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恭有些纳闷地心想着:这明军剿匪大营怎么变成了菜市场了呢?于是他远远地看了过去,看到是李禄和一名身穿参将官袍的武官在吵架,于是就问赵铭道:“那人是谁啊?”
“哦,是南阳参将孙伟。这几天,孙参将一直和李游击不对付着呢。”赵铭回答道。
“怎么回事?”吴世恭的兴趣倒是上来了。
“还不就是南阳府太小了嘛!小小的一个府里却有着两个战兵营。李游击多吃一点,那孙参将就要少吃一点,俩人就这么不愉快了。”
吴世恭一想也是笑了出来。兵部所订河南全部战兵的兵额才两万出头,而南阳府因为地处几省交汇之处,所以设立了一个参将,并额定了兵额四千五百人重兵驻守。
可是后来魏忠贤这么一插手,李禄这个守备进去了,除了分得两个县的驻守地以外,还分了孙参将一千二百人的兵额。孙参将已经是吃了哑巴亏了。
但这还没完,剿灭圣灵会乱民立功以后,李禄又加了六百人的兵额。而到了这次汝州大捷后李禄升为游击,更要将建立起一个兵额三千人的游击营。
这就好玩了,如果李禄的兵额再从孙参将那里拨调的话,那么南阳府中驻守两个县的游击倒有三千人,而名义上驻守南阳府全境的参将却只有一千五百人,怪不得孙参将会发飙啊!
而李禄也明显察觉到了吴世恭的到来,他的腰板也直了许多,于是在又争吵了几句以后,李禄直接扭头就走,与孙参将是不欢而散了。
见到李禄带着亲兵走了过来,吴世恭就笑嘻嘻地说道:“李游击好威风啊!下官这里要向您行礼啦!”说完以后吴世恭就装模作样地要向李禄行礼。
李禄立刻笑着阻止了吴世恭的动作。笑骂道:“妹夫!我这游击怎么来的你还不知道吗?别寒伧我啦!”接着李禄笑着向给老指挥行礼的周巡打了一个招呼。
吴世恭也当然不再向李禄装模作样了,他问道:“这次你带了多少人来了啊?”
“七拼八凑凑了五百。”李禄对吴世恭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不过我这次也是花了大血本啦!都给他们配齐了马,还向你这里的那个杨狗蛋买了一批盔甲兵器。不过我说妹夫,那杨狗蛋也太混蛋了一些吧!开价这么狠,要把哥哥我都榨空啊?”
吴世恭对李禄是一翻白眼:“肯卖给你就不错啦!说实话,无论你拿着这些银子到南北京城的军械仓去买盔甲兵器,买的到这么好的盔甲兵器吗?价格有这么便宜的吗?要知道,我们汝宁军自己的盔甲兵器都不足,杨狗蛋给你的这些都是我批得条子呢。别不知足啦!”
“好吧!好吧!”李禄笑着举手投降道,“我明白了,你和杨狗蛋都是奸商。反正这也是最后一回,以后哥哥这里有什么打仗的事反正是由你来。谁让我把妹妹嫁给你了呢?”
吴世恭是一下子笑了出来,心想这李禄说话也不托托下巴。这话要是让岳父薛濂听到了,就会立刻给李禄一个大嘴巴。不过吴世恭也知道李禄在开玩笑。所以一指李禄和赵铭。打趣道:“看看你们俩,都是一个德行。听到打仗都要躲在我的身后,还是汝州大捷的英雄呢。”
“能者多劳!能者多劳!”赵铭也在一旁打趣道。三人就这么嘻嘻哈哈地闲聊了起来。
接着,与吴世恭一起平定登莱之乱的游击陈中之和守备江澄也过来了,他们之间互攀了一番交情以后,就商量了一下守望相助的问题。
陈中之这次带来了一千一百人。江澄带来了六百多人,在整支剿匪大军中都处于很从属的地位,所以与吴世恭联合在一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天晚上,吴世恭又在熄灯前。拜访了一些象是曹文诏这样的在收复永平四城战役中相识的武官。之后吴世恭就早早地安歇了,等待着明日总督陈奇瑜的全军军议。
第二天军议一开始,前面的程序一切正常。反正昂长的点卯,接着陈奇瑜发表了废话连篇的开场白。反正吴世恭这个都司在整个中军帐的武官之中又成为了一个小角色,所以他乐得躲在角落里打酱油。
可是吴世恭没有发觉:他在打酱油,总督陈奇瑜可是几次用目光扫过吴世恭这个酱油瓶呢。陈奇瑜心中也有些纳闷,难道这个五大三粗,在中军帐里心不在焉的都司竟然也有着这么好的军事眼光吗?
而军议终于到了正题。总督陈奇瑜的一名幕僚在中军帐内悬挂的一副地图前,开始详细地解释说明陈奇瑜制定的剿匪战略。
到了此时还是一切正常。等到那位幕僚讲解完毕以后,军议到了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无非是讨论由何支明军驻守何地?何支明军追击剿匪罢了。
其实这分配任务的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象曹文诏、左良玉等客军,基本上都是追击剿匪的,而河南本地明军基本上都是驻守本地的。陈奇瑜之所以让武官们讨论一下,无非是让他们表一下决心,然后陈奇瑜就要分配任务了。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在讨论完毕之前,总督陈奇瑜突然问道:“李游击、赵指挥、吴都司,你们三部可是打了汝州大捷的强军啊!这次本督可是要多多倚仗你们啊!”
而坐在一旁的河南巡抚玄默沉吟了一会儿,接着一捋胡须说道:“既然陈总督如此看好三位,那么三位就做好准备吧!记住!要爱惜百姓!”
这次如果出击剿匪,河南本地的官军多少都要派出去一些,而那些有背景的武官玄默并不想得罪,所以原定出征的就是陈中之和江澄这些边缘武官。可是既然总督陈奇瑜看中了吴世恭等三人的部队,那么玄默也就顺水推舟了。当然,由于李兵备道的弹劾奏章,吴世恭等三人的部队在明朝朝廷和河南本地官府中的名声很臭,所以玄默也让他们注意一点。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啊!不过赵铭这个八卦王的名号也确实是名之所归的,在昨天的闲聊中,赵铭早就把他从陈奇瑜的那些亲信嘴里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吴世恭,所以对于出征,这三人也有着心理准备。
可这时候,吴世恭这三人的行为就有些怪异了。在刚才,陈奇瑜是按照明朝官衔的高低来称呼这三人的。而现在,也应该按照称呼的顺序来回答。
而李禄和赵铭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不作声。反而是吴世恭当仁不让地先开了口:“尊令!”
而这不符合官场规矩的行为倒是让陈奇瑜一愣。不过他也没多心,看到是吴世恭开口,陈奇瑜也正中下怀。
于是陈奇瑜接着开口问道:“这次你们三部各来了多少兵丁呢?”
李禄和赵铭还是不开口。什么三部啊?除了亲兵以外,就只有汝宁军一部,叫李禄和赵铭怎么回答呢?
可是吴世恭一听就知道总督陈奇瑜是在挑刺了,因为这完全就是明知故问。昨天进大营的时候,吴世恭所带的汝宁军早就被军需统计了入营的人数,而作为主帅的陈奇瑜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可是吴世恭仔细想想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陈奇瑜。今天还是吴世恭和陈奇瑜的第一次见面。以前一个在河南,一个在陕西,俩人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可到底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
百思不得其解,吴世恭也只能够加倍小心地回答道:“禀告总督大人。我们三部共到来正兵一千五,辅兵一千。”
又见到是吴世恭出面回答,陈奇瑜就察言观色了一番,突然间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三部都听着眼前的那个都司的命令啊!
陈奇瑜心中就有些火气了。作为文人出身的总督,陈奇瑜也是特别重视上下礼数。虽然他也知道吴世恭这三部是一个联盟的关系,但是在今天中军帐议事中,至少也要在自己这个总督大人面前做些表面功夫啊?而眼前这个都司也太不知好歹了。
于是陈奇瑜厉声呵斥道:“李游击这游击营额定的是三千人,吴都司的汝宁营额定的是二千二百人,而归德卫也有五千多军户吧。本督也体谅你们留些兵丁驻守本地,可这次调兵,你们多少该出个五千吧。而现在你们只出了一千五正兵,这哪里是把本督的调令放在眼里了呢?”
这时候李禄和赵铭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他们还是保持沉默,看着吴世恭的举动唯吴世恭马首是瞻。
而按照规矩,总督一发火,那被斥骂的武官也就应该下跪请罪了。可是吴世恭的脾气也上来了。这中军帐中吃空饷、缺兵额的武官多了,凭什么眼前的这个总督大人要盯着自己呢?
于是吴世恭也根本不下跪,**地回答道:“我等三部一直缺衣少粮,军饷都几年未发。原本兵丁逃亡就多。而这次汝州大战后又有大量的伤亡,缺额更多,又无抚恤招募新的兵丁。此次来陕州,还是下官厚着脸皮向关知府暂借了一些粮饷,否则的话,连这些人都来不了了呢。”
而吴世恭的话,就一下子让旁听的李兵备道跳了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