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关注
林文山,李氏也都坐在一边,他们心里自然是千肯万肯。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杨愈惹的祸,现在再推到他头上,都是理所当然的。
坐在主位上,杨元秋默不作声,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想着杨愈名下的那处空白。
他已经动用了一些能量,但却始终查不到那处空白本应该写着什么。他也知道,这件事里有韩嵩的手脚,对于此刻已经近乎在悬崖边的杨家来说,越发让他谨慎。
看着杨元秋沉默,李氏脸色难看,眼神带着怨毒道:“你不会是还想着替那个贱种开月兑吧?”
杨愈淡淡的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目光转向林文山。
在这个屋子里,也只有林文山能够让他看上眼。
林文山脸上的青肿还没有消,看着林文山的目光,他心里莫名虚了一下,低头想了一阵,还不等林文山说话,杨韬就迫不及待的大声道:“爹,那个贱种给我们惹这么大麻烦,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他,这次我们就推到他头上,让他百口莫辩!”
“我们还是按兵不动的好,现在外面做什么都是火上浇油。”林文山低咳一声,看向杨元秋道。
对于杨元秋早年的破事他自然也知晓,看着杨韬李氏在杨元秋面前一口一个‘贱种’,偏偏杨元秋还神色不动,不由得让他一阵佩服。
林文山的话自然招来来了李氏与杨韬的恶狠狠的目光,不过杨元秋却一锤定音道:“嗯,那就这样。从今天开始,封闭大门,任何人不得外出。”
不等别人说话,他就直接起身,径直出了大门。
杨韬与李氏都很不甘,但杨元秋已经发话,他们也只能将不满压在心底。
“父亲,杨元秋还真沉得住气。”
雨势渐大,韩嵩父子被阻拦在皇宫门口一隅,韩忧民听着身侧锦衣卫的汇报,看向韩嵩神色略微异色道。
韩嵩摆手,支走身后的锦衣卫,望着天空中磅礴的大雨,笑道:“他不是沉得住气,而是拿不准。”
“拿不准?”韩忧民一愣。
“嗯,”韩嵩又瞥了眼不远处同样在门口躲雨的各个堂部大员,道:“以杨元秋的能量,拿到推官名册并不难。但杨愈那一处,从他当初叙述完离开吏部我就做了手脚,此刻除了孙晓贞,你我,根本就没人知道杨愈在吏部的陈述。杨元秋拿不准杨愈究竟是什么情况,所以沉默以对,这符合他一向求稳的个性。”
韩忧民若有所思,忽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那一群御史,走前一步,道“父亲,我听说,御史台,都察院,甚至是刑部都在准备参劾杨元秋了,五城兵马司好像也有些异动。”
“不意外”韩嵩眯着眼看着天空,道:“杨愈他捅这么大一窟窿,本来就是要转嫁给杨家身上。他得罪了那么多大儒,加上眼馋应天府位置,自然有很多人会跳出来。”
“不过,真正让我意外的是四殿下的反应。”韩嵩眯着的双眼,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光泽。
韩忧民知道,自从士子们一切矛头都转向杨家,四殿下那边不但没有表示支持,反而第一时间与杨家撇清关系,甚至属于南山郡王吴锋自己的势力还公然在朝堂上批评杨元秋。
李阁老一直是支持四殿下的,如今四殿下竟然出手对付李家这一任的当家人,不由得让人觉得事情古怪,多出意料。
“父亲,这会不会是他们之间的真亦假?”韩忧民见雨势不停,沉默一阵,又道。
“不清楚,”韩嵩目光中透着一丝玩味又自信的笑意,道:“不过,杨元秋这个人我以前一直没有太在意,但李树通看中的人,又怎么会简单。”
李树通,就是杨元秋的岳父,致仕没多久的内阁阁老,向来以圆滑狡诈著称。
杨元秋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任兵部郎君,这次李阁老致仕才会在皇帝面前推荐他调任应天府,或许是皇帝看在李阁老追随多年的份上,皇帝让资历不是很足的杨元秋调任到了应天府这个显赫的位置上。
韩忧民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能够入他眼的人,今后一举一动都会定期出现在他的案头。
“哼,若杨元秋不交出那异端,我等就永不离开!”
“没错,杨元秋袒护杨愈一天,我们就在这里呆一天!”
“哼,我们已经上书各位堂官,要求弹劾杨元秋,我们就不信内阁与皇帝就任由杨元秋胡来!”
不顾倾盆大雨,无数士子依然围聚在杨家前前后后,连个买菜的都不让出来。
杨愈当众将朱子,道学,扶文苑,几乎文坛不能得罪的禁忌存在都给得罪死,而今这些麻烦也理所当然的转嫁到了杨家身上。
杨家内部此刻自也是人心惶惶,说什么的都有。
“听说没有,已经有三个御史弹劾我们老爷了……”
“昨天还有都察院,太常寺,宗正府……李老阁老的门生故吏来探访老爷……”
“可不是,我听说二少爷差点被老爷动用家法,这可是我在杨家几十年的第一次……”
李氏听到这些,气的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但面对这些也无可奈何,而杨元秋一直是沉默性子,她丝毫没辙,家里除了杨韬,他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去,给我悄悄将父亲请回来!”李氏感觉自己在父亲离京后在杨家的地位有所下降,乘着个机会,狠了狠心,暗自吩咐一个下人道。
“是夫人!”那下人答应一声,转身出去。
自然杨府不会因为被堵住了几个门,就真的没办法出门了。
“李老爷运送的是什么货?”车队已经安顿下来,在一个厢房里,杨愈看着正喝着姜汤的李姓老者笑着问道。
“也不是什么贵重之物,”李姓老者也没有什么隐瞒的意思,放下姜汤,看着杨愈一脸笑容道:“陶瓷瓦罐,米酒酱醋,面粉粮食,什么都有。”
杨愈听着老者的讲述,神色若有所思,道“要送去哪里?”
李姓老者顿了下,甚至在一边擦着匕首,已经整理好,显得越发英气的李秀清抬头看向杨愈,微微皱眉。
这种事情,已经算是行商的秘密了,要是被人知道了接头人,谁敢保证不会被抢。
“呵呵,”李姓老者很快又呵呵一笑,看着杨愈道:“杨公子勿怪。其实也算什么秘密。我们是从山西来的,这些东西我们要送到天津,然后出海到泉州,再到安南。”
安南?杨愈神色露出讶色,他知道盛泰九年,盛泰帝征服安南,设安南都护府,可没想到,老者押送的这批货物,竟然是要送到安南的。
这陆路水路,几乎绕了大半个大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