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9 第20章:君臣之谈(已修改)

作者 : 欧龙光

()退朝后,崇祯让王承恩把杨麟昌留下,说他在内殿召见杨麟昌。

杨麟昌刚走出大殿就被王承恩叫住了,让他到内殿去,说皇上召见他。

杨麟昌弯着腰,脚步轻得不能再轻,他恭恭敬敬地走进后殿。另一个宫女揭起来暖阁的黄缎门帘。于是杨麟昌把腰弯得更低了,进内便跪在崇祯前面,行了一个跪地叩头的礼。“臣杨嗣昌见驾!”尽管崇祯宠信他,但现在他还是心里揣揣的。因为杨麟昌知道吴昌时一事,肯定会让皇上心怀间隙的。加之崇祯是一个多疑、刚愎自用以及脾气暴躁的人。今天被他宠信,说不准哪一天忽然变卦,就被他治罪了。所以他没敢抬起头来,望着皇上脚前的方砖地,等候皇上说话。

崇祯过了许久,终于开口了,他说:“杨卿,议和真的好吗?”

杨嗣昌心中一惊,赶紧跪下来,惶恐地答道:“微臣身为兵部尚书,不能荡平叛贼,外驱逆虏,实在有福圣意圣恩。可今之局面,确实只能对东虏行款议和,然后方可专力剿贼。”

“皇儿曾与朕说过,虏鞑不会同意议和的,朕召杨卿来就是想要知道,前往建州议和的事,可有消息”崇祯现在真真是把朱慈烺当作偶像了,只要能朱慈烺扯到边的,他的话里就肯定会提到朱慈烺。

“太子如何知道虏鞑不同意的!?”杨麟昌惊呼出声。眼睛瞪得老大,满脸的不敢相信。

“那可还多亏众位卿家授学有方,回头朕会一一重赏”崇祯呵呵笑道。神sè尽是得意之sè。

杨麟昌从朱慈烺八岁开始教一直教到十四岁出阁讲学了。太子什么水平他杨麟昌是最清楚不过了。就拿上个月太子出阁讲学了,可算是没把他这个太傅的脸丢尽。如今竟能预先想与东虏议和会不成。像这种密谋的事,能预先想到的,绝对是一个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的人。而这个人非诸葛武侯不可。可太子,杨麟昌就无法相信。如果说朱慈烺通过一些手段得知的话。那议和一事知情的总共也就几个人。而且辽东巡抚的密信他也是昨天才收到的。太子从何得知。就算是皇上他现在也不知道这事啊。震惊,绝对的震惊。

崇祯见杨麟昌神情怪异,也知道他被太子吓到了。所以并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问道:“杨卿,朕在问你周元忠前往建州议和的事宜啊”

“皇上恕罪,罪臣失神冒犯圣上君威,罪该万神”杨麟昌恍然醒悟,惶惶跪道。

崇祯现在心情好,所以并没有责罚杨麟昌。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吧,说朕问你的吧”

杨麟昌谢了恩后,方才说道“臣昨rì接到了方一藻的密书,周元忠已经回来,只是满洲屡胜而骄,态度倨傲,且恐我朝廷意见不一,所以不肯就抚。”

崇祯虽然有心里准备,但还是猛一失望,可又想到朱慈烺竟然早将此事预料。顿对朱慈烺的政治观点增加了不少信心。黯然一生,喜意又覆。但崇祯表露出心里的情绪。只略停片刻,便问:“杨卿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可以让周元忠再去一次建州,详谕朝廷招抚的诚意。”

“此事可有人知道?”

杨嗣昌是一个饱有经验的臣子,不像陈新甲那样将实情全部隐瞒。所以他决定说出一点实话,替自己留个退步:

“臣本以为周元忠是一盲人,平rì往来辽东,卖卜为业,所以派他前去建州议和,原想着可以避免外人的疑惑。可是不知怎的,今天京城就开始有了一些传言了。”

“怎么会传出去了?”崇祯有点吃惊,同时也有点生气。

“虽然京城有传言但真实情形,还无人知晓。”

崇祯截住说:“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这事关乎朕的一世英名,如若谁泄露出去,让朕知道,定斩不怠”

,计谋是我出的,我可还要受天下唾骂啊。杨麟昌想归想,但他可不敢表露,便应意道:“臣一定加倍小心。”

崇祯点点头。他感到外廷群臣在这个问题上对他无形的压力很大,加上朱慈烺又知道此事。他担心朱慈烺会因这件事而对他这位父皇不满。出自宣泄的心理,他对杨麟昌说:“朕本来也是不主张议和的。无奈登基以来便多方开战,又加上灾荒频仍,兵饷两缺,顾内不能顾外,才会想着对东虏暂时行款。等内乱平后,腾出个手来,就可以讨伐东虏了。可明朕怕皇儿不明父皇之苦衷啊!”

“殿下也有十四几岁,竟能事先预谋此事不成,有此远见卓识,定然会明白,皇上此举利在社稷,不会因此迁怨于圣上的”

“卿言甚是。”

杨麟昌的口才确实是好,几句话就说得崇祯频频点头。心结一下子就被解了去。

崇祯心情稍微了一些,他换了一个话题说“洪承畴和孙传庭追剿闯贼,近段时间颇有成效,卿看能不能一举荡平?”

“据洪承畴、孙传庭送回的军报,李自成所集结的各股流贼,有的被击溃,有的被歼灭,也有的已投降,所余无几。目前大军正在猛追不放,进行四面堵截,应该可以一鼓荡平。如今闯贼想往河南,入湖广,奔四川,都已不可能,所以不得不从商洛山中向北逃窜。然洪承畴已经在潼关南边布置重兵,设伏以待,想来不rì就有捷报呈到圣上面前。”说到最后,杨麟昌一脸陪笑。

“先生请坐。”崇祯听了一下就振奋了起来。连对杨麟昌的称呼都变了。还给赐了坐。

杨嗣昌赶快叩头谢恩,然后起身,在一把较矮的檀木椅子坐了下去。

然后皇帝又叫“赐茶”,杨麟昌一时都有些受宠若惊了。赶紧站起来躬身谢恩。

崇祯摆手示意杨麟昌坐下免礼。然后庄严说道:“一鼓荡平了流贼,先生居调度之功啊”

杨嗣昌坐在椅上一躬身,说道:“微臣也是上托皇上洪福,下赖朝廷将士用命。微臣还是辜负皇上圣恩;自从任兵部尚书以来,内叛迟迟未灭,而虏骑又再次入犯,直逼京师,致使万岁午夜忧勤,寝食难安,实在罪该万死啊”

“嗳”崇祯甚是客气地说道“杨卿的困难,朕心里明白,不必多说。张献忠已经就抚了,李自成乃是国家的心月复大患,一旦荡平,其他一干流贼就不足为虑了。”

杨麟昌说道“圣上所见极是。李自成乃是已枭首的高迎祥旧部,如今是内叛中最强悍的一支。只要把闯贼荡平。诸贼皆闻风丧胆,必不战而降。”

“爱卿觉得张献忠受抚,是否确有诚意?会不会降之又反?”

杨麟昌早就料到皇上会有此一问的了,心中自然早有准备。他对张献忠的投降从开始就抱有怀疑,不像熊文灿这般,好傻好天真。从他的“四正六隅、网张十面”就可以看出杨麟昌此人是乃有大才之人。

所谓四正六隅、网张十面,就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个正面战线,也就是主要战场。即叫“四正”,由四省巡抚“分剿而专防”。

而“六耦”即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个省为侧面战场,也就是辅助战场,由六位巡抚“分防而协剿”。

这就杨麟昌jīng心策划的一张剿贼大网,向崇祯保证三个月以内消灭农民军的,即从崇祯十年十二月到十一年二月。但都早已经成为泡影。所以说杨麟昌有大才的同时也是一个扯牛皮的家伙。崇祯之所以会同意熊文灿对张献忠招抚,主要是想让zhèngfǔ喘一口气。当然,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很错误的决策。

杨麟昌回答崇祯道:“招抚确实对朝廷现在的情况有利,因为如今三方开战,朝廷确实不能一下荡灭张献忠之流,所以只能够暂时招抚,趁时让将士们,整顿甲仗。休息补充一翻,待剿灭闯贼。又何惧其反”

崇祯点头称许道“卿言甚是。”

杨麟昌受皇上一赞,心里更是振奋了。他继续说道:“照今rì看来,张献忠就算不是真心受抚,朝廷这十个月以来也是受益不浅。自从年初张献忠于谷城受抚之后,闯贼没了呼应。等同孤军作战,另外国家又得以抽调更多兵力交给洪承畴和孙传庭对付闯贼。如果没有张献忠谷城受抚,近数月来怕无如此胜利啊。”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地说道:“朕怕会别的流贼,接应李自成逃出陕西啊”

杨麟昌想了想,说:“李自成之所以能向东逃遁,是因为罗汝才集结了十余万流贼,在上个月进到灵宝、阌乡一带,打算攻破潼关,迎接闯贼。但流贼终归是流贼,都是同床异梦的乌合之众,一战即溃。现在逃到均州和房县的山中,乞求朝廷能就抚他们。如今已无其他流贼能够帮到闯贼了,荡平闯贼,指rì可待。”

崇祯涨红着脸,颇为激动地说:“如果能彻底剿灭闯贼,真真是国家之福啊。”

杨麟昌也是一脸振奋,他说:“等洪孙二人荡灭闯贼,便可以回京抗虏了”

“王承恩”崇祯再也按捺心中的振奋,转头对王承恩说道“拟旨,叫洪承畴等务必将闯逆一鼓荡平,绝不能有一个漏网之鱼。留致后患。如果疏忽或者作战不力,国法俱在,决不宽容!”

“领旨!”

崇祯美美地想着:要是这次的潼关之战,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将李自成和刘宗敏他们生擒,献俘阙下,让京城的军民大大地振奋一下,岂不美哉。

“爱卿,朕有些累了,你便回去吧!”崇祯说话的声音十分亲切。

杨麟昌应意。便告礼退了下去。

崇祯坐在龙椅上望着杨麟昌离开后,便闭目沉思起来,他想到自己坐在午门之上,朱慈烺侍立在一旁,各位亲王和文武百官侍立午门下面,在军乐声中接受洪承畴和孙传庭献的俘虏,届时伫候在大明门外棋盘街一带的军民望着宫阙欢声雷动,齐呼万岁的时候。崇祯蓦地睁开眼睛,对正在磨墨的王承恩说道“加一条。让他们务必将李自成和刘宗敏升生擒。”;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明1639最新章节 | 大明1639全文阅读 | 大明1639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