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ì本帝国主义于二战时的1937年(昭和12年、皇纪2597年)设计制造与服役的手动枪机式狙击步枪,由于以皇纪年份命名,故名为九七式狙击步枪。基本上九七式狙击步枪是以三八式步枪进行改装而开发的,并采用相同的6.5mm
有阪(Arisaka)弹药。原来的三八式步枪也有狙击型步枪,所以说九七式狙击步枪与三八式狙击步枪不同之处则是改用较轻的枪托、加长的弯拉机柄(减少拉柄在cāo作时与瞄准镜产生干扰)以及加装2.5倍或九九式四倍光学瞄准镜及单脚架(monopod;后期版本已取消,成为九九式步枪标准配件)。至于要从外观上区分九七式狙击步枪与三八式狙击步枪不同,答案是有困难,必须近看仔细观察;三八式狙击步枪的机匣上有刻印“三八式”,如果是大正三年(1914年)前的步枪上还有传统象征皇室的菊御纹章刻印。
特点
在一战之后,各国几乎都忽视了狙击手的作用,狙击步枪的研制在这一时期也是停滞不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间里面,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仍然坚持对狙击手的训练并设计出新型的狙击步枪,rì本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三八式步枪本身shè击jīng度较高,所以九七式狙击步枪在设计时并没有作多大的改动,仅为其配上放大倍率为2.5倍的瞄准镜和加装由粗铁丝制成的单脚架。瞄准镜固定在机匣左侧的位置,由于瞄准镜的放大倍率太低,因此只适合对出现在300m以内的目标进行jīng确打击。使用瞄准镜之后,为了不影响枪机的cāo作,九七式狙击步枪将拉机柄改为向下弯折的形状。另外,用粗铁丝制成的单脚架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它的强度不足以稳定枪身,且十分容易损坏。九七式狙击步枪曾在太平洋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并一直服役至rì本战败投降时为止。
艇尾?孰艇尾?
一般来说rì军相当不擅长狙击,狙击手在rì军中的比例并不高,甚至在战术上像是充任单位中的特等shè手的职务,而非以小组方式进行作战。另外尽管rì军的shè击技术并不是真的那么糟糕,不过原先6.5mm有阪子弹的设计上为了迁就工艺水平与反冲的问题,反而犯下很糟糕的错误,但是rì本人却一直发挥到淋漓尽致,甚至将这个错误彻底执行几乎没有想过要修改。
有坂步枪子弹重139格令(grain;139gr约等于9g)的弹头已经算是二战中“轻型”的弹头,虽然也不落人后采用“Spitzer”铜质全金属包覆钢芯无艇尾弹头(Fullmetal
jacket,non-boattail),但是以它50mm的弹壳所产生质量来推送弹头经过122.6倍径的枪管来看,M1903chūn田步枪的.30-06子弹等于是63mm的弹壳推送7.82mm的弹头经过78倍径的枪管,然而有效shè程高达1,100码。
如果说“高倍径就等于高威力”,显然有个迷思上的盲点并没有被发现,也很难相信有坂不清楚弹头与枪膛之间的摩擦力其实并没有消失与改变。6.5mm有阪子弹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弹头尾端并未采用“艇尾”(boat-tail)设计;有“艇尾”的弹头在空气动力学上会有较佳的表现,远胜没有“艇尾”的弹头;没有“艇尾”的弹头威力比有“艇尾”的弹头大,肇因弹头受火药虽送面积大于有“艇尾”的弹头,并且弹头与枪膛的气密效果也优于有“艇尾”的弹头。
然而这一次有坂又忽略了大气对于移动的物体有绝对不同的对待方式;6.5mm有阪子弹在大气中高速前进时,其梭状尖端固然能快速有效地将空气“推开”,然而推开后的真空大气以正常的压力形成合并;在前进中的子弹正后方会一直保持一个真空区域由于子弹前方空气被推开的关系,大气在进行回填的程序时会受到真空的影响而优先填补真空的部份,也等于说空气追逐著这一块真空并且还以被吸入的方式进行填补,所以空气会持续呈现出涡流状(turbulence)。
以这样的形状通过大气,该物体的后方的大气反而会形成一股“拉力”(drag
force),因为空气涡流对于物体本身也会形成干扰,尤其依赖惯xìng为动能的抛shè物其动能递减的效率最快,如果rì本人相信“威力”而忘记大气所给予的条件与限制的话,很难区别这种理念是基于猖狂还是愚蠢。
再者以威力来说,6.5mm有阪子弹弹壳容积率粗算值(SolidityApproximation
Measure)为49.51mmsup3;,火药重量只有39格令(24.96g),.30-06子弹容积率粗算值为76.0mmsup3;,从数据上即可看出.30-06子弹装药量比6.5mm有坂子多出约40%,自然弹药燃烧产生的能量也高过6.5mm有坂子弹;这很难让人理解rì本人对于“威力”的看法与立场源于何处。如果说认为高威力的子弹产生的反冲会造成对shè击的干扰,那么后来研发出口径7.7mm的九九式步枪又代表什么,难道是昔rì之是今rì所非?
所以说以这样的威力要推送会受到大气“拉力”的弹头先通过122.6倍径的枪管,无怪乎三八式步枪系列(包括九七式狙击步枪与三八式狙击步枪)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其有效shè程与杀伤力均不足。
特xìng
然而在一面倒的评论中,6.5mm有坂子弹与九七式狙击步枪仍然有两个不可思议的特xìng;平均来说小口径的弹头经过约24吋长度的枪管,枪口在shè击时的闪焰几乎不明显,原因在于这一段距离的空间内弹药的燃烧程序不是完成就是接近完成,因此shè手得于黑暗中得到掩护与隐匿(见枪管)。
至少九七式狙击步枪在这一点发挥的非常优异,往往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官兵在特定距离内死于rì军冷枪之下而无法标定rì军狙击手的位置进行还击,都要拜九七式狙击步枪所赐;不论在夜间美军官兵都无法看见九七式狙击步枪吐出的火舌;在白天也见不到九七式狙击步枪口的白烟与尘土。
不过这并不代表rì军狙击手是无敌的;rì军狙击手往往不会变换shè击位置,只会死板地在同一个阵地上打到死为止;对于美军的攻击仅仅发挥“迟滞”而不是“威吓”的效果。美军的战术也没有改变过,一旦遭遇狙击手,步兵在环境允许的状况下,使用巴祖卡火箭筒发shè一枚60mm的高爆反装甲火箭弹,把狙击手跟灌木丛或者是树梢轰成一片无法区分。
九七式狙击步枪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特xìng是拥有低深平稳的弹道与终端弹道,尽管6.5mm有坂子弹初速仅有770m/s,不过很多经历过抗战的老兵对于有阪子弹弹头的印象就是具有“一枪两眼”(贯穿力)的效果;只要没有被击中动脉、重要器官或者骨骼,甚至被击中的部位也不会有特别的疼痛,伤口出血量也不大;更重要的是有经验的军医也不需要开刀,因为子弹不会停留在体内。
然而被击中的官兵仍然有一定的比例在负伤后不幸死亡,由于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医疗资源的极度不足,使得中枪受伤的官兵往往死于败血症(septicemia)与破伤风(tetanu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