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时59分,德国公海舰队第2战列舰分队旗舰“德意志”号以信号灯向尾随其后的14艘老式战列舰发出指令:各舰打开探照灯,舰炮自由射击!
转眼之间,一盏盏探照灯在黑暗中绽放炫目光芒,德国舰队后部的右舷海面顿时一片通亮。试图在发射鱼雷之后迅速溜走的英国驱逐舰无所遁形,它那细长的身躯很快陷入林立的水柱当中,不等它把更多更详细的侦察报告拍发给指挥舰,一连串的170毫米和88毫米炮弹便接连将其击中,爆炸所产生的烈焰硝烟弥漫甲板,仅有的几门舰炮悉数被毁,紧接着,一发283毫米口径的重磅穿甲弹正中其舯,一口气炸断龙骨、炸穿舰底,这种损伤的致命性仅次于全舰殉爆。这艘英国驱逐舰旋即从中折裂,后面半截舰体很快斜倾插入水中,用比潜艇下潜还要快的速度从海面上消失了;前面半截舰体还挣扎着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然后迅速后倾,舰艏高高翘起,最后一刻竟垂直于海面。这艘驱逐舰的整个沉没过程只持续了两分多钟,舰员们没得来及放下一艘救生筏,仓促弃舰者不得不同雨点般落下的炮弹以及舰体下沉的漩涡相抗争,最终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在1903年开工建造的“德意志”号战列舰,51岁的德国海军中将莱因哈特-舍尔傲然屹立于露天的舰桥观测台上。回顾他漫长的海军生涯,最初是以鱼雷专家的身份崭露头角,在经历了条件艰苦但收获颇丰的海外派遣之后,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先后任巡洋舰舰长、战列舰舰长,然后在冯-霍尔登道夫手下担任公海舰队参谋长。至1913年,他升任海军中将,并被任命为德国战列舰队第2分队指挥官。当时这支分队由德国海军最后一级前无畏舰——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组成,在已经装备十数艘无畏舰的德国公海舰队只算次要战力。
战前的最后一年多时间,德国海军出人意料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德意志级、布伦瑞克级、维切尔斯巴赫级旧式战列舰进行了颇具针对性的改装,使它们的作战性能恢复甚至超出建造完工时的状态。出于战术编队的需要,在舰队参谋长约阿希姆王子的建议下,这15艘旧式战列舰全部归入舍尔麾下。由于第1和第3战列舰分队总共才只有14艘无畏舰,人们开玩笑地将莱因哈特-舍尔称为“半支战列舰队司令”或是“德国小舰队司令”。
不少人觉得约阿希姆王子提议让舍尔统一指挥庞大的旧式战列舰群,主要是因为两人私交甚密。既然海战已经成为无畏舰、战列巡洋舰的比拼,旧战舰在战争中最多就是登场亮相、摇旗助阵,不必冲在一线冒死搏杀,指挥这些旧式战舰倒是可以积累大编队的指挥经验,为角逐下任公海舰队司令铺垫基础。
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德国海军为应对紧张局势而接连举行了舰队合练,包括一次前往挪威北部的远航训练和数次实弹操练。14艘新锐无畏舰展现出了人们期望的实力,气势完全盖过了15艘老式战列舰,但在内行人眼里,这些老式战列舰才是真正的惊喜所在。在莱因哈特-舍尔的指挥下,它们的编队航行、战术机动以及射击水准都合乎实战要求。要知道,5艘维切尔斯巴赫级在1909年就已转入海防舰队服役,舰艇保养和人员配备情况都明显逊于一线舰队,1905-1906年完工的5艘布伦瑞克级情况稍好一些,但到了1914年,最新服役的无畏舰排水量已是布伦瑞克级的两倍有余,火炮口径和性能也提升了几个等级,航速的差距也十分明显,这些变化使得包括布伦瑞克级和德意志级在内的前无畏舰和准无畏舰处境颇为尴尬。
在打开探照灯并允许自由射击的情况下,舍尔麾下的15艘旧式战列舰连同护航的轻巡洋舰、大型鱼雷艇完成了一次几乎可以称为“秒杀”的攻击。两者之间的实力对比是如此悬殊,当然会有人觉得这是没有技术含量和战术内涵的恃强凌弱,然而转瞬之间,远处海面火光闪闪、炮声隆隆,一阵声势浩大、威力惊人的远程炮击随之而来。这时候,许多人才恍然意识到,这场海战并非德国第2战列舰分队同一艘英国驱逐舰之间的孤立战斗,前者打开探照灯的那一刻,对面更加强大的英国战列舰队就已经注意到了它们的存在。
当英国舰队的重磅炮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远处袭来时,莱因哈特-舍尔纹丝不动地站在原地,他炯炯有神的双眼轻轻眯起,坚毅的脸庞上竟然看不到半点惊讶之色。顷刻间,巨大的、接连不断的爆炸带来持续的冲击,以苦味酸为战斗装药的英制炮弹在海面上掀起了狂涛骇浪,即便离弹着点有四五百米远,德国海军的这一艘艘战舰也陷入到风雨飘摇的境地。爆炸扬起的细碎浪花形成了一场人造雨,一轮炮袭过后许久,它们还在纷纷扬扬地落着。
英国舰队打来的第一批炮弹落尽,舍尔才不慌不忙地发号施令,却不是让各舰关闭所有探照灯,而是要求为规避鱼雷而转向的战舰尽速回归战列。结果,对面的英国舰队以德舰探照灯光为观瞄标的,四分钟之内打出三波炮击,一波比一波接近德国舰队,落点最近的炮弹距离德国战列舰仅有三四十米。在此过程中,舍尔从容不迫地观察着英国舰队所在的海面,而他麾下的许多官兵舰员心情却是紧张到了极点,参谋军官们甚至一再提醒舍尔关闭探照灯,但直到15艘旧式战列舰悉数回归既有的阶梯形战列,他才下令各舰关闭探照灯。
在缺乏自然光照的夜晚,一旦失去灯火的指引,英国舰队的远程炮击立即失去了之前的准头。看着那些威力惊人的炮不再逼近舰队而是纷纷落到空旷的海面上,第2战列舰分队的德国官兵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德意志”号的信号灯再度闪动起来,用灯码发送出一条简短的战术命令:各舰全舵右转4个罗经点。
以德国舰队在西南方、英国舰队在东北方的相对位置,这一命令无疑是接近英国舰队的节奏。老式战列舰的舰长们虽然猜不透舍尔的用意,但在职责与荣誉的感召下,他们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这一指令。
在改装动力系统的同时,15艘德国旧战列舰均相应调高了主炮的最大仰角,装备280毫米40倍径舰炮的德意志级和布伦瑞克级,主炮的极致射程从18830米增大到了20700米,而装备240毫米40倍径舰炮的维切尔斯巴赫级,主炮的极致射程仍只有16000米,而且英国无畏舰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普遍在280毫米以上,除非冲到“拼刺刀的距离”,以维切尔斯巴赫级的攻击力几乎不可能对英国无畏舰构成威胁。
10时07分,德国公海舰队总旗舰“腓特烈大帝”号接到“德意志”号的通讯电报。看到这份电报,英格诺尔和他的舰队参谋长才得知先前闹哄哄的炮火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舍尔和他的第二战列舰分队此时的新动向。
“太冒险了!”英格诺尔的反应显得很强烈,“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老式战列舰根本无法同哪怕一个中队的英国无畏舰抗衡吗?”
英国的战列舰中队与德国的战列舰分队相当,通常由4-6艘战列舰组成。就这个时期的普遍看法,一艘无畏舰的战斗力相当于两艘乃至三艘旧式战列舰,由此算来,舍尔的15艘老式战舰也就相当于四到五艘英国无畏舰,而这恰也是夏树当初建议如此编成的考虑因素之一。
夏树不惊不躁地看着英格诺尔:“舍尔将军是个头脑冷静、胆大心细的人,他不会冒冒失失地做没有胜利希望的事情。现在,该是我们表现的时候了。”
“表现?”英格诺尔不解。
夏树微微一笑,转过头向参谋军官们吩咐:“传令,第1、3战列舰分队各舰右转2个罗经点,并增速至18节;4侦察分舰队掩护第1雷击大队向英国舰队全速突进,至5000米发射照明弹,至3000米施放鱼雷并转向撤回。”
从先前各舰左转2个罗经点的指令完成之后,14艘德国无畏舰就开始以轮替射击的方式向两万米外的英国舰队开火,英国舰艇随之开火反击。受限于夜间的可视条件,双方的观瞄效果都差强人意,远距离的炮战虚有声势而鲜有威胁,但经由前哨舰只辨认,德国舰队的炮弹有越过英国舰队头顶落至远端海面的,对方的炮弹却都在近端海面,而且从炮弹激起的水柱来看,与德国无畏舰群交火的英国战舰装备着不超过12英寸口径的主炮,也就是说,至少实力较强的铁公爵级和最新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并不在对手阵位上。
第1雷击大队出发后一刻钟,夏树发出了“第1、第3战列舰分队:各舰全舵左转2个罗经点”的指令。
自对敌接触以来,一马当先的德国无畏舰群已前前后后进行了多次转向和增减航速,尤其是在夜航状态下进行舰队机动,一艘舰艇稍慢一步就有可能同友舰发生碰撞,因此,没有严格的训练和严谨的作风是难以胜任的。在全体德国舰员的努力下,这些体形庞大的钢铁巨舰在18节的高航速下转向到位,然后借助友舰的航行灯进行航向和方位的微调,以保持原有的阶梯形战列。转向完成之后,德国的无畏舰队变成整体朝西偏北71。25度方向行驶,与之前推测的朝西偏北75度方向航行的英国舰队大致呈平行状,双方距离则从早先的两万多米拉近到了1。5万米。
差不多同一时间,直接右转4个罗经点的舍尔战列舰分队与英国舰队的距离拉近到了1。6万米。为此,15艘老式德国战列舰勇敢地穿过了英国舰队的炮火覆盖区域,幸运的是,它们无一中弹,整个战列舰分队仅有数名舰员为弹片所伤。
在主力舰只实施炮击和战术机动之时,交战双方各派出出轻舰艇编队进行侦察式的进攻,舰炮射击、炮弹爆以及照明弹、探照灯的声光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混沌之海。绝大多数参战官兵都不清楚敌人在那里,战斗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下去,仿佛一切都笼罩在迷雾当中,是非成败全由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