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8-15
当晚几人一别后岳峰便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好好地睡了一觉。
rì后的几天岳峰除了复习功课便会到这秦淮河畔逛一逛。
这些rì子也好,自从金门海战之后闽浙地区海防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倭寇似乎一下子也静了下来,显然金门海战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岳峰安心住下来后,一边用功复习功课,一边在秦淮河畔逛逛看看有没有可以做的事情,秦淮河畔干什么的都有,而最引人注目的无外乎两个院即jì院和贡院。
经过岳峰仔细观察他还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将jì院开在考场的对门,不愧为生意人一项jīng明的决策。
古代的jì院,招待的多当然是读书人,常见的称呼是“士子”。当时的士子,地位很高,人数也少,不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满街都是,更何况他们口袋里揣着银子与诗稿。银子和诗稿,银子象征着财富,诗稿象征着才华,银子给老板、诗稿则更多的是吸引佳人的目光,这两样当然是好东东,自然而然就成了青楼大院最好的通行证。
对jì院的老板来说,有银子的就是大爷,是活菩萨,故而其热情如冬天的一把火,恨不得将南极的冰雪都能融化,只要你出银子你的话就是圣旨,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提供,除了办不到了,只要是有的要什么给什么。
而对青楼的jì女来说,她们多数是学爱好者,因而面对满月复诗,锦绣章的才子,便不时秋波暗送,做做佳人会才子的美梦。所谓“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这都是青楼千古不变的真理。
旧时的考场叫贡院,尤以人才辈出的江南贡院为最。江南贡院的历史非常悠久,屡经变迁。据史书记载,东晋丞相王导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故立太学于秦淮北岸,是为江南贡院的前身。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江南贡院正式建立,起初供县、府学考试之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与会试于此。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běijīng,这里仍留作乡试考场。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已形成一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仅考生号舍就达20644间,成为明清两代苏皖两省的科举考场。
在考生眼里,贡院是他们通往富贵功名的必由之路,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因而每当秋风桂子之年,开科取士之rì,自然引得四方士子纷至沓来。既然考生云集,他们的吃住玩乐都要有人照应,这便给商人发财提供了机会,许多青楼、酒楼、茶馆、小吃应运而生,而贡院边上的秦淮河,也因为这些设施而变得妩媚动人,形成“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繁华景象。
中国的士子与青楼有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关于才子与佳人的风流韵事便经久不息。从唐代开始,参加科举几乎是士子求取功名的惟一选择,一旦高中进士,便意味着锦绣前程,因而需要庆祝,而向钟情的jì女写情诗,炫耀才华,是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雅事。对于大部分士子来说,面对科考失意,无奈之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时,醇酒佳人,又成为减轻他们落榜痛苦的安慰剂,所谓“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是也!
提到jì院和贡院,那么皇帝会不会支持呢?这里就不得不说我们的大明铁腕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其实岳峰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这个皇帝。在朱元璋的铁腕政策下,士子与青楼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jì院,称大院,朱元璋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作piáod娼的动员报告。
他的上联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下联是: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这对联写的是多好呀,山水中的风花雪月都传为千秋佳话才引的世间的痴男痴女尽享释放着自己的情意成就一代一代的痴人。
皇帝劝piáo,倒也新鲜,只不过,皇帝劝piáo的对象是“商贾之士”这样的大款,美其名曰为国家增加税收。只不过,皇帝的好意商人并不领情,反倒是引得一帮官员人趋之若骛,以致每天下朝之后,武百官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楼报到,形成一片百官争piáo的“壮观”景象。
如此一来,官员每天的公务变成了谈piáo论经,哪还有心思放在政事上?一向勤政的朱元璋自然非常不满,为此下达了严厉的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这样的法令不可谓不严,但依然挡不住百官向青楼前赴后继的的勇气,朱皇帝夫奈之下,国家税收也不要了,下令撤销国营jì院,希望就此将官员士子的恶习压制下去。然而结果却令朱皇帝大失所望,国营jì院停办,私营jì院却如雨后chūn笋冒了出来,秦淮风月一时呈欣欣向荣之势。
在岳峰现在所在的嘉靖年间私营jì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景象。
秦淮风月之所以兴盛,当然与士子们的倾力捧场有关,而士子们捧场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青楼为士子紧张的考试生活提供了一个舒缓的空间。为防止作弊,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机制,有些部分甚至有人身侮辱的味道。据余秋雨先生的《十万进士》里介绍,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为防止作弊,考生们皆身披羊皮做的袍子,满眼望去白花花一片。科场检查十分严格,有着严格的搜身。进考场前,两列兵丁夹道搜查,头发都要打散查,衣服夹层都要模过;盛食物和笔墨具的是考场统一发放的竹篮,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无法夹带入场;如果一旦发现夹带,夹带人将遭受毒打,捆绑在考场前石柱上示众一月之久,并终身不得参考。进入考场之后,考场即封号栅,须等三天考完之后方才打开。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动弹,一切吃喝拉撒,都在两平方米左右的号房内解决。一旦天热之际,号房内屎尿泗流,臭气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答题做卷,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的。考场三天,到士子们来说不啻于蹲三天地狱,因而放榜之rì,他们如释重负,如获重生,到青楼潇洒便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其次,寻找爱情与知音是他们涉足青楼的另外一个原因。既然是读书人,对jīng神的需求便比一般的百姓高些,因而他们到青楼中来,怀揣着寻求爱情与知音的理想,之欢倒在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士子,出门在外,少则半年,多则数年,须忍受青灯墨卷与孤独寂寞,故而特别希望遭逢“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遇,而现实又不是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
说道《聊斋志异》这书,岳峰更有感触,他至今还记着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xìng格,笑骂成章。”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现实中完成不了的事情人们只能把他寄托于狐女仙女的身上,才有了狐女与仙女以身相许,他们的理想只有在青楼实现。此外,由于远离家庭,又没有家族的“监督”,不用担心给列祖列宗蒙羞,所以,出门在外的士子不用承担太多的道德负担,这与当今社会出差在外的人容易泡“三温暖”是同样的道理。很多男人都是借着出差的机会放松一下自己的情dyù和。
最后当然要说到交友。青楼还为士子间的交朋结友,切磋诗提供了绝佳的“宴游之所”。
士子应试之余,诗酬酢,交朋结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高中者可以多结交几个患难之交、诗知己,落榜者也可以凭借高中者的关系捞个差事做做,二者皆有所得,又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士子间贫富有别,有钱的公子可以携家财万贯,找高级的小姐作陪,住豪华套房,无钱的只有逛逛眼科,住招待所与地下室,但丝毫不会隔断他们成为朋友的愿望,这与《海上花列传》中达官贵人与店伙西崽一起吃花酒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对士子来说,学问章往往是衡量他们高低的主要标志。一个腰缠万贯的公子,如果胸无点墨,也会成为青楼小姐嘲弄的对象;而一个学富五车的穷书生,一样可以凭他高雅的谈吐赢得佳人的芳心。在秦淮青楼里,穷富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富家公子,因为想学几句唬弄情人的诗句,反倒会有意与吟词咏诗的书生结交,或许是为了沾几分气吧!
进入青楼的士子,最大的愿望是考场与欢场两不误。这一愿望在杜秋娘《金缕衣》中得到应证: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前面两句是劝年轻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科举高中,功成名就;后两句便有暧昧的味道,虽然一般人将其解释为珍惜光yīn,把握机遇,但以杜秋娘jì院老板的派头,恐怕用劝人及时行乐来解释更为合理吧。杜秋娘做过jì女,又做过王妃,后来又干起老行,当上jì院的老板,大起大落之间,对人间的冷暖世态自然是深谙于心,再加上平rì里结交些读书人,对他们的心思自然是了如指掌。
然而对读书人来说,要做到考场与欢场两不误,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古代的读书人,人生有若干愿望,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这样的事是可遇不可求,除王魁、荥阳生等几个幸运儿外,其他人能实现一个愿望就很不错了。而由于沉溺欢场,导致考场失意者,则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