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三国 第二七二回 大捷

作者 : 狂生尔

()至汉初平二年chūn三月,苏策大胜而归,班师回襄阳之时,整个江东之地,如今是尽归苏策所有。

至此时,苏策已然是拥有荆州,交州,以及扬州大半之地。手下兵马虽然只有区区的六十万余,可是,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等到苏策稳定下江东之地后,就可以大肆的在江东之地招兵买马。

而此刻,苏策手上的将领更是早以有数十员之多。

如此情况下,苏策一边上书朝庭,自领镇南将军,荆州牧,一边稳坐襄阳。

开招贤馆,客劝农桑,暗中支持与鲁家把生意做大做强后,又积极鼓励其它商业与手工业者的发展。

苏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自然是不会去讲什么士农工商,士字高人一等的说法的。农,工,商的发达,才是立国之根本。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苏策的野心,那已经是昭然若著了,天下间,又有几人会不知道。

但是苏策现在却是管不了那么多。

他现在人就在襄阳,并且把张昭,张纮,诸葛谨,邓芝,董和,顾雍这些个内政上的强人,再另外加上陈宫,徐庶,刘晔,鲁肃,贾诩,以及个被苏策视为年轻一代接班人的陆逊这十二人,一并而叫到襄阳来,组成一个临时的政务团,处理这交州,荆州,江东三州之地的政务。

到了现在,也不用再去管这天下如何的风云变幻,苏策自是只需稳坐钓鱼台便成。

一边鼓励手工艺的兴起,一边又诚招全天下能工巧将至襄阳城来,按照苏策的心中所思,去发明,去研究,比如活字印刷术,水车,织布机,当然还有关于战争中,那个刘晔发明出来的投石机等等等等。

其中,这一些,当属那个活字印刷术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因为,按着苏策的意思,到了如今,已经是公元一九五年chūn三月了,从光和末年黄巾之乱起,到得现在,足足已经是过了十一个年头,此时的苏策年已经是二十七八,年近三十之辈。

他已经错过了十一个年头,到了此刻,苏策若还不安下心来努力发展的话,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发展,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最重要,可是人才,并不是想要有就有的,那必须去培养,去让他们读书才行。

可是想要让他们读书,就现在这种战乱的情况,他们又有几人能读到书,所以,苏策才会想出要这活字印刷术出来,由苏策自己出资印上许多的书籍,免费的发送到各地各县去。好让各地各县的人,不管是寒门子弟也好,还是富家子弟也罢,只要年满四周岁者,皆要就学。

像苏策的荆州,交州,江东三州之地,比起大汉里的其它州郡,生活条件上,那自然是要好上许多的,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三州之地,本身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所以,相对来说,其中能读书的人,自然也就要多上许多。

但不管怎么样,苏策的最终宗旨,仍然是不会改变,他要发展手工业,好让百姓都能挣到钱。

他要发展商业,好让经济能更快速的流通,当然,苏策更要建学堂,而且是建许多许多的启蒙学院,要求至少要每个县都要有一个启蒙学堂。

然后,半年或一年一考核,把合格的学生转送至郡里的中级学堂,然后再经过一年至三年的学习,若成绩合格者,可以再保送入州郡的学堂,而苏策自己则在襄阳这设立一所最高等的学院,由苏策自己亲为院首,聘请一些大儒如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等人在此任教,这样,从那些州郡毕业的尖子生们,便可以进入这一所学院学习,至这一所学校出来的学生,那么,便可以直接任命至一县之地为县长,磨砺一段时间后,便可能是一地太守了。

这就是苏策的培养人才之法,其实,这应该就算是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版的科举选才法。

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一样,慢慢的读书,然后慢慢的往上爬升。

如此一来,待得高中毕业之后,成绩优异者,就可以进入大学,成绩一般者,就会被打回去。

而苏策这里也同样是如此,每年的启蒙学都要招收一批四岁以上的孩童学子,而从启蒙学开始,学子的一切费用都是免费的。

待得学子们入了县学之后,若成绩优异者,可入郡学继续深造,而若是在县学中,成绩一般,或者是鲁钝者,则会被打发了回去,继续让他cāo持旧业去。

而至郡学中,亦是采取这个办法,若成绩优异者,可继续保送入州学里去学习,然而,若入了郡学者,待得圆满毕业后,多少也是能够比如在某个乡,某个县上谋上一个功曹,法曹之职位,以定为最基屈的官职人员。

而那些优异的入了州学的士子们,则会接受到最完善的培养,直至他们最后入了襄阳,待襄阳这个最高学府毕业之后,苏策方才会量才而录用,或为太守,或为县令等等不一而足。

这一个提议,特别是创造人才,建造启蒙学堂这一个想法,那几乎是得到了如张昭,张纮,贾诩他们这些人的全票通过的。

因为,就以他们的智商,那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人才的重要了,当然,其实亦是明白关于人才断层这种可怕的事情。

接下来,这个几乎已经可以算是集结了大汉最jīng锐的内政与军事上的人才团体,又商议了关于鼓励人口生育,税收,海域管理,江东地区以及淮南地区战后的生产恢复以及战后人事任命和兵力上的一些调动。当然,还有兵力方面的增加与抚恤,训练等事情。

这一讨论起来,再加上平时三州之地亦是需要再处理上一些问题,便是以张昭,张纮,邓芝这一类的内政大才,亦是忙得头昏眼花,前脚背打后脑勺去了。

~~~~~~~~~~~~~~~~~~~~~~~~~~~~~~~~~~~~

肿么感觉写历史总是跳不出这个怪圈,发明,造纸,搞文化,开科举……唉,我一直忍着不想写的,可是不知不觉竟然还是写了,悲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血染三国最新章节 | 血染三国全文阅读 | 血染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