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radioline、暗夜的黎明、五月花001、franklin的月票支持,特别感谢梦梦梦梦梦梦的持续打赏,多谢大家的支持!
“中队长每到周末总跑的这么快,像是赶着要去投胎一样。”看着郭涛拒绝了周末一起玩的提议,挥挥手就已经一路小跑消失无踪的身影,郭涛中队的小队长秦明无奈的对其它几个小队长摊了下手,满脸无奈。
“估计赶着回去帮忙做事吧。”小队长赵兴道。
“要不就是在女校那里有了相好的。”另一个小队长刘安嘿嘿笑道,一脸你们都知道的模样。
镇**辖下现在学校众多,童军的十所军校只是所有学校的一部份而已。各村都有小学堂,乡里有中学,在县里,原来的县学也成了现在的高级中学,扩招了许多学生。以往不论是私塾还是县学,学生都很少,但现在镇**各所学校上学不但不收钱,而且还有补贴,成绩好的奖学金甚至还能补贴家用。有这样的机会,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大增。在辽南和登州甚至还有两所书院,里面的学生几乎全是才子。
除此外,镇**还有登州讲武堂、卑沙士官学校、都里镇水兵学校、青泥城骑兵学校、登州工兵学校、长兴医护学校等。
除了这些专业长期的学校外,还有不少短期的培训学校。如各类技术培训学校,一般都是三个月到半年培训,向各个矿业和土木工程等输送技工学徒。
另外针对眼下镇**辖下拥有大量的女工的情况。镇**还专门建立了不少的女校。女校中除了学文识字算术绘图音乐外。也有不少技能培训。如医学院就有妇科、儿科、护理科,另外还有裁缝、烹饪、教师等不少的专业技能培训。
这女校一出来的时候,一开始还引得不少人的反对,但没多久大家就接受了。各个工坊都向各个学校提前签订了招工协议,从女校出来的这些女生,她们的薪水将比普通的女工要高上不少。而且在校也几乎是免费,在校还是免费用餐,甚至免费发校服。
眼下的登州城已经在原来的老城东南面。新建了诸多的工坊和学校以及大量住宅区和商市,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更大的登州新城。
走在宽阔的街道上,因为是周末,因此到处可见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走过。
李璟和李让还有李纯与韩安民、萧定邦等登州的几个主要官员,此时都是一身普通的白色直裰,几个都化了点妆,也没有前呼后拥,看起来就如同是登州眼下最常见的那些学校里的先生们一样。
要说眼下登州最多的几样人,一是各个工坊里的男女工人,第二就是登州各部的军人。镇**、平卢军、团结军、水军、乡军、童军,还有宪兵、治安队、城管队等。再就是各个学校的学生以及那些老师了。
自登州大量办学以来,引来了大唐诸道的诸多士子文人前来。大部份是前来应募幕府幕僚,还有一部份是来书院读书。再有的,则是前来做老师。
镇**现在声势极强,且为天下间其它地方难得的富裕安稳,因此许多文士都赶来登州。不过要想进入登州做官或者为吏,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镇**的公务员考试,简直就是比大唐的科举还能考,录取的比例达到一千比一。这个所谓的公务员考试,便是李璟近来推出的一项新政策。将所有镇**辖下的吏员位置,进行公开招考。经过笔试和面试后,最后按成绩录取,其中笔试成绩采用糊名抄卷阅卷评份的方式。
凡流内九品以外的所有的职务,都由公务员考试录取。虽然招的只是吏员,可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镇**待遇好,条件优,而且李璟也在公告中早声明,经过公务员考试录取的吏员,只要办事成绩好,考核优,便能逐渐提拔,最后甚至能打破吏与官的门槛,由吏升官。
光只这一条,就足以让无数的人前来应考公务员考试了。
不过僧多粥少,虽然李璟在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后,就录取了大大小小一百个岗位的公务员,可这次前来报名应考的却有差不多十万人。虽然这其中绝大多数报名的都是瞎参与,试试看的本地登州百姓。但是前来的文人,依然多达近万人。老老少少,比进京赶考还要热闹。
最后只录取了百人,虽然李璟表示在年后正月还将举行一次公务员考试,到时会录取更多人。但许多文人最后还是返乡了。不过也有大部份人来了就不愿意走了,虽然做不成公务员,但却也有其它去处。镇**各个学校就在大量招募教习,其中的待遇不错,薪水很高,年节等福利也不错,特别是李璟有一项规定,让他们很心动。在镇**各学校任教的教习如果参加公务员考试,能获得加分。特别是校任教。再有一点,当教师确实也很轻松,食宿条件也很好。特别是李璟在登州、辽南都修建了两座藏书十万卷的大图书馆,可谓也是吸引他们留下来的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学校,校内也都有藏书数千上万卷的图书馆。
各校的老师们和学生们一样,也有统一的教员制服,那就是白底黑缘的交领深衣,配黑纱为表麻布为里的儒巾。
李璟几人今天就都是一身教习装束,身穿白底黑缘交领深衣,头戴黑纱儒巾,甚至大冷天的还握了把折扇。几人走在街头,却立即有股子儒雅之气。
韩安国轻摇折扇,笑道:“先前少帅提议从藩库中拔款建这些学校,扩招大量学生,却免所有学费,甚至还免费提食宿,还提供补贴奖学金,甚至又花高薪请来诸多教习。当初老夫可是一力反对的,还去拉了萧兄一起,联络了不少的官员们上折。不过现在看来,老夫确实是错了。”
韩定邦也是连连点头,当初李璟要大办学校,甚至办了学校办军校办了军校办技校,办了技校又办女校,一心似乎要让所有镇**辖下之民都教的人人能读会写会算的样子,引起了他的极大担心。自古以为,读书都是极少数人才能读的,甚至成了世家们的专利了。
大唐大兴科举,就曾经重创过士家大族,后来世族终于转变过来,适应了科举,反利用科举让世族们更轻易的进入朝堂,才算是接受了科举制度。可李璟的这种办学法,加上他的公务员考试,却是比科举还要厉害。大量的办学,那么不论出身,几乎所有人都能读书,而公务员考试,便让这些读书人不认出身的进入官场。
这是最深层次的担忧,这是远虑。而更近的担忧,则是办如此多的学校,请如此多的教师,补贴这么多的学生,对于镇**来说也是一笔极大的负担的。
不过现在看来,当初他的担忧已经不是问题了。
“办学确实要花钱,可我们现在并不怕花钱。”李璟笑了笑,“我们现在靠的不单单靠土地生存,我们还是商贸,把这些利润拿出来一部份补贴到学校这边来。短期来看,我们是在不断往里面扔钱,可不用等长期,就是短期中期就能见到收益了。”
镇**现在的贸易生意红火,商品需求极大。各个工坊开始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人员越来需求增加。以往一个铁匠可能要学十几年,但是现在,各个不同的工坊中,把铁匠这个职业,分割成了无数道工序,在技术学校短期专门培训其中一样技术,学习的时间可能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这些只培训了几个月时间的工人们组合起来,一样能完成原来得需要十几年学习的铁匠才能完成的活。
工坊产量增加,规模扩大,销售的利润扩大,镇**所收到的税收也便增加了,而且百姓收入增加了,消费也多了,交易更多,经济更好了。
李璟先前投入办学的钱,很快就能从增收的税额上补贴回来。
而且,这还只是短期的好处。从长远看,镇**下面的各种工匠技术人才,甚至是识字会算的人才越多,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帮助将更大。
“登州码头经老登州城到新登州城,十文钱一位,还有空位,要走的抓紧上车了!”
一辆加长的四轮马车缓缓停在街边,车上的马车夫高声喊道。
李璟看了看这辆涂着红漆的四轮马车,车厢是带着蓬顶的,里面有十个座位,已经坐了四五个人,都是穿着绸缎的商人或者是儒袍的文人。
十文钱不算多,但也绝不算少。从新城一直到登州码头,约有三十里路。装满十人跑一趟就是一百文钱,这马车是双挽马,估计一天能跑个三四趟,那就是三四百文钱,应当还是有赚头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