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太平道的日子 第二十三 谈生意

作者 : 小柯

()羌渠的模样与李勋想象中的没有太大出入,李勋的样子与羌渠想象中的差距也不大。李勋认为羌渠是一个粗壮的彪形大汉,他猜对了。羌渠觉得李勋会是一个和那个曾经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霍去病似的年轻将军,他也想对了

“大单于~”

“李将军~~”

李勋和羌渠各自行了抱拳礼和抚胸礼,寒暄几句后,李勋、羌渠和王弘、王柔一起进了yīn馆的太守府

“屠各人好战贪婪~~与我们匈奴人不同~”一番推杯换盏之后,羌渠爽朗的大笑道

“难道匈奴人是温和斯文的吗?”作陪的王弘冷冷道

羌渠依旧是大笑,说道:“不~~我们匈奴人尚武勇敢,朋友来了有美酒,狼来了有刀子,但是我们不会挑起无谓的战争~~”

“有大单于这句话,某代表雁门郡的百姓谢过大单于了~~”李勋拱了拱手

羌渠也还礼,说道:“本单于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能使得汉人和匈奴人更加和睦~”

王弘说道:“莫非是开边市?”

“边市?”李勋心里一动,以自己掌握的技术,一旦开了边市,就会有大量的商品进入匈奴人的生活中

“对~边市~”于夫罗笑道:“咱们匈奴人有牛羊、骆驼、马匹和毛毡之物,而汉人有丝绸、茶叶、漆器、铁器,咱们可以互通有无么~~”

“且慢~”王弘一摊手掌,“铁器是禁物~~”

呼厨泉赶紧圆场道:“大人误会了,我兄长说的铁器不是兵刃刀剑,而是铁锅~”

王弘还是一样的回答,“不行,此乃禁物,如果要在边市中加入铁器,这边市不开也罢~~”

一看气氛要闹僵,羌渠立刻喝斥道:“你们两个小马驹,酒没喝几杯便说醉话,真是失礼,还不快出去醒醒酒?”羌渠朝两个儿子使了使眼sè

于夫罗和呼厨泉识相地告罪离开,羌渠这才举起酒盏,面向王弘说道:“大人,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地胡说,我这个当爹的,代替他们赔罪~~”说罢一饮而尽

王弘也举起酒盏,“大单于言重了~~边市一事可以商议,但是铁器却没得商量~~”

“那是~那是~~”羌渠陪笑道:“哪能让大人们为难?”

◆◆◆◆◆

宴席散后,李勋单独找到王弘商议边市之事。

“李中郎~~某也知道胡人视铁器为奇货,而且边境上私售铁器的人还不少。可咱们是官府,不能为了几个钱就做这种资敌之事~~”王弘听说李勋要卖铁锅给匈奴人,立刻板起了脸,“难道李中郎不知道胡人买去铁锅后,会将其回炉做成兵刃?”

李勋笑道:“某哪里会不知道?但是王兄可曾知道在我太平道的天书中,记载有有一种铁锅,铁质不耐炼炒,只能用作烧汤炖肉。如果回炉重炼,打出来的兵器脆如瓦玉~~”

王弘大奇,问道:“当真有这样的铁锅?”

李勋笑道:“当真,某立刻命人去打制几个,王兄可以再找人回炉锻炼,如果证实李某所言非虚,那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不为?”

四天之后,蒲元带着十口铁锅从广武赶到了yīn馆。王弘立刻命人将蒲元带来的铁锅回炉,化成铁水后打成兵刃。大半天过去了,工匠苦着脸来请罪,说那回炉的铁根本经不起煅打,不是多敲几下就断裂了就是经不住淬火就报废了。

王弘大喜,对神秘的太平道也开始有了兴趣。事实上,作为太平道的大本营——雁门郡,太平道在以一种半公开的形式继续传播,随着信徒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原来的官兵和小吏都入了道。

“好了~~这回轮到某与王兄去匈奴王庭做客了~~”李勋笑了笑

李勋与王弘率领三百骑兵出yīn馆向西行,路上一人三匹马。按照李勋的说法,这是为了防备万一,如果匈奴人有什么歹意,跑起来也快。不过王弘认为羌渠刚刚和己方联手消灭了屠各人,应该不会对自己和李勋有什么敌意。

渐渐远离了汉人的城池之后,便就是满目的边塞风情,草原青绿,骏马嘶鸣,牧歌萦绕。一望无垠的草场好似绿涛无际的海洋,草原上的河流不仅数量少,而且流量也小,只能称之为小溪。不过李勋初见草原景致,还是让各人新鲜不已。

忽然,远方狼头大旗迎风飘扬,一行铁骑,滚滚向前,虽是早就派人只会了羌渠,但行走在塞外,李勋等人还是很小心。探马一队队地散了出去,侦测周边几十里之地。

来迎接李勋的,是羌渠最最信任的侍卫哈赤额,随行的一千骑士,也是羌渠的近身伴当,各个生得威武雄壮。不过,李勋的军容也是让哈赤额眼前一亮。

汉人骑兵每个身披鱼鳞铁甲。可以看出甲胄制作的jīng良,士兵个个身材高大魁梧。肌肉盘结,充满了力量和战意。就是他们身下的战马也都是好马。而且一人还配有数马。对面虽是数百人,但那股气势却是丝毫不逊于自己的千人队。尤其是那为首的年轻军官,身穿华丽的盔甲,加上俊朗不俗的外表,十分英挺

哈赤额听打仗回来的人说汉人军队连统一的戎装都没有,哈赤额便以为李勋的军队完全是一批乌合之众,可如今一见,军容齐整,衣甲鲜明,战斗力如何暂时不知道,但是气势却十分高昂。

“尊贵的客人,我是大单于的使者,请随我的马队前进吧~~”哈赤额抚胸行礼

“有劳~”李勋抱拳回礼

晌午时分,众人己是来到潚水河旁,这里距离单于王庭只在咫尺。李勋一行人只见沿河两边,分布着一块块的田地,田地旁,还有许多土石屋。很多匈奴人人打扮的人在田地上忙碌着,干着与汉朝农夫一样的事情。要不是旁边一些草场上还有匈奴人在放牧牛羊,以及他们的服饰和发式与汉人不同,肯定有人会认为这是汉朝内地一个州县。

事实上,匈奴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时就已有农业了。因为在蒙古国发掘的匈奴墓葬中,不仅有残存的农作物种籽、农具,还出土有盛装谷物的大型陶器。在已发掘的匈奴城镇遗址中,还出土了犁铧和石磨。汉文史籍也有匈奴人从事农业的记载。在壶衍鞮单于统治时期,由于母阏氏“不正”,部众乖离,单于惧汉兵乘势发动进攻,便采纳卫律建议,建城筑楼以储存谷物,谋与移居当地汉族人民一起坚守。后因有人反对,始被迫中止。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的河湖一带,已逐步出现定居。在贝加尔湖、叶尼塞河、sè楞格河、鄂尔浑河、克鲁伦河和图瓦河流域等地,公元前2世纪后,还相继出现了城镇。俄、蒙学者报道,截至1960年止,在上述地区曾先后发现匈奴城镇遗址十多处。俄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的伊沃勒镇,就是当时的一个设防城堡遗址。堡内不但可以驻军,还居住有从事农业的居民。从当地出土文物中,除见有大量铜器外,还有纺轮、犁铧、铜杯、铜锅、铁刀、铁片、铁钉等物。从《史记》、《汉书》中,亦有头曼城,范夫人城、赵信城、颓当城等的记载,这与考古发现,正好互相印证。公元3世纪初年,南匈奴投降汉朝后,被安置于并州地区,由于他们长期与汉族人民杂居错处,促使农业又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不仅半农半牧的人有较大增加,弃牧从农的人也有所增长。

不过看他们在田地中地工作效率,还有劳作农具,不光李勋直摇头,王弘也是不由摇了摇头,如果这么好的田地让汉人来耕种,所取得的收益,将是他们的十倍,百倍。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混在太平道的日子最新章节 | 混在太平道的日子全文阅读 | 混在太平道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