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17.第八章 腰斩黄天湖(一)

作者 : 兴利

第17节第八章腰斩黄天湖(一)

就在松滋县英雄儿女激战虎渡河之时,人民子弟兵也在黄山头摆开了战场!

黄山头——这个处于湖北公安县湖南安乡县交界的小镇,此时已经云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1兵团和地方工人、民工组成的十几万建设大军。

黄山头工地的主要任务,一是要修建一条南线大堤,挡住分洪区的洪水,作为湖南的屏障;二是要在虎渡河上修一座节制闸(南闸),控制虎渡河流入洞庭湖的流量。而这两项工程的动工,都聚焦到黄山脚下的一片方圆数里的黄天湖上。

黄天湖原先叫王田湖,因它归一位姓王和一位姓田的人所有。后来又因这个湖经常溃漫成灾,沿湖老百姓常常望洋兴叹,所以王田湖就被叫成了“皇天湖”。再以后,大概是人们觉得“皇天”太不吉利,湖名才最后演变成了黄天湖。

黄天湖也确实是个“皇天湖”,在它的历史上是三五年一倒垸,九年两倒垸。就说1935年的那次大水,灾民们只好露宿在黄山脚下。这时灾民中又流行一种当地叫“窝螺症”的瘟疫,很多灾民就在这可怕的瘟疫中眼睁睁地死去。有一位从湖南搬来妇女,得了“窝螺症”倒毙在山坡上,过了两天又慢慢活了,竟从坡上坐了起来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可是灾民们死的死逃的逃,无人救她,第三天她又挣扎着死了。事隔很久,人们说起“窝螺症”,仍然是谈虎色变。

今天,要在这黄天湖上拦腰筑堤,湖下可是淤泥呀!人们凝视着图纸上这条由苏联专家布可夫设计的横线,再看看眼前这方圆数里的黄天湖,心中不免发毛。

有一天,突然从湖心爆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这是技术人员在做爆破清淤的试验。只见湖心中腾起一团巨大的淤泥,然后成扇状射向天空,变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无数朵黑色的泥花。湖心爆炸点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巨坑。

“成功了!”湖边发出一阵欢呼。没想到欢呼声未完,一阵泥花就从天空上撒落下来,不少人的背上、肩上,甚至脸上都落上了一团稀泥,顿时人群中发出一阵憨笑。再看湖心炸出的那个巨坑,转眼功夫又被四周淤泥涌平,于是人们只好摇摇头。

“爆破不行我们上,**留着去抗美援朝吧!”子弟兵战士们喊道。

就这样,担任总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南闸指挥长的21兵团军长田维扬下定决心抽两个师的兵力投入黄天湖清淤战斗,一个师摆在湖东,一个师摆在湖西,命令他们13天解决战斗,会师湖心。

这条计划中的南线大堤要跨过450米宽的黄天湖,湖中的淤泥最深处达到四米,加上这正值“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春寒日子,清淤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正是由于工程的艰难,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才使这场没有硝烟胜过硝烟的腰斩黄天湖的战斗,多少年后还在被人们传扬!

1952年3月28日,中南军区直属部队的一个师奉命以急行军到达黄山头。部队背包还未解开,师长卢贤扬就直奔南闸指挥部去报到和领命。

该师接受的任务是:担任湖心西面一段360米的湖面清淤筑堤任务。堤面宽6米,脚宽80米;高出湖面11米,加上湖面到湖底深5米,堤高共16米。另外,堤两边还各建一道宽50米,高出湖面1米的禁脚线。全部工程土方约34.99万立方米,清淤的工作量无法计算。

军长田维扬对师长卢贤扬下达了命令:“4月1日开工!首先给我把黄天湖拿下来!”

“是!我就是用手捧,也要把黄天湖的淤泥给捧干!”师长卢贤扬回答的字字珠玑,落地有声。

是啊!新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就是用打仗的办法完成的!对这些还披着战火硝烟的战士,如今拿起了他们祖祖辈辈熟悉的锄头、铁锹、扁担、箢箕等农具,都激动地热泪盈眶,他们从心底里呼喊着:我们终于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世世代代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就要过上好日子了!——

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解放军有20万之多,是啊!新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就是用打仗的办法完成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