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 资料:海城,珍珠链,《南极土地分配法》

作者 : 淡茶君

()海城

位于东亚核心位置的海城(原上海),是最高委员会国之一,中国的经济重镇,也是整个太平洋西岸的核心城市之一。自21世纪起,得利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国力的上升,其全球经济地位一直名列前茅,虽然在珍珠链计划达成后其实体经济规模下降了3/5,但是城市的虚拟经济却在zhèngfǔ的大规模改革后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因此,数个世纪后的海城,其经济地位仍然处于全球经济城市第七。此外,联邦第二军校的中国分部,就设于海城。

《珍珠链计划》

21世纪末至22世纪初,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地球南北两极的冰盖消减了达到80%以上,全球海平面上升了近50米,数十个岛国失去了国土,而其造成的举国移民问题,与随之而来的种族冲突,资源分配社会问题也让全球zhèngfǔ伤透了脑筋。直到当时联合国颁布的《环境移民与南极可使用土地分配法案》的出现,才总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为当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也是海平面上涨的受害者之一,无情的天灾并不会因其强大的国力与政治地位而给与特殊照顾,而结果则是,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几近淹没。为了与自然抗争,也为了保护自己的沿海经济带,中国zhèngfǔ颁布并执行了“珍珠链”计划,而这一计划的成功施行,对当时被环境问题弄得叫苦不迭的各国zhèngfǔ,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因此,在空间站上,向万仞之下看去之时,人们可以发现在各个大洲边沿的浅水海域中,有着一串串如珍珠般闪耀的城市群,点缀点缀着蔚蓝的海洋。

珍珠链计划基本方针为:运用强大的的工业实力与材料科学,在被海水威胁到的城市的边沿,建造一道厚度至少在10米以上的生物玻璃幕墙,以标准圆形为基准,将整个城市笼罩其间,以抵御海水的侵袭。

此外,各国zhèngfǔ还可以根据当地海水深度,天气状况,城市建筑高度,与资源等情况,自行决定城市上空是否采用全密封的结构。而没有全密封的城市,因力学原理所要求,需要在其幕墙顶端边缘之间,构筑一个巨大十字型受力架,以抵御外围海水强大的压力。而海城,因为其建筑高度等原因,成为了非密封城市的典型代表。

《环境移民与南极可使用土地分配法案》制定始末

“这是总统纳希德提出的想法,是我们面对环境变化形成的挑战所持有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马尔代夫国土海拔现在甚至超不过海平面一米。如果海平面稍微在上涨一点,那么马尔代夫的国民就将葬身海底。我们总共有198座岛屿,大坝的保护作用马上就要失效了。纳希德先生考虑,我们应该建议一项基金用于国民今后的迁移。”——马尔代夫计划和国家发展部长易卜拉欣·侯赛因·扎基(2012/2/1)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海平面上涨,各大洲近海平原皆被淹没,欧洲,亚洲,大洋洲许多岛国也不得不进行环境移民,其中大部分目标为当时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以及非洲南部。但是移民中造成的种族,社会,资源分配等等问题,都给各国zhèngfǔ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移民国家的自身认同问题,与被移民国家对其的身份认定的失位,造成了严重的国际纠纷。连年的国际裁定,也令联合国国际法庭的法官们伤透了脑筋。

直到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科尔博提出议案,“运用南极融冰后的可使用土地,来解决领土纠纷环境移民问题”后,法案的雏形,才终于产生。

随着法案的探讨,五个常任理事国都表示赞同与无异议,剩下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也都表示同意。而异议者,如荷兰与孟加拉国,本想以“因为南极大陆自融冰后,其自然条件虽然达到可居住条件,却仍然难以令人满意”为由,试图否定法案之合法xìng,但是在常任理事国的弹压之下,也只能表示对法案的接受。

《环境移民与南极可使用土地分配法案》基本内容

根据各国被淹土地之面积,可以依照比例在南极可使用土地上进行划分。在移民初期,则由联合国予以适当指导与协助,帮助移民国适应南极环境。而后期,将由本国筹集资金,进行南极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此外,南极土地资源之收益,由当地移民国使用65%,而剩下35%则以会费形式,上缴给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署。

PS:因南极土地资源有限,时任常任理事国的,中,美,俄三国并未就被淹领土问题,要求在南极划分领土,而是以其为条件,在联合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会议内容,不得而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云环最新章节 | 云环全文阅读 | 云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