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 354 诸多试探

作者 : 受伤的害虫

庞煌顺势离开座椅,跪在了一边,连声请罪。朱元璋脸sè一片铁青,原来已经显得干涸的胸膛此时却像是吹了气似得鼓起来,一伏一动的,显然是动了真怒。

“朕还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天皇,哈哈……。”显然是怒极反笑,问道:“驸马,不知道是朕自大,还是那倭国自大,天皇……。”

到了最后,朱元璋已经演变成冷笑,过了一会,扬声道:“替朕传旨给沿海诸地,招募船工,兴建船厂,势必要荡平那倭国,为我大明雪此大耻。”

庞煌头一痛,心道,这次火上浇油有些过头了,有些刺伤朱元璋的自尊心,刚刚直起身的他,马上又跪了下去,道:“父皇息怒,儿臣还有话说。”

“说……。”

“儿臣详细了解过,那倭国国土不及我大明一个省,人口不过数百万而已,要想灭其国十分容易,但是我大明禁海多年,沿海很多地方,都已经失去了远航的能力。征服倭寇乃是长远之策,不能过于急躁。”

坤宁宫的花厅内一片宁静,除了朱元璋和跪伏的庞煌之外,随侍的值守太监皆跪伏于一侧,地上一片狼藉,但是没有得到皇上的允许,也没有人敢去收拾。

“你去吧,该怎么做,朕心里有数……。”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转身向太监首领挥挥手,而后者则会意的吩咐太监赶快收拾残局,然后重新布置膳食。

庞煌默然。伏地叩头请安后,正要出门。被朱元璋叫住,说:“身为帝王。为达成目的,朕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否则久之于帝王之道不符,必会损伤王者之气,但是作为臣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好,那就是要忠于朕,忠于朝廷就行了,这句话你回去之后好好的琢磨一下。”

又行礼拜别。庞煌干脆不再多言,来个默认心事,遂告辞而去。

而在朱元璋召见庞煌的同时,在太子朱标的东宫之内,也升腾起一阵阵不和谐的因素,观文阁,太子朱标的书房,自从陕西返回京师之后,朱标就禁绝了在里面召见任何人。多年的储君生活,虽没有做到出口成宪,但也养就了其上位者的贵胄之气。

而太子不召见任何人,却阻挡不住自己弟弟的乞求。在庞煌离开皇城没有多久,天有些蒙蒙黑的时候,朱樉抱病求见太子。朱标想了一下,还是给了自己二弟这个面子。从陕西回来第一次在东宫召见别人。

宦官燃亮四角的烛台后边掩门退出,在跳动的烛火下。若大的书房有着一种yīn森的气氛,朱标脸sè冷峻,却没有说话。

朱樉虽然面露苦sè,但是心里却十分平静,和大哥做了几十年的兄弟,虽非一母所处,但是皇宫之内,都有皇后带小孩的规则,所以他还算和朱标一起长大的,以他的了解,他的大哥太子朱标,虽然此时十分严肃,却绝对不似父皇那么武断,而且大哥的心软。否则,以他之前的表现,太子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详情禀报父皇,而不是到现在还没有提及过。

更何况,除了陕西那点私yù,明面上自己并没有表示过自己窥视宝座的心思,不过,此时的他却不能再沉默了,自己身为待罪之身,想要回到陕西,总要给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连自己说说不过去,清咳了一下,举步上前,道:“臣弟有罪,请大哥……。”

谁知就在这时朱标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直接道:“二弟不用请罪,之前的事情,二弟不说,也不代表孤不会知道,孤现在倒是想听听二弟今后的打算,相信陕西的事情,二弟也都清楚了吧。”

朱樉一怔,关于今后的打算,抛除自己想要赶快回到陕西,还真的没有太多的打算,不是已经都说了吗?为什么又要问一遍,稍作思索,还道大哥是介意于自己的隐瞒,只是不想把话挑明而已,于是十分恭敬的将自己想要以待罪之身就藩,为大明守卫西北的心思又说了一遍,只是增加了一些自己对大哥的恭敬之言。

岂不知朱标之所以让他再讲一遍自己的打算,不过是给自己留个思考的空间而已,在从陕西回京师的路上,朱标不止一次的考虑过各种处理办法,他身为一国储君,也不是没有看透自己二弟的真实想法,大家虽然是一起成长的兄弟,但是人毕竟已经长大了,长大了,有些心思就会变化,眼前的二弟已经不是少年时陪伴自己一起读书的二弟,而是大明王朝的秦王了,而秦王,永远排在自己的下面。

xìng格要不是过于软弱一些,就算是朱标有朱棣的一半狠心,也一定会立刻将朱樉打入黑名单,即使不杀,也绝对不能再让朱樉回到西北了,但是朱标毕竟不是朱棣,有着出人预料的宽容,所以他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开始同情二弟朱樉,因为朱棣绝对不是一个仁慈的人,斩草除根才是其的习惯,但朱标不是。

不过最重要的是,朱标必须要搞清楚,二弟朱樉的野心到了那个地步,还能不能挽回,这也是他自从陕西回来一直缄默不语,也不召见任何人的原因,但在此时,这句话真的不好问出口,他要等朱樉自己说。

现在大明正值用人之际,西北没有皇族在哪里镇守,明显不符合皇家的利益,而二弟的儿子依然年少不足于大用,所以此时此刻,朱标正在权衡着利益得失,到底该怎么办,其实从哪个朱标的内心深处,已经选择原谅了二弟,要不是这样,也不会有陕西境内的各种所作所为,那可是在为朱樉消灭证据,并剪除其羽翼。遏制其野心的作为啊。

“说说吧,大哥一向对你不薄。可是为什么还要在陕西做那么多的动作呢?”朱标等朱樉说完,冷不防的问道。

听到这句话。朱樉有些诧异的猛然抬起头,仿佛有些不敢相信,又好像自己听错了的模样,大哥的这次问话意思就有些深了。不得不使他仔细思量。

自己在陕西做的那些动作,当然是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刚刚听大哥太子所言,竟然是已经猜测出来几分,因为朱樉也相信,经过大哥的陕西之行。自己也隐瞒不了什么,但是自己总不能老死京师,该低头的还是要低头的。

但是方才的问话,仔细琢磨之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哥已经开始防备自己了,而且很可能今后对自己十分严苛,自己说不定要唯大哥马首是瞻。这样的话,朱樉说话就需要斟酌了。

沉默了许久。朱标也没有再逼问下去,只等待他的回答,虽是夏天闷热,但是仍然止不住朱樉额头汗珠渗出。饶是他自负的百般计算,但是他却算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所认知的大哥,也就是太子朱标。已经被有些人的说法打动了,至于是谁。肯定是有着先见之明的庞煌,这一点朱樉却是永远算计不到的。

可能他永远也不会明白。那个传说中至孝的大哥朱标去那里了,到底大哥为什么要防备自己。

自懂事开始,他都以为大哥不过是幸运的先出生而已,至于能力,远远比自己差了千百倍,而自己在陕西封藩一方,要兵有兵,可谓是兵多将广,要钱有钱,可谓是富甲一方,早在就就藩遇见姚广孝之后,就远远的看不上一直苦守在京师的大哥,他认为大哥没有资格继承父皇的位置,但是自己有。

可是朱樉的想法在太子朱标的这句话面前就显得有些混乱了,在他脑海里,太子是懦弱的,甚至就算是知道自己在陕西的所作所为,也不给父皇说起,那是妇人之仁的表现,更是不堪为大明君主的表现,但是之前自己的那种想法,在这一刻破灭了。

他不是回答不出来,而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朱樉不由狐疑的看了朱标一眼,当得到坚定的眼神时,知道自己再不回答,恐怕这次大哥真的要起戒心了,犹豫了一下,道:“大哥,臣弟愚钝,臣弟所为,不过是为了尽到父皇下达的旨意,尽量的把握住西北的局势而已,纵然有些不妥之处,但是也是为了咱们朱家的天下,为了大哥的将来啊……。”

朱标听候一阵失望,刚想说话,谁知朱樉接着说:

“不过臣弟最近一段时间在京师闲居感悟了一些事情,不知大哥可愿意听臣弟说说?”

本来不想听过去的事情,以免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但是既然此时朱樉要说,估计是中间有些牵连,朱标示意其说下去。

“父皇之所以封藩,无非是不相信外人而已,相信父皇的心思大哥也能猜测出来,正所谓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皇对于外人,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勋贵们,从心里是不行的,相信的只有咱们朱家之人,而臣弟在西北所为,虽然有些过分,但是从根本上是为了父皇着想,也是为了大哥的今后所想。”

“曾经有个高人对臣弟说,要想让属下暴露内心所想,首先要暴露自己的野心,那么属下们才会随心所yù的去做一些逾越朝廷规矩的事情,那么以后就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可能是臣弟做的有些不妥,让大哥怀疑过分,关于这一点,臣弟愚钝,请大哥恕罪……。”

对于这个说法不可置否,朱樉说了也等于白说,在朱标心里,绕了一百圈,朱樉还是怀着侥幸的心里,将自己的过错说成是试探臣子的忠诚之上,有些牵强,牵强的连朱标都不相信。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朱标此时算是彻底的死了这份心,对于朱樉的安排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时间过得太久,兄弟们已经有了生疏的感觉,如果朱樉真的就说这么几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一个上位者喜欢对自己遮遮掩掩的臣子,朱标也不例外。就算这个臣子是自己的弟弟也不例外。

想到这时,朱标心里莫名其妙的一痛。倒是有些埋怨的看了眼朱樉,随即恢复正常。说:“孤知道了,天sè已晚,今rì你就在东宫歇息,明天再回王府,关于二弟的事情,缓缓孤自然会对父皇说起。”

“谢大哥,臣弟告退!”

朱樉看大哥的脸sè明显有着不满意的神情,就知道大哥并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也十分无奈。虽然大哥知道些什么,但是自己是决不能亲口承认的,可是又能怎么说呢?难不成立即表示效忠,朱樉当下心里还有一些不服气,所以那样做,可能吗?

走出门口的那一瞬间,朱樉摇摇头,顿足而去。

朱标望着他消失的背影,仿佛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他又怎么能考虑到此时他与诸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大家在皇权的强势下,在东宫没有明确即将登基之前,又有谁能完全死心呢?

转眼见就到了十月。诸王在京住了一段时rì,朱元璋觉得该了解的都了解过了,便命他们陆续返回各自藩属。临行前。嘱咐他们回到属地后,要协助地方政事。关心民生。

诸王倒也乖巧,入宫请安陛辞后。纷纷往东宫请辞,累的朱标每天疲于应付,可是偏偏这一切还是必须要有的礼节,所以只得放下一些事务专门来应酬诸王的请辞。

燕王进宫,却是受到了特别的对待。朱元璋明显是有话要说,赐座之后,开始询问一些北方的防务。并拿出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奏折让他看看,奏折上说已立中屯卫于沙峪。今议立左屯卫于**营、右屯卫于军台、前屯卫于偏岭、后屯卫于石塔。特意说道:“这次还朝,见你等rì渐成熟,社稷有靠,是朕最大的欣慰。”

“但是北地防务rì渐繁琐,今开平中屯卫,其余四卫,你觉得可有必要建立吗?”

朱棣见今rì本是辞行,可是父皇却言道边塞防务,不知道到底暗指什么。虽然屡屡得到父皇的当面夸赞,却不知对方心里怎么想的。因顾不得品味话里的含义,忙奏:“开平乃是边关重镇,拱卫北平之犄角,而北平又是我大明之门户,所以儿臣前年议建中屯卫于沙峪。但是粮草供应繁杂,且孤军在外,不宜军屯,之所以建立四卫环伺,乃为我边塞军屯做准备,实为长治久安之道。”

点点头,朱元璋不可置否。遂又道:“朕观地形,若建四卫,肯定要和宁王、代王之辖地有所重叠,不知皇儿该如何处置。”

朱棣听了,又是怦然一跳,忙把心绪掩了,道:“此乃北平都指挥使司奏报,所以儿臣未得详查,但无论是臣儿所属,亦或者宁王、代王所属,无非大明之疆土,一切全凭父皇圣裁。”

朱元璋这才说道:“北平本是蒙元都城,又北临胡地,非国家栋梁不可当此大重,朕将你封在那里,倚重之意,自不待言。”

转而又道:“但居功不骄,谦逊知礼,方可成就大事,也是作为人臣的根本。”

心里一惊,忙离座下跪:“儿臣铭记父皇的教诲。”

朱棣嘴里这么说着,心里却是凉了半截,父皇暗指什么,以他的心思怎么能猜不出来,明着是褒奖,其实是分权,既是说北平之地位置重要,又说开平所建之屯卫辖地和宁王、代王重合。

难道他不知道吗?在奏请之前,他已经和宁王、代王打好了招呼,言明只是为了防务,无其他用意,且开平往西北之地皆是荒漠戈壁,罕见绿洲,就算是边塞巡骑,也是过路即走,根本没有人去注意这一区域。

谁知道父皇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朱棣心呯呯跳个不停,至于当初和手下的几名大将所议之事,只有二人知道原委,难道被父皇看出来了。

朱元璋盯着表面平静的燕王,似乎想看出什么,但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根本没有往深处去想儿子的心思,只是想借此敲打一番。

于是就再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闲聊了一会藩属的事务,燕王觉得该是告辞的时候了,遂起身奏道:“父皇每rìcāo劳,儿臣实在不敢耽搁父皇的休息,今rì前来拜别,儿臣决定明rì即回北地主持防务,还望父皇恩准。”

朱元璋沉吟着,没有回应朱棣的话语,朱棣也只能跪在那儿,不敢起身,只好抬头望着父皇,希望能看出点端倪。

“你真的甘心情愿吗?”

朱元璋莫名其妙的突然问了一句,而脸sè也慢慢的变得难看起来。朱棣心里猛地惊了一下,心想明知道瞒不过父皇的耳目,早知道方才就先行请罪了。其实就就上次屠城之后,心里是有不甘,但是过于流于表面。

这次和弟弟们争抢地盘的事情,看来真的是瞒不住,心里大感不忿,但是也猜出了父皇之所以和自己聊这么久的真正目的。朱棣纵有不满,也只能忍住,因为父皇要出手干涉了。(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臣权最新章节 | 臣权全文阅读 | 臣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