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童子的前四世,第一世在中国清朝做了个“天生是个纯爷们、术后沦为半男不女”的太监,第二世终身疾病缠身、中年病死;第三世化身为孤苦伶仃、孑然一身的孤儿,第四世一生经历战乱坎坷,也许是他前几世经受的磨难太多了,到了第五世,总算苦尽甘来,得了个身体健康、父母双全这样有基础保障的身份。
幻之童子第五世与之前的四世倒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自始至终没有一点仙界记忆,没有仙界法力,其人生经历和体验与普通的人类一模一样,二者之间没有毫厘差别。
身为幻之童子第五世的男孩,姓“赵”名“晓磊”,生活在一个毗邻乡村、叫做“林清区”的小地方。
作为清远市五区三县之一的林清区,位于清远市东部,距离市区30公里,其地形地貌主要为平原和丘陵。远在70年代,中国国家地质专家就发现,在林清区郊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
80年代中期,负责矿藏开采的煤场开始在本地区正式兴建。
在建厂之初,煤场的干部、工人们没有专门的居住小区,都租住在离场不远的几个农村里。后来煤场建设完成,开采步入正轨。直到生产出产品,产出效益了以后,煤场才在林清区出钱盖了生活区,大家这才纷纷接来家眷,陆陆续续搬了进去。
赵晓磊的父亲、母亲都是这个煤场的职工。在赵晓磊10岁的小小的心里,这个赐予自己生命的、mínzhǔ平等的家是最温暖、最幸福的所在:担任煤场调度职务的父亲,是正直、理xìng的化身。平rì里虽然对自己十分严格,但赵晓磊觉得那是出于对自己的关爱。母亲温柔、善良,出身书香门第,每天下班后,总在cāo劳家务。在晓磊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像有的同学的母亲那样,大声嚎叫或无休止的唠叨过。但是,这并不影响母亲的知书达理的程度,父亲懂的道理母亲也懂。赵晓磊心里有话总愿意和母亲讲,母亲总是微笑着、安静地听着,边讲道理,边举例子,总是能慢慢打开晓磊的心结。相对于严厉的父亲,赵晓磊更喜欢同样知道天下事又温和的母亲。
赵晓磊的家庭虽谈不上富裕,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但rì常吃穿用度,赵晓磊的父母从没缺了晓磊。但与温饱的物质生活相对的是,他父母对他的严厉管教,加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使赵晓磊从小就形成了善良、耿直的xìng格。
现就读于煤场子弟小学5年级的赵晓磊,很爱学习,更爱运动。但是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却并不出sè,只位于中等偏上的位置。通常,这种现象只要择取老师“名言语录”里的其中一句话,就可以轻松概括,那就是:“偏科。”赵晓磊喜欢科学、喜欢与其相关的所有知识,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内容,只占科目考核的一小部分。所幸的是,赵小磊的父母并不苛求分数,而是更注重对赵晓磊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赵晓磊在考试成绩上并没有压力。
自赵晓磊记事以来,他就和父母一起生活在这片煤场生活区里,住在职工楼五楼东户,全家统共有一间客厅、一间厨房、一间厕所、两间卧室。
煤场职工楼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新建商品房,所有小区周围都没有明显的大门围墙,门口没有专设门卫,楼与楼之间是敞开式的,可以用“四通八达”来形容,更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解释。
岁月,已将这片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煤场职工楼弄出了破旧囧样。即便在漆黑的冬夜里,也能看出这些楼外墙壁上留下的风吹雨打的痕迹。在浓黑的夜sè和昏暗的路灯的双重涂抹下,每栋楼楼体上旧蚀的墙漆、灰蒙蒙的空调室外机、从各家厕所伸出来直到楼顶的太阳能管线,全都变得朦朦胧胧。只能见到明亮且温暖的灯光,从一家家铝合金框或铁框的窗户里投shè出来。
2012年12月12rì。
赵晓磊家同往常一样,又亮起了三盏灯。这三盏灯分别来自客厅、厨房和小卧室。
吸顶节能灯白sè的灯光照满客厅的每个角落。一进客厅就能看到,挨着门的墙上靠着一张深棕sè的折叠餐桌,紧挨着餐桌,靠墙放着四把圆形的折叠椅子。与门相对的一边,摆着一个矮矮的、三人坐的深蓝sè沙发,沙发线条流畅,铺着赵晓磊的妈妈自己手工缝制的沙发套。沙发前是一个茶sè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透明的玻璃盘,盘里放着苹果、芦柑等时令水果。沙发和茶几正对面,有个木sè矮柜子,柜上墩着个大电视,这种电视看久了眼睛会疼,妈妈说,等明天过了年,有了富裕的钱,就换个32寸液晶的电视。
橘sè的灯光来自蒸汽腾腾的厨房,没有安装窗帘的厨房窗户上沾满了水汽,赵晓磊的妈妈正在里面忙碌着。
朝阳的一间卧室拉上了蓝sè的窗帘,护眼灯的灯光正从里面隐隐透出来。长得像妈妈的赵晓磊皮肤微黑,乌黑的头发被理成平头,宽宽的额头下镶着一对浓眉,眼睛又大又亮。高鼻梁下的嘴唇棱角分明,一笑露出整洁纯白的牙齿,下巴圆厚饱满,整个一幅虎头虎脑的模样。此刻的他正趴在自己的学习桌上,认真的写着作业,身后长长的影子,随着他活动的身形,不断地在他身后的单人小床上轻微地晃动着。
他不知道,此刻,在九霄云外的仙界宫殿里,一袭绛紫仙袍的收仙仙人刚领到召自己回仙宫的圣旨,即将遁出天宫,驾云寻至人间,到达中国山东省清远市林清区煤场职工小区自己的家。
他更不知道,自己的平静生活即将被打破,10年幸福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