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法海极乐佛 金山寺

作者 : 皇叔父

()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岛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蓉”。由于长江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遂成为内陆山。金山雄峙于长江南岸,镇江市区西北,山势巍峨,景sè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瀚。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金山高60米,绕山一周520余米,金山寺便坐落其上。其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似海,村落历历。?2013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镇江金山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金山志》记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初建时又称“泽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rì盛。金山寺(8张)南朝、唐朝时,寺名均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宗时(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名龙游寺。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尽管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还内外。它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凯,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兰殿、祖师殿、画藏楼、镇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见山之巅的慈寿塔。慈寿塔高约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为金山标志。最早的慈寿塔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原为两座,南北对立,后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修复,重建后成为一座八角七层塔。明庆隆三年(1569年),明了禅师重修;如今的慈寿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登塔顶而望,可极目千里,东见江天云水,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离塔不远有一凉亭,因宜于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吞海亭”;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书的“江天一览”四个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览亭”,这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镇江全貌的最佳去处。位于山脚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装有两面巨大的圆形凸面镜,可摄金山全景。大雄宝殿曾于1948年毁于火灾,1990年重建后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特sè,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大殿更加坚固庄严。殿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塑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藏于山上的各处洞穴,每一个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除法海洞外,还有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共称金山“四大名洞”;仙人洞传说是吕洞宾窥视江面处;白龙洞与《白蛇传》的故事有关。金山寺这座千年禅宗古刹,经过数次修整,寺貌rì新,每年都吸引着千百万海内外的游客。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为民间传说《白蛇传》。说是有一条白蛇修炼chéngrén,即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嫁给青年许仙,rì子过得很甜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这事,就游说许仙出家,并把许仙诓藏寺中。白娘子来寻夫与法海打斗起来。白娘子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虾兵蟹将成群一齐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子不能获胜,只得与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炼,等待报仇机会。后许仙逃出寺来,法海又使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后来,青蛇击倒雷峰塔,与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进螃蟹月复中。白娘子与许仙又恩爱地生活在一起。zìyóu和幸福,是人们热烈的追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神奇的传说总是牵动人们的思绪,人们多同情许仙白娘子,怪法海多事。不过考察起来,金山与蛇的确有些渊源:金山寺开山祖师唐灵坦和尚初到此时一片荒芜,只得在山后的石洞坐禅。传说那洞里有毒气,人触即死,但灵坦一到就借佛力将其收伏。这洞就是白龙洞,内有一条石缝深不可测。第二代祖师唐释法海(裴头陀)到金山修行时也是寺破屋塌,刚到半山悬崖的石洞参掸,忽然脑后刮来腥风臭雨,只见一条桶粗的大蟒盘在那里盯着法海,法海仍打坐不动,后来大蟒游入长江。消息传开,来金山的人也多起来了,而那洞就叫法海洞。相传,法海有一天在江边挖土,竟然挖到了一批黄金,就将黄金献于皇帝。敕命将黄金返回作修复寺宇之用,并赐名金山寺,由法海住持。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奇妙的艺术构思,生动曲折的传奇情节,塑造了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白娘子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最jīng彩的一折可简述故事内容,从此,便有了“水漫金山”之说,使金山名扬天下,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白娘子漫金山”故事里多次描绘了金山寺、白龙洞、法海洞、保和堂等镇江的名胜古迹,使镇江城和金山与“白娘子漫金山”的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生之法海极乐佛最新章节 | 重生之法海极乐佛全文阅读 | 重生之法海极乐佛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