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27.第二章 关 大 门 修 堤 防

作者 : 兴利

第27节第二章关大门修堤防

松滋解放伊始,百废待兴。

一天,县委警卫班长刘元清向县委书记周致远和县长饶民太报告,有一位重要客人前来拜访县委领导,他就是最近在街河市率部起义的国民党少将周上凡。

周上凡是1929年黄埔军校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拥护国共合作,奋勇杀敌,曾负过伤,受到国民政府传令嘉奖,从国民党139师少将副师长提升为国民党第六战区直辖挺进指挥官。解放战争时期,因参于反内战活动,被国民党撤职查办。1947年,他顶替黄埔同学当了湖北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驻防沙市。次年七月,长江发大水,洪水超越荆江大堤警戒线,大堤岌岌可危。当地豪绅只顾私利,极力纵恿周上凡偷挖江南民堤,以保江北沙市官堤。他们厚颜无耻地说:“挖民堤,保官堤,自古如此!1931年发大水就是这样搞的”。周上凡痛斥了这些豪绅伤天害理的言词,率领保安总队协同民工日夜奋战,加固堤防,终于安全渡过了汛期。1949年6月,国民党为掩护残军逃跑,计划挖掘长江大堤,阻止解放军南下追击,荆江大堤危在旦夕,两岸人民又要生灵涂炭。危急关头,**襄南地委屡屡派员,去沙市争取周上凡,说服他不要做千古罪人,保护好荆江大堤,赶快弃暗投明,为人民立功!经过多方面的争取和反复做过细的工作,周上凡终于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弃暗投明,将功赎罪,保住荆江大堤。

周上凡见到了松滋县委书记周致远和县长饶民太,寒暄一番后,说出护堤的一段奇事来。他激动地说:“国民党西撤后,派15军第76师仍驻留沙市,意在监督挖掘荆江大堤。7月15日,荆州城解放,负于顽抗的刘黎辉师遭灭顶之灾,76师开始慌乱。他们见我既不掘堤,又不逃跑,顿起疑心。于是假传命令,‘要护卫我安全渡江’,强行押解我登上预先准备的小火轮。过长江后,15军副军长黄恢亚与我骑马缓行,将我一直‘护送’到刘家场。他们以为只要我离开沙市,挖掘长江大堤的计划就万无一失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们哪里知道我临上小火轮前,通过新架设的与万城堤驻军16团直接联络的秘密专线电话,紧急命令团长李国章按原定护堤计划行动。原来,国民党川湘鄂绥靖公署已密调爆破组到江陵万城堤待命,随时准备炸毁荆江大堤。该组受军统特务机关掌握,共有七人,组长姓吴,为训练有素的军统特务,已在万城堤埋设烈性**,并带有电台直接与‘绥署二处’(军统系统)保持联系。晚上9时,军统特务爆破组正要在万城堤上实施爆破炸堤时,突然李国章来到爆破组,假传江防司令到了16团团部,要立即召见爆破组全体人员。当爆破组5人满怀疑惑地走进了团部,哪里有江防司令的人影,等待他们的只有黑洞洞的枪口,只有叫苦不迭,自认倒霉。16团李国章团长又马上带兵逮捕了留守电台的两名特务,紧急排除所有炸堤的雷管和**,胜利完成了保卫荆江大堤的任务。”

周上凡一口气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拿出手绢擦了擦头上渗出的汗珠。周致远忙问道:“那将军你不是有危险了吗?”

周上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说下去:“可不是吗,很危险呀!15军副军长黄恢亚在刘家场左等右等,不见炸堤音讯传来,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最后他明白情况有变,炸堤的计划可能‘泡了汤’,解放军很快就会渡过长江追上来。他气急败坏,一边命令76师火速开溜,一边恶狠狠地要把我押走。此时我就像‘网中鱼,笼中鸟’一样,任他摆布。正在万分为难之时,突然我的亲信部队保六师先头部队赶到了。原来,保六师在完成护堤任务后,唯恐我身陷逆境,性命难保,急忙派出先头部队快马加鞭,追到刘家场。15军副军长黄恢亚见此情景,跺跺脚,长叹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放了我,带着76师残兵败将向西逃走了。”

听完周上凡讲完这段经历,大家都为他有惊无险叫起好来。

县委书记周致远起身,为周上凡上了一杯茶,满脸笑容地说:“周将军,你保卫荆江大堤有功,人民不会忘记的。听说你对荆江大堤的历史很有研究,何不说来我们听听。”

周上凡连忙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本人驻守荆州几年,虽读过一些旧志,但对荆江大堤的历史了解甚微,说来也是见丑呀。”大家一起催他快讲,他不好推辞,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接着说下去。

“好,恭敬不如从命,我就说说知道的一些情况吧。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贯穿于江汉平原与洞庭湖之间,流经湖北省的枝江、松滋、江陵、公安、沙市、石首、监利和湖南省的华容、君山等县市。每年桃汛(端午节前后)到洪泛时期(七月到十月)的漫长岁月里,若遇洪水袭击,人们从梦中惊醒,只见大地泽国,一片汪洋,田园屋宇尽归淹没,男女老少,横尸漂流,鸟兽鱼群,追逐啄食,漫天尸臭,惨不忍睹。1935年长江发大水,阴湘城堤得胜寺,荆江大堤拖茅埠相继溃口,荆州城、沙市遭洪水围困,形如岛屿,站在荆州城墙上可洗脚。‘荆州不怕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中’,‘荆江水啊长又长,提起荆江泪汪汪,三年两次发大水,拖儿带女去逃荒!’便是荆江两岸人民深受水患之苦的真实写照啊。两岸人民从长期的灾难中,总结了对水患的认识,开始了艰苦的筑堤事业。最早大约在东晋永和年间,恒温任荆州刺史,他奖励农耕,兴修水利,令陈遵自江陵灵溪沿城修筑江堤,始称‘金堤’。其后五代至宋、明时期又沿江分段修筑了寸金堤、沙市堤、黄潭堤、文村堤、新开堤、周公堤、黄师堤以及李家埠堤等,至明嘉靖年间堵塞江北最后一个穴口——郝穴,使大堤自堆金台至拖茅埠长124公里的堤连成一线,荆江大堤才初步形成。在清朝年间,又多次对大堤进行维修,规模最大的一次培修是乾隆五十三年,朝廷拨款二百万两,调宜都、德州、襄阳、随州、武昌、京山、应城、松滋、谷城、枝江、远安、钟祥十二县的民工加高培厚堤防,共完成土方384万立方米,并下旨在荆江大堤沿岸上置镇水铁牛九座,希望能保障大堤安全。”

“听说大堤也叫万城堤,是吗?”饶民太问道。

“对,因大堤肇基之灵溪地属万城,故以‘万城堤’名之。又因大堤属荆州府管,遂又冠名‘荆州万城堤’。民国七年,始名‘荆江大堤’。荆江大堤由‘官堤’和‘民堤’两部分组成,长江北岸因是官督民办筑的堤,故称‘官堤’,长江南岸因是人民自发组织筑的堤,故称‘民堤’。两堤蜿蜒对峙于长江边,是荆江两岸人民赖以防灾保命的命根子。洪水时期,省府责成沿岸九县分段组织堤防委员会,执行防汛任务。民堤则由人民选举组成堤防委员会,县、乡官员协助管理。堤防人员日夜轮流守护,发现鼠洞蚁穴,随时堵塞;若遇险情,及时鸣警结集抢险。洪汛前后,定期查勘,特别是洪汛前的一段时间,集中捕猎狼、狐、兔、狗、獾等,填补兽洞和溃决崩塌穴口,加固堤防。由于大堤与九个县人民生死攸关,且对湖南洞庭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县都有着严重威胁,故历朝历代都不敢大意啊!”说完,周上凡又端起了茶杯。

饶民太非常佩服周上凡的义举,见他侃侃而谈,很有见第,便笑着又问:“周将军,你对松滋县恢复生产有何高见?我们很想听一听。”

周上凡正在兴头上,他略加思索,放下茶杯,继续说道:“松滋县滨临长江,长江流经县境约有26公里,分上下两段,胡家岗以上一段,称作松滋河;新场至流淀尾一段,称作采穴河。这是荆江防汛重点之一,对荆江大堤安全渡汛有着重要作用。再就是松滋河是长江分流入洞庭湖四口(松滋、太平、藕池、调弦)之一,胡家岗以下分东西两支,西支经新江口至花园洲,进如公安县境。在狮子口处又分两支:一支经张久台入七里洲,向西注入澧水;另一支东入虎渡河,注入洞庭湖。松滋河东支由胡家岗经沙道观,于米积台入公安境。松滋河的形成,给沿岸人民带来洪涝灾害,为松滋县增加了二百多公里的修防任务。当前百废待兴,筑堤防洪,堵塞溃口是恢复生产的当务之急啊!”

听到这里,大家都赞许的点点头。

夜深人静,饶民太丝毫没有睡意,认真考虑着白天谈话的内容。杨铮轻轻走过来,为他披上一件衣服,在他旁边坐下。这一段时间,她正忙着接管原松滋县银行和湖北省银行松滋办事处,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人民银行松滋县支行,工作也是够忙的。饶民太看着杨铮日益消瘦的脸,关心地对她说:“你去睡吧,我先看看这些旧档案。”原来,饶民太已让县委秘书刘松如把接管的旧县政府档案借了一些来,还找来一本县志,准备认真研读。

杨铮笑笑,深情地看着饶民太说:“我也睡不着啊!过去打游击时,敌人不让我们睡安稳觉,那时就想:要是革命胜利了,好好睡上一觉。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解放了,我们是自己不想睡,心里总惦记着工作。你看看,这松滋县的农业急待恢复,工商业、交通事业等基础极为薄弱,县政府成立了,只有银元1000元的经费。经测算1950年全县全年财政收入可能不到200万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还有,我们太缺乏干部了,尤其是懂经济的,要是有一些能写会算的干部分到我们银行来该多好啊!”

饶民太听完她这一通像连珠炮似的话,心痛了,他知道连杨铮这样心细、性情温和的人,现在都发急了,说明当前工作的压力有多大啊!他赶紧抓过杨铮的手,轻轻地抚模着,仔仔细细看着她那会笑的眼睛,两人会心地笑了起来。饶民太把话题一转,说:“云孝县来的老戴和李云娇两口子近来也是心情不好,他们都是农民出身,捕鱼种田是把好手,我想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去负责一个农场为县里发展生产大干一场。”

杨铮点点头,说:“张宗禄说,武昌金口老家来了信,信里说当地群众对他家不理解,处境很难。可能是中原突围后我们在他家里隐蔽斗争不能公开身份,后来也是悄悄离开的给张家带来的一些问题。我想把张家子女接到松滋来,方便照顾,你看怎么样?”

“行!你就安排吧,抽空给组织上写个情况汇报。”饶民太干干脆脆地回答道。

这以后,经过松滋县委和县政府认真研究,饶民太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他在会上语重心长地对同志们说:“自古以来松滋人民被洪水所困,灾难深重。宋朝诗人陆游在《松滋小酌》中就吟道‘西游六千里,此地最凄凉。骚客久埋骨,巴歌犹断肠。风声撼云梦,雪意接箫湘。万古茫茫恨,悠然付一觞。’今天我们是人民的政府,要心系松滋人民的苦难,带领人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当前,我们首先要从治理松滋河开始,先‘关大门’(修堤防),防备水患,然后一心一意搞生产”。

会后,县政府先用以工代赈办法整治千疮百孔的堤防创伤,治理突出险段,组织民工完成了丁码头退挽工程,做堤2公里,解除了丁码头至丙码头堤段严重崩坐的危险;接着加固了保济垸堤1.5公里,废除了扬家垴至李家垴白蚁严重危害及砂质渗水的危险堤段,同时将一些低矮堤段普遍加高到最高洪水水位以上——

炸长江的荆江大堤,可是天大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