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梦 第一百一十六章 巴尔鲁克山

作者 : 西樵山夫

()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南洋新军第一团四营人马,连同民夫共三千余人,沿着天山山脉一路西行,经哈密、鄯善、翻越达坂终于抵达xīnjiāng首府迪化,此刻已是八月下旬。

若不是一路上的当地官府极力配合,要人出人,要粮出粮,要骡马便给骡马,林瑞以下这千多人马绝不会走的如此迅速。

即便如此,还是有数百匹军马因过度劳累、或疾病,倒在了茫茫路途之中,但瑞字营的兵士们倒是齐装员整,水土不服生病者大都能很快痊愈,盖因南洋药业的功劳。这一路行来,兵士们对自家连队的医官越发的尊敬起来,大部分是缘于其背囊内的药品。

自西安招募的民夫,跟随瑞字营已经有月余,自是与兵士们混得极为熟稔,已经是习惯了军伍的生活。

在远远看见迪化高大的城墙时,辎重队里一个牵着骆驼的民夫,不由地叹息道:“虽说跟着大军,一路行了上千里,辛苦是辛苦,可这白面馒头管饱,病了有大夫医,这饷银也是给的足足的,到了迪化,我们就得回转,还真有些舍不得。”

骑在马上张振勋正看着远处的天山山脉,好奇地想着这山脚是夏天,绿树葱葱,流水潺潺,可怎么地这山顶还有白白的积雪,在山腰环绕的雾气的遮掩下,时隐时现…

突然,民夫那些话灌进了耳朵,张振勋心里不由地一动,便策马靠了过来,摇晃着身子,上下打量了民夫一番,说道:“怎样,我看你身板也挺结实的,想当兵吃粮么?我给你引荐一下如何?”

“军爷,俺是很想入军,可是以后就得在这xīnjiāng待着,西安府一家老小可怎么办?”这汉子用手挡了挡阳光,抬头看看马上的张振勋回道。

“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啊,”张振勋哈哈一笑,然后说道:“你可知道我们林大人不但是帮办xīnjiāng军务,还负责移民实边一事,既然想入营,就干脆把一家老小接来迪化,到时候分牲口、分田地,就在这里安下家来,总好过在西安府过一rì捱一rì强吧。”

“能分田地和牲口?”年轻是民夫有些惊讶。

“难道我会骗你?这可是朝廷说的。”张振勋一脸不屑,“你小子进城后,先别急着回返,先去官府登记了…”

………………………………………

“大人,这是朝廷的邸报,袁知县已经被任命为xīnjiāng哈密道,专事移民屯田…根据时间来看,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事情了。”参谋军官吴佩孚递上一份文书。

林瑞接过邸报,只是扫视了一眼,便淡淡说道:“加协饷二十万,这朝廷真的撂挑子不管了?好,既然我出钱招募流民,出钱买牛马耕地,那么这地就得姓林,这钱粮也得给我免了,树勋,你觉得如何?”说着便递给袁树勋传阅。

自己一下便从六品跃至四品道员,这是应有之意,袁树勋丝毫没有欣喜之感。上海县这个肥缺,就一般的官儿来看,给个内地知府也是不换的,更何况这偏远荒漠的哈密道。

接过朝廷的文书,袁树勋仔细浏览一番之后,才缓缓答道:“从朝廷这几年收支用度来看,能多出二十万协饷已是非常不易,我估计这还是皇帝自己的私房钱…所以,大人,您的意思我会写给军机处,但在给养心殿的密折里,是不是还是应该敷衍一下?这皇帝和太后,我们可都不能得罪…”

林瑞赞赏地点点头,说道:“好,树勋,你到底是九帅的得力襄赞,果然老到,就按你说的办。”

听到林瑞赞赏,袁树勋嘴角微微上扬。事实上他也知道,曾国荃将自己放到上海知县这个位置上,本就是为入幕林瑞班底而做准备,如今见到老东主选中的接班人如此纳谏如流,心里也是极为快慰,自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会更加卖力,辅佐林瑞,实现在曾国荃身上没有实现的抱负。

~~~~~~~~~~~~~~~~~~~~~~~~~~~~~

与此前一样,瑞字营依旧没有进城,只是在轮台城故址上安营扎寨,这里扼守迪化往南的咽喉要道,且地势颇高,可俯视迪化城及其周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兼得顺天山山麓而下的溪流汇集于此,形成河流向北流去,所以更是绝佳的驻军位置。

自瑞字营过了达坂,xīnjiāng巡抚陶模便知了消息,派来的亲兵也正好在轮台城迎到林瑞。

于是林瑞也不矫情,便径直带了陈光远和吴佩孚两个年轻的参谋军官,以及七八个护兵,在陶模亲兵的引导下直接进了迪化城。

一行人在巡抚衙门前下了马,便立即被陶模迎入客厅,陶模是正牌进士出身,但却是左宗棠一手提拔,自然算是湘军一系。所以两人也没有避讳,谈话便直入主题。

“信之,你此次前来,共领了多少军马?”已是年近花甲的陶模自然直呼林瑞的字。

“禀大人,目前全军共三千七百六十二人,但除去辎重营及雇来的民夫,实际能上阵杀敌的不过三营人马,不足三千。”林瑞毫不避讳,xīnjiāng巡抚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执一省生杀大权,所以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陶模手捋长须,不无忧虑道:“喀什噶尔一地便驻扎了董福祥十营人马,四千余人,面对俄人挑衅,尚且岌岌可危,如今你只领两千援军,要是俄人增兵,我方依旧没有优势可言。”

陶模一番言论,着实让林瑞心中有些不快,但仔细想想,一则陶模是文人出身,无行伍经验,只从人数上判定优劣,也属正常,再则,自己的瑞字营只有过两次小规模交火的经历,没经历过大阵仗,在外人来看,远远算不上是一支强军…

所以林瑞也不强辩,只是略略说道:“朝廷军费窘迫,事前无一分饷银拨付,加之南洋新军草创,规模甚小,所以前来援疆人数确实不多…

…但我部上下均为二十岁左右之青年人,血气方刚,纪律严明,应算得上是jīng锐之师,其次,瑞字营所用均为五子快枪,远较俄人武器先进,所以应该可以一战,如今毕竟是火器的天下么…”

陶模自知有些失语,老脸一红,但随即便转移话题道:“信之可知,为何俄人劫掠记功碑后,却不夺取帕米尔?”

林瑞略知一二,便疑惑地问道:“难道是因为英国人?”

陶模赞许道:“信之果真做过功课,这是原因之一,英国人占据印度斯坦,俄人占据中亚,而帕米尔地处中间,更有高屋建瓴之势,所以无论谁占据此地,必然对另一方有地利之便…”

“…我也曾研究过西洋列强,这俄国必然不是英国的对手,所以他们在帕米尔的伊西洱库尔淖尔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过是想吸引我们的兵力齐聚喀什噶尔,他们好占据这里不还…”

陶模突然起身走到侧墙边,指着上面挂着的一副xīnjiāng全境图,食指点着“巴尔鲁克山”的位置说道。

林瑞猛的一惊,因为巴尔鲁克山正处于塔城与伊犁之间,距迪化不过七百余里,如此要害之地怎么会在俄国人手里?

见林瑞一脸惊诧,陶模也表情严肃地说道:“光绪十年,朝廷与俄国签了《中俄会订塔城哈萨克归附条约》中有‘自光绪九年九月初三rì起,将巴尔鲁克山、额敏河以南之地,暂行借给俄国所属之哈萨克居住十年,所借地方皆由俄国官员承管防守’的条文…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额尔庆额今年初,便与俄人商议,想领人在巴尔鲁克山勘察一番,为rì后接管做好准备,但遭到俄人塔什干总督的拒绝,并且似乎透露出不想归还之意,所以,这一次他们在南边闹出事情,大概就是准备长期占据巴尔鲁克山…”

林瑞微眯双眼,看着巴尔鲁克山的位置,说道:“这么近,南边是伊犁,上面是塔城,说不得要打上一仗,要不我先把这个地方拿回来?”

陶模脸sè大变,赶紧摇手道:“这可不行,既然签了条约,后年才归还,要是你现在用兵,不但师出无名,而且朝廷必然会怪罪,安个擅开边衅的罪名,那就……”

“俄国人敢在南边挖走高宗记功碑,我们就不能在北边做做动作?他玩声东击西,我们就不能来个避实就虚?再说,万一是俄国人先开枪呢?”林瑞淡淡地说道,没有丝毫惧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复兴梦最新章节 | 复兴梦全文阅读 | 复兴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