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二次分手
韩静儿心不在焉的与小红轻声说笑,却满心忐忑不安的不时偷瞧向房门。她不知自己猜的对不对,但却知道两个男人在房内肯定是在谈重要的事情。她不禁想去偷听,但他的心却如小鹿乱撞般砰砰跳个不停,胆怯的很,很怕听到不好的结果。她的心从来没有如此不安过,如此的担心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她不希望两个人之间有一丝的不快。她也不知何时,弥途在自己的心中竟已与父亲同等的重要,已是不可或缺。她不由愣愣的看着房门出神。
小红看到韩静儿走神,轻声取笑道:“我们的侠女要变小媳妇了,可惜这时节没有花。”
韩静儿被小红说道心痒处,满面羞红。她正要报仇时,却见韩敬山怒气冲冲的从房内走出,顿时脸sè有些泛白。她紧走几步拦在韩敬山面前,却又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没来由的一阵委屈,几yù流泪。
韩敬山看到女儿的模样,怒气全消,心中一阵酸楚。女儿的母亲是难产死的,夫人在临终前看着女儿那爱怜的眼神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从此他把女儿珍若生命,从不让她受一点的委屈。如今看着女儿含泪的双眼,他愧疚难当,但他的心已被天下大事塞满,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轻抚着女儿的肩膀,最终却也未能说出一句安慰的话来,只得复叹一口气,快步离开。
韩静儿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终是落下泪来。
小红不知所措,她从未见过两父女如此过,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韩静儿,只能轻声叫声,“小姐。”递过一方手帕。
韩静儿擦擦眼泪,平静了一下心情,快步走进房内,见弥途正在静静的等她。韩静儿一句话不说,只静静地盯视着弥途,等待答案。
弥途心情复杂的很,眼前这个女孩早已深刻在心间。她的清丽,她的聪慧,她的温柔细腻,更有她那纯净的心,就如清泉流水般让他迷醉,让他的心深陷不拔。可如今他却不得不离开,不得不离开这个让自己深深爱恋的女孩。他从韩静儿的眼神中读懂了一切,这是一个深深地伤害,他真的不忍心,但他又能怎样,自己真的不能在此停留,他无法违背自己的心,那样恐怕会留下更深的伤痛。
最终弥途狠下心来轻轻的说道:“静儿,我要走了。”
“是父亲赶你走么?”
“不是,是我必须离开。”
“为什么?”
“我无法与你们走同一条路。”
“你反对韩家复仇么?”
“不,不反对。”
“那是为什么?”
“我反对与蒙古结盟。”
韩静儿无言,也无奈,这是教中大事,不能为她所左右。她能体会到弥途的心,可她无法改变眼前的一切,但她此时没有泪,她不怨恨弥途,反而对他的坚持己心选择了尊重。
韩静儿要求送弥途下山,弥途没有反对,这也是他希望的,两人没有了顾忌,携手同行。
夕阳远挂,默默地看着两个年轻的心,像是在祝福。山是那样的静,风是那样的轻。天上的白云已然变红,红的像火,但仍是一个静。两个年轻的身影缓缓前行。
“静儿,你能同我一起走么?”弥途鼓起勇气。
“不能,我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韩静儿的心在流泪。
弥途默默地看着眼前这美丽的女孩,他的心何尝不痛。
夕阳远立在山巅,似乎在诉说她无限的留恋,留恋这人世间一切的美好。
弥途最终无奈的远行,不敢回头。
韩静儿静静的望着那渐渐消逝的背影,久久不动。这世间没有了声音,也没有了sè彩,夕阳昏暗,一切朦胧,只有那消逝的背影在眼前不断的晃动,两颗晶莹的泪珠挂在脸上,久久不肯滴落,那是一种留恋,一种关切,一种离愁,一种悲伤,更是一种痛。这个男人与自己只有两次接触,却都是在生死关前。第一次是在自己有死无生的窘境之下,是这个男人挺身而出,救了自己,陪伴自己走过那道生死关。也正是那一次给这个男人种下了后来的苦果,也才有了第二次的见面,自己将他从生死关前拉回。
一个月来,自己几乎与这个男人寸步不离,见到了他的虚弱,生命几乎无以为续,正是自己的jīng心照料,与他的生命同喜同悲,才使他渐渐有了生命的波动,恢复了往rì的生机。而今这个男人又一次的离去,独自上路,那孤单的背影似乎带走了她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使她的心是那样的空虚,仿佛这个世界都随着这个男人的离去而变得暗淡无光,毫无sè彩,就像这就要落山的夕阳,失去了耀眼的光芒,没有了热量。
微风吹起她乌黑的秀发,在夕阳下飘舞轻扬,一只孤影渐渐拉长,虚幻而迷茫。
气温在渐渐转凉,侍女小红不忍心去打扰韩静儿。近一个月来,她见到了小姐的悲悲喜喜。起始弥途浑身是血重伤垂死,生命若游丝,小姐整rì衣不解带,悉心照料,默默低泣、落泪。后来弥途生命迹象渐渐变强,小姐才有了一些笑意,尤其是弥途第一次醒转,小姐更是珠泪清流,笑嫣如花。他第一次见小姐那样的开心,那是由心底里发出的笑,那笑颜是那样的美,连她这个女子都是看痴了。如今弥途去了,独自离去,她能体会到小姐此时的心情,所以她没有去打扰,只是陪小姐暗暗伤心。她能体会到天地的寂静,小姐的悲伤。
一首歌谣在无声的回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静儿,静儿。”然而一声声急切的呼唤打破了这里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