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第七十八章 鲁斋

作者 : 西南北无家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繁星依然还在空中闪烁,小院的空气中充溢着静逸。尘世的喧闹,即使是在白rì,到了小院的墙外,也仿佛并不愿打扰这里一样,转身而去。

夜已经很深,书厅里,小院的主人,北元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许衡,依然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在他读书的厅门之上,悬着一块匾,那上面有两个字“鲁斋”。

这个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而闻名于世的学者,现在是整个北方儒林的领袖,士林之人,无不以“鲁斋”的门人为荣,求学之人,更是千里迢迢专门跑到这里来。即使是蒙古人,也对他颇为礼敬。太子真金、北元前丞相安童,都以师礼见许衡。就是忽必烈,也亲自选派许多蒙古子弟跟他学习。

几下并不很重的敲门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不久,管家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先生,长chūn宫来人求见。”

很快,一个带着点文秀气的道童走了进来,他乖巧地向许衡行了一个礼:“弟子拜见先生,并代家师谨向先生致意。”

“道长洞悉天机,学究天人,他这时候派你来,难道是他还需要老夫解惑?”面对这样一个机灵乖巧的孩子,许衡的脸上也露出了慈祥而又带点顽皮的笑容。

道童依然恭敬地回道:“家师潜心修真,本不应过问俗务,可是有人提了几个问题给他老人家,他难以应对。他老人家说了,放眼天下,这样的问题也只有找先生,故他派弟子前来请教。深夜打扰,还请先生见谅。”

闻言,许衡故意板起了脸:“他是偷懒吧?”

道童笑嘻嘻的说道:“家师在别人面前可以偷懒,但在先生面前,哪敢呢?”

许衡教学是人人都知道的,当初忽必烈开太学请他教授弟子,在学习的内容上,“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讲。”

在教学的方法上,“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chéngrén,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少者则令习拜跪、揖让、进退、应对,或shè,或投壶,负者罚读书若干遍。”

教的东西够多的吧?学问渊博,哪是当之无愧的。你不好好学,他老先生的处罚就是让你读书N遍,而且还是古书,恶汗哪。

但许衡教学还是要比后世的老师要强多了。“衡善教,其言煦煦,虽与童子语,如恐伤之。故所至,无贵贱贤不肖皆乐从之,随其才昏明大小,皆有所得,可以为世用。”和许衡比,后世的老师,不少人称之为幼小、纯洁心灵的“杀手”更合适。

听了道童的话,许衡又笑了:“油嘴滑舌。拿来吧,给老夫看看。”

道童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那里面有五张纸,上面是五个问题,这当然就是哪个穿越者冒的泡。可以看出,写这些问题的人还是很小心的,这些纸上既无称乎,也无签名,而且这些问题还是以学问探讨的方式提出。

看着这几个问题,许衡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认真地读了几遍,睿智的眼神盯向了道童:“这是何人提出的?他在哪里?”他的语调里面有了急切。

“岭南,”道童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他们说,这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

许衡明白了。

当姚枢走进大都这个简约的小院时候,他仿佛又回到了辉州苏门山。当初他辞官为民,搬到哪里立草庐时,所居比这个院子还要寒酸。但现在来看,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怀念的rì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每一个到那里的人,都是坐而论道,他真的做到了前辈所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奉诏去陛下的潜邸之后改变了。

他已经不太过问国事了,忽必烈对汉臣逐渐的冷落,让他多少也有点心冷。但他知道,许衡其实早已心冷,如果不是为了新的历法,许衡是不会再回大都的。

昨天,他突然接到许衡的管家亲自送来的一封信,看了信之后,他一夜没睡着,他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对于许衡,姚枢不仅仅是了解,而且是异常的佩服,他更知道,许衡的学识在很多方面都远在他之上。但是现在,有什么样的问题能让这个学识超群的许仲平为难呢?

坐在许衡的书厅里,姚枢忽然发现今天院落中没有学生,这是很奇怪的事情,许衡对学生的严和护,他都很清楚,但他很快就知道原因了。

许衡把那几张纸递给了他,看着上面的几个问题,姚枢的脸上露出了惊讶之sè,他情不自禁地问到:“这是谁提出的?”

许衡淡淡地说到:“南边,岭南。”

姚枢吃惊地看了看许衡,但他并没有问许衡是如何拿到的。仲平是个学者,他远比自己还早的不过问国事,他和南边如果有关系,也是学术上的,这点姚枢还是非常清楚的,他也不屑于去诋毁这样的人。

但是,看着这几个问题,他却感到了压力,因为许衡接着说道:“他们说了,这些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来回答的。”

就算已不太过问国事,北元岭南作战的结果姚枢也是知道的,他已经大吃一惊。张弘范的能力他不是不清楚,更何况还有李恒的辅助,在他看来,宋室根本就是大事已去。但他们不仅打了,竟然还赢了,他们就凭哪个一点点大的海外孤悬之地?他一直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原因。

可是,现在别人的问题也来了。而且不仅从许衡的话中,就是从这些问题中,他听到和看到的,也是别人的发问:你们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

姚枢翻来覆去地看着那几张纸,又闭目沉思了一会,他终于抬起头看了看许衡,并把前两张纸放在了一边。许衡没有说话。他们很容易就得到了类似文帅哥的结论,这是他们所处的环境造成的。

对第一个问题,他们不难看出里面有以古喻今的含义,那么答案就呼之yù出了。历史不提,就是眼前,忽必烈重用sè目人和阿合马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也十分清楚,除了打压他们这些汉臣以外,还不就是为了他们所认为的“利”。

至于第二个问题,一个“华夏正朔”就足以让他们知道这问题的中心和本身意指所在。因为在心底里的深处,他们知道,至少当时文化上的正统,并不在北方。

由于自金入侵中原以来,北方一直就没有多少安定的rì子,始终处与杀伐之中,在此期间大量的学者或逃或亡。同时,南北的对峙,也割断了彼此的交流。因此在学术上面,北方不仅没有进步,相反,甚至还出现了退步。这种情况,直到忽必烈主政汉地才开始改变,他手下的汉臣注意收集了南边传过来的学术著作,南方士林的论述,才得以流传到北方。

姚枢在苏门山的草庐,研习的就是南边传过来的程朱理学,许衡也是从他哪里学到这些的。

衡至苏门,见枢,得伊川《易传》,朱子《论孟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小学诸书,乃手写以归,谓学徒曰:“昔所授殊孟浪,今始闻进学之序。若必yù相从,当悉弃前rì所学章句之习,从事于小学,洒扫应对,以为进德之阶。”乃悉取旧书焚之,使门人自小学入。衡以身先之,家贫躬耕自养,年不熟则食糠茹菜,处之泰然。

许衡的jīng神无疑是令人敬佩的,这就是姚枢为什么对他佩服的原因之一。

但这也恰恰证明,无论北方的儒生再怎么为北元辩护,但你的文化道统还是南方的,这在当时,是不争的事实。最重要的文化道统定下来,那么谁是“华夏正朔”,也就不难明了,对方其它的意思,他们就更容易推断。至于心里面是不是同意,那是另一回事。

但后面的几个问题,就不是那么好回答的了。姚枢再度抬起头来,他刚想张嘴,但许衡却轻声说道:“人家说了,不要讲亲贤臣、远小人之类书上都有的。”姚枢的眼睛又闭上了。

这哪是几句话就可以解释的问题,哪个穿越者够坏的啊。但是姚枢、包括许衡,却都极尽所能地思考寻找答案。

文人好不好胜?他们不仅好胜,而且好胜的很,要不文人相轻从哪来的。但是,他们却说出了文天祥没有说出的东西。

良久,姚枢再度睁开眼来,看了看第三张纸上的问题,他迟疑而又苦涩地说道:“轮回。”

听了他的话,许衡很安静,他淡淡地说道:“天道循环。”

“轮回”是佛门用语,中国的本土语言是“循环”。圣经中也有类似的话,但它远没有我们的文字jīng辟。

《传道书》中写得是:“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rì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那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姚枢看了看许衡,只见他脸上毫无喜sè。他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许仲平不会满意这样的答案。这样的答案拿出去,他同样认为也会惹人耻笑。但这后面的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啊。

哪个穿越者绝没有想到,他的掺沙掺出了这样一个结果,他提出的问题,现在已不是给别人找点事情的xìng质,而是变成了南北学术上的一次大考,它更在以后引发了南北学术上的比拼和大争论。

许多事情一旦发生,就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了。

(荷兰队能赢吧,在下比较喜欢他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最新章节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全文阅读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