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一叠文稿,张世杰模了一下自己的脸颊,他的脑子里依然在不停的琢磨。
这些文稿中的其中一张上,帝国陛下歪歪扭扭地写了如下几行字:
“文相、少傅,朕觉得以后将士们的军阶,可分为四等十二级。
军士,下、中、上三级。
尉官,少、中、上三级。
校官,少、中、上三级。
将者,少、中、大三级。
另:我禁军编制,是否可立规制为军、师、旅、团、营、都、排、什、伍。”
很多人都知道,后世这个东亚之国的军衔制,是借鉴了西方做法的。但这些军衔的名称,其实也来自于它古代军中的各种称呼,在史籍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元帅、将军、校尉、士等等这样的名词。要不然,后人也不会将外来的东西这样翻译。但西方传来的这些制度,它更清晰、明确或合理,这是显而易见的。
《汉书》上记载,(军中之)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
这就是秦制中著名的军功二十等级爵位,但它太复杂了,而且不好记。东既然弄了夫子们月复诽不已的所谓的“军功授田”,他自然要顺势继续弄秦制中还有的“军功爵”,但这个“新军功爵”,他也准备偷梁换柱改为采用后世的军衔制。士、尉、校、将的划分当然简单明了,由于它使用的都是过去军中的称谓,因此它也易于被军中接受。
宋代军中的最高职位应当是节度使或枢密使,他们的月俸或军俸在宋时达到了三百贯。要注意的是,当时正规的zhōngyāng禁军士兵也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的月俸分别为一贯、700―500钱、400―300钱,这里面没有包括粮、衣等东西。
可以看出,后代军制上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千百年前,我们的古人就有了啊。
有了这个“军衔制”,东就可以再实行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宋军待遇上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以配合他的jīng兵政策。他下令:每一个招收来的军士,暂时月俸为500钱,经训练如未合格即辞退,而训练合格的宋军士兵留在军中既为下士,他的军俸就为一贯。在三百贯和一贯之间,分十二等,配合他的四等十二级的军中军阶。
这个事情的处理主要是文天祥和张德,反正哪个穿越者讲了意思,他就不问了。这当然由你们商讨来定,再征询军中将士们的意见,咱不可能什么都包办代替。
令哪个穿越者踌躇的是他计划中的宋军再整编,因为随着步军扩充的临近,宋军的编制问题已经迫在眼前。而且东自己认为,宋军的编制也需要更jīng练,以适应新军械的使用所带来的变化。过去宋军的什么捧rì、天武、龙卫、神卫、骁猛、雄勇、骁雄、雄威等军队名称,也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他是根本记不住的。
东自己最熟悉的自然是后世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组”,但要他来套搬后世的编制,这就超过他的能力了,因为他毕竟对这个时代的军队究竟应该如何编排并不了解。
我们应该注意,后世的军中编制其实仍然有古代的烙印。西周时,它的军队大多是依照伍、两、卒、旅、师、军进行编制的。其中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军、师、旅可不是国外的啊,真要论起来,这个知识产权的使用费,nǎinǎi的,还不知道该谁给。
宋军的编制沿用的是后周制度,后周的军队编制为:百人为“都”,指挥为“都头”;五都为“营”,设有“指挥”;五营为“军”,军有“都指挥使”或“都虞候”,或称之为“军主”;十军为“厢”,这个厢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厢有“都指挥使”,也称之为“厢主”;两厢或几个厢为一个战略方向的集团,由朝廷派出的节度使统帅。至于“都”以下的编制,则是什伍之制,有军头、“十将”(辖十人)等士官的名称。
范仲淹在西北时,为了更好地对付西夏,他也曾重新编组过宋军,他是以五人为“伍”,五个伍为“队”,五队为“阵”,二十队(2500人)为“将”。老范的这个编制,实际上已经有后世“组、排、连、团”的意思。
这个方法后来稍加改变被宋神宗采纳,即:十人为“火”,五火为“队”,十队为“营”,根据作战需要,若干个营组成“将”,这个“将”下面有三千到一万人。后代称此为“将兵法”。
上面的这些罗嗦了点,但我们可以看出,后世所谓“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组”的编排,实际上古时的军队中已经有了。就是这个“班”的名称,不知道是不是也来自于北宋禁兵中的zhōngyāng直属卫兵中的“班、直”单位。
东虽然内心里很想直接套用后世的单位编组,更好地和他的“军衔制”相匹配,但他还不敢乱来,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脑袋热不要紧,热的糊涂了,这就是发高烧了,那可是会要人命滴。
对陛下的旨意,张世杰很重视。如果宋瑞等人还好评估、琢磨这个军阶,那么宋军的编制问题,肯定就是由帝国的参谋院来拿主意了,尤其是张老大这个帝国的参谋总长。刘师勇的水军,早就已经分成了炮船(舰)队、战(分舰队)队等。陛下的意思,显然是针对他们步军的扩充。在景炎六年里,部分新军士已经开始受训,现在宋军中的每个人都意识到,步军的扩充就近在眼前。
张老大这段时间可没少见陛下,当然,现在见陛下也很简单,他和卫王殿下整天就泡在大校场那里。
其实对于即将开始的宋军重新编组,东的想法严格来说也很简单。因为他认为,任何军队的编制,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满足一个要求:你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战时目的。好的军队编制,对战争的结局也是有影响的。
二十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两个集团的大决战中,当一方仍然采用战区的做法,它已经在战争的编组体制上落在了下风。你还在以区域来划分战时的职责,各自打着小算盘时,人家实际上已采用集中了几个区域力量的、更大的编组,即野战军来对付你了,你还不被各个击破?
在东的心目中,团一级的兵力,尤其是步兵,在这个时代的多数情况下,是很难满足一定的作战目标的,就是守城,它的兵力都显得单薄。但旅一级的单位,则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从古代的军队编组上可以看出,在进攻中,实际上还是以更高的师一级单位为主。特殊的兵种除外,如骑兵。
他对张世杰讲了他的想法,并告诉张老大,他写的也就是个“浅见”,宋军的组成还是应该从战场、从军中来考虑,他的真正要求就是,宋军首先应当从建立起具有dúlì的作战能力的单位开始,这样以后才能发展成有强大进攻力量的集团。
在了解了陛下的真实意图之后,张老大和参谋院的人很快拿出了方案。这帮武夫已经发现陛下有时候是喜欢“复古”的,所以他们还是定下了以“旅”为宋军基本的作战单位。军中的这个名称哪个名称,反正是名称,陛下乐意,当然用陛下的。
他们的计划报给小皇帝,东当然是“少怀大慰”,他立刻下旨,定宋军新的旅级指挥使为“少将”,宋军的军阶以此为标准来类推。
对张世杰来说,他费心思的,是还要考虑宋军中的哪些单位先期过渡到新军制,因为一旦决定,这就意味着谁将优先装备新军械。江淮军、江西宋军是行朝现在的军中两大集团,张应科所部算是岭南部队。虽然内心里向着自己人,但作为帝国的参谋总使,他是不能不考虑平衡问题的。也许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让陛下来拿主意吧,张老大晃了晃脑袋。
可以断言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整个琼州最高兴之人,也许就是赵?了,他的“皇帝哥哥”前所未有的花了大量时间整天陪着他“玩”。可怜的赵?童鞋,生在帝王之家的他,从小实在是乐趣太少,话说过来,又有谁真正来陪他玩过?
东个人认为,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至少在童年的某个特定时期,他们都是崇拜强者的,这从他们对父亲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基本上每个孩子有段时间是很“粘”父亲的,这里有亲情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父亲是家庭中的强者也是一个微妙的因素。
要培养孩子的刚强,就应该让他们和真正的强者在一起,这样才能潜移默化。而宋军的“大比武”,可以说提供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这个疯狂的穿越者不仅带着赵?看,可是他觉得还不够,就是杨淑妃,他也时不时地鼓动她前来观看。理由?当然是激励将士,同时散散心,陪陪赵?。
既然宋代的社会风气还没有像后世那么僵化,咱就要暗中保持住,不让它倒退。理学那一套,多半还是拉倒吧。
当然,这样的事肯定有夫子侧目,但东谁也没找,他就告戒杨亮节:太后前段时间身体不好,要休养,更要散心,谁要是坏了朕尽“孝心”,哼哼,朕没完。御使台被管住了,也就少了一大半的麻烦。
东为了挑起杨淑妃和赵?的兴头,他不仅自己亲自给宋军中的优胜者“颁奖”,而且还带着赵?童鞋让他也参与“颁奖”。
文官们给军人地位?咱从来就没指望过,但帝国皇室的态度,却是更好的说明。这个穿越者确实是挖空了心思。
帝国的陛下每天亲自观看就不说了,连太后、卫王殿下都到场,陛下和卫王殿下更亲自颁奖,宋军将士jīng神大振,场上的气氛自然就更激烈、更刺激。
这个时代的运动会对一个孩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看得紧,赵?早冲下阅兵台了。他拉着东的手说道:“皇帝哥哥,咱们以后每天都弄这个较技好吗?”
东洋洋得意地笑道:“可以,军中较技完了,咱们以后再弄百姓较技,那更热闹。”去掉一些不易cāo作的项目,弄个这时代的全**动会也就那么回事。
赵?的眼中露出了憧憬的目光:“我长大了,也要来较技。”好,好,好,兴致起来了啊,的确是孺子可教也。
东还在那里和赵?胡侃,文天祥和张世杰急匆匆来到了跟前。他们近来也没少到大校场,这可是放松的好地方。但看见他们的神sè,东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来了。
---
这两章有点乱,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