董摆满。
就连大家坐着喝茶的这套桌椅,虽然工艺算不上精细,材料也不珍稀,但起码从时间上来说也是有点年头的了。
笑笑没仔细看那些摆放着的物件。就算是老店,古玩这行也没有保真的一说,毕竟都是开门做生意。再者,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真正贵重的东西肯定不会摆出来随便给人看,都在保险柜里锁着呢。压箱底的镇店之宝更是非圈内大家或者贵客不给看的。
一层东北角有上楼的楼梯,楼上应该就是爷爷所说的文房四宝专场。笑笑虽然跟爷爷学了一年多的书法,也算略有小成,但其实对此并无偏爱。因此就没有上去观看,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喝茶充当背景。
喝了一会茶的叶爷爷主动提起话头:
“小马呀,我家里没纸了,上次的宣纸给我再来点,还要熟宣。”
自从上次叶爷爷走后,早就反复记住了叶爷爷所买纸张种类的老板当然不会再追问要哪种,而是应声答是:
“哎,您擎好,我亲自给您选。”
------题外话------
今天很高兴。
从早晨到现在,阅读的读者虽然不多,但是读过的好像都收藏了这本书。
阅读多否与宣传推荐有关,这是我没法强求的。
但是能够有更多的收藏,却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起码说明读过的朋友觉得我写的还不是很烂,这就足矣。
为了感谢朋友的支持,别处把刚刚码好的这章麻利的搬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