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1.引子

作者 : 兴利

第1节引子

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说过:写作的职责永远是提醒人类不要忘记责任、荣誉和献身精神。

引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朝大诗人李白这首《渡荆门送别》,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穿山过峡,滚滚而来的浩瀚长江,进入荆江段时山原分野的地理形胜,使人顿感洪水猛兽,泛滥成灾的威胁。

原来,长江在三峡以上,为诸山所束,湍急奔腾,出宜昌后,以高屋建瓴之势,沿着江汉平原的南部边缘向东流淌。自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一段,史称荆江。荆江河段蜿蜒曲折,长约337公里,流经湖北省的枝城、松滋、江陵、公安、监利、石首和湖南省的华容、君山等县市,其间以石首县藕池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167公里,为微弯型河段;下荆江长170公里,为蜿蜒型河段。北岸有玛瑙河、沮漳河入汇;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分流注入洞庭湖。由于荆江地势平坦,河道弯曲,长江从三峡带来的泥沙在此层层堆积,日久天长,形成了水位高于两岸平原的河床,像一把利剑悬之头上。“水从天际流,船在屋上行”,就是大水时两岸堤边城市村庄的真实情景。一但堤防溃决,十数米高的洪水倾泻而下,大地尽成泽国,岂有完卵?故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建国前的几百年中,荆江曾发生公元1788、1860、1870、1896、1931、1935等年的大洪水,清朝张圣裁诗曰:“江陵自昔称泽国,全仗长堤卫江北,咫尺若少不坚牢,千里汪洋只顷刻。”1860年的大洪水,沿江各县出现前所未有之灾,荆江大堤万城段溃决,石首的藕池口冲决成藕池河。洪水以约二万立方米每秒的巨大流量汹涌注入洞庭湖,江湖连成一片。洪水所到之处,民舍漂没殆尽,沿江炊烟断绝,灾民嗷嗷,死亡无数,惨不忍睹。史称“百年未有之患”。1935年大洪水,据《荆沙水灾写真》记述:古城荆州城外,登时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树巅,或骑屋顶,或站高埠,均鹄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将悉死于饥,并见有剖人而食者。民谣曰:“荆州不怕起干戈,只怕荆堤一梦终。”

荆江水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治理荆江、平波安澜,化险为夷,造福人民,成为两岸千百万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企盼。

平地一声春雷响,神州大地现曙光!

新中国建国伊始,**、周恩来等最高领导即开始谋划治理大江大河的宏伟蓝图。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了修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进行长江流域规划的总方略,包括三峡水库的主导性作用,荆江大堤的基础性作用,荆江分洪工程、洞庭湖和洪湖分蓄洪工程的调蓄性作用,下荆江的裁弯工程的辅助性作用等,为治理荆江指明了方向。

宏图既定,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拉开了轰轰烈烈治理荆江的序幕。

在千军万马中,有一批以饶民太为首的水利模范人物,他们像一名忠诚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着荆江两岸堤防,战惊涛,搏骇浪,保卫江汉平原,保卫武汉;他们像挖山不止的愚公,时时刻刻想着筑堤、建闸、修水库的事,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生命不息,治水不止……

故事还是从头说起——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她的故事反映人类顽强的奋斗精神,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