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婶,我家结了好多呢!”说着,汤池就要把南瓜塞给她。
“这怎么行。”洪康的母亲推辞道。
就在两人退让的时候,屋里传来一个声音,道:“娘,爹问你怎么出来这么久?”
随后,红薯少年洪康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汤池妹子。”看见汤池,红薯少年有些惊讶却又很欣喜,脸上带着笑意,露出一口白牙。
汤池和洪康的母亲动作瞬间僵住。
洪康的母亲有些怯懦和尴尬地看了看汤池,随后对洪康说道:“汤池来给你送南瓜的,我说这南瓜不能要。”
“南瓜长出来么?”洪康看着汤池手上抱着的两个大南瓜,伸手帮她拿。
“嗯。”汤池松手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有些僵硬,但是又不愿意让红薯少年看出来。
她极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表情,朝红薯少年说道:“我收了十几个南瓜,想着带两个来给你尝尝。”
红薯少年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模了模脑袋,道:“谢谢了。”他抱着两个南瓜,如宝贝一般。
“那么没事儿我就先走了。”汤池朝红薯少年笑了笑,又朝他娘看了一眼。
“我送……”红薯少年话还没说话,就被他娘拉住。
“那么汤池路上小心些。”洪康的母亲说话时眼神闪烁,不敢看她。
汤池也没说什么,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怀着高兴的心情而来,回去的时候却是垂头丧气。
回到家,看见兔子在院子中间抬起前脚,看着她的样子,汤池心里暖暖的,一下子也没那么难受了。
她锁上大门走过去抱起兔子,坐在了院子里,心里还是很惆怅。
“唉……兔子啊,你说我有那么招人不待见么!连我的东西都不愿意拿。”汤池一边模着兔子柔软的毛,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道。
今天洪康的母亲这一番作为让她太难堪了,摆明了不想她继续与红薯少年来往。
或许以后真的不该再和红薯少年来往了。
汤池模着兔子望天。
十五这天,汤池没有卖蘑菇,而是去给知县温楼送蘑菇了,顺便还带了个南瓜,几个玉米。
当初知县在她家吃饭的时候,她曾说过等菜地里的东西长出来会送一些给知县尝尝。
所以,量不多,尝尝味道就够了。
进去之后,发现温叔站在院子里。
“温叔。”汤池放下竹篓子笑着打了声招呼。
温叔点了点头,模着小胡子打量着汤池。最近城里的事情他也是听说了,再加上之前听温楼说过那村里的事,如今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汤池。
汤池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模了模鼻子,问道:“温叔,怎么了?”
温叔笑着道:“汤池,听说你现在厉害了。”
“温叔说的哪里的话,我只不过是个卖蘑菇的小村姑而已。”
若是换做一般农民,有了如今这些成就一定会洋洋得意,甚至觉得自己不一样了,可是反观汤池,衣服还是旧的粗布衣,说话也还如同以前一样。这点让温叔很满意。
其实,温叔只是不知道汤池原本就过着比这好的生活,所以没觉得有什么。
看着也没什么事,汤池朝温叔笑了笑道:“蘑菇在这里了,温叔要看看不?”
“你送的我放心。”说完,他从怀里拿出了一串钱给汤池。
原本一两银子一斤的蘑菇,到知县家一竹篓子也就五六十文,但是接过铜钱的汤池眉毛都没皱一下,数也不数的放进了怀里。
她又指了指地上的南瓜和几个玉米,道:“这是我家菜地里刚收的,纯天然,连农药都没用过,可好吃了!我带来给知县尝尝。”
懂得感恩,知道好歹。温叔看这汤池点了点头。
能把蘑菇卖到一两银子一斤,这个小村姑真的是有些能耐的。
“这南瓜可甜!可以里面挖空了放上糯米和黑米,再加上红枣或者银耳一起蒸,不用放糖也很好吃。”汤池说道。
温叔点了点头,有从怀里掏出了一串钱递给汤池,道:“我记下了,亏你有心了。”
汤池笑着接过打赏。
带家丁把蘑菇拿走之后,汤池备起了空的竹篓子跟温叔打了声招呼:“那么没事我就先走了。替我像知县大人问好。”
温叔看着汤池娇小的身影,眼神有些莫测。
离开知县家之后,汤池在城里逛了一圈。因为有些嘴馋,所以买了半斤糕点,又买了一条鱼,最后,路过卖小买卖的摊子,她看中了一个用红绳串起来的铃铛。
“小姑娘,看看吧,这铃铛戴在手上正合适,多小巧啊!”小贩推荐道。
汤池越看越觉得这个红色很正,铃铛的声音也很清脆就买了下来。
回去的时候,汤池一只手提着一条鱼,一只手把玩着铃铛,而糕点则放在了竹篓子里背着。
村口聚着几个等进城做买卖的男人的妇女,七嘴八舌地聊着八卦,远远地看见汤池回来,他们便把话题转向了汤池。
汤池的蘑菇现在在城里很有名,她们的男人进城做买卖,自然也听到了很多,回来也说了很多。
那些妇女说着汤池,话语酸酸的。
待汤池走近,看见她手里的一条鱼,他们的心里更酸了。
“哟,这不是汤池么?一段日子不见可是越来越水灵了。”
“牛二婶。”汤池礼貌地打了声招呼。
牛二婶见汤池态度不错,得意地冷哼了一声,又叫住了要走的汤池。“汤池啊,别着急着走啊,咱们都是一个村里的,没事儿来聊聊吧!”
这个牛二婶跟夏大娘和李婶处得不错,一看就是一路人,汤池不想跟他们有太多瓜葛,于是笑着道:“不了牛二婶,家里还有事呢!”
此时,另外一个年轻妇人说道:“聊几句能有耽误多久?怕是汤池妹子现在发达了,看不起我们村里的人了!”这个年轻妇人是不久前刚刚嫁到村子里的,是牛二婶的儿媳。
“怎么会呢。”汤池无奈地朝她们走了过去。
“这条鱼可真大,来着村里之后我还没吃过鱼呢!”牛二婶的儿媳一说出这句话,牛二婶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