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 134 忙自己的事

作者 : 受伤的害虫

()洪武九年六月十一,轰轰烈烈的更改官制行动正式展开了,皇帝旨意:

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左、右司为经历司。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凡僚属满秩,廉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达于吏部、都察院。每三年,要率领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每隔十年,会户版以登民数、田数等。

但是布政司布政使只理一省的民政事务,军事、刑名,分由洪武八年改制的各地都指挥司和大明建国之前就已经成立的按察司掌管。是一省事务三权分立。三司互相制约,可以有效的防止地方专权。

但是这一切对于北平来说影响都不是太大,北平行中书省在之前受到军方的压制,也只是处理一些地方上各府州县的政务问题,对于军事根本就插不上手,就算是插上一些手,也都是筹集粮草、军饷的苦活累活。

现在终于从军方的yīn影里走了出来,索xìng连粮草、军饷上的事情,都不用布政司cāo心了。

让庞煌想不到的事情,有两件。都是让他惊诧万分的。

其一,原来不显山露水的李潜,竟然还以中书右丞的身份,兼着按察使的职位,但是一直都没有人说过,所以庞煌也不知道,也可能原来的中书右丞的名声大于所谓的按察使吧,更可能原来的按察司一直在行省的压制之下,所以显示不出来,因为行中书省设立的也有刑部等官职,多多少少也会分走一些权力,所以李潜索xìng就没有太在意过这个职位。

现在的李潜等于说是翻身的农奴把歌唱,从万官之中月兑颖而出,成了和布政使、都指挥使平起平坐的官员之一,掌管一省刑名,怪不得自己前一段时间整肃捕快,那么顺利,感情有一部分还是为李潜所忙碌,但是李潜肯定在密折中显出了对自己的支持,老朱才会答应的这么痛快。

这样想来,有令庞煌对李潜高看几分,也戒备几分,所谓不叫的狗才咬人,估计李潜就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人。

第二件事情,让庞煌更是大跌眼镜,和他猜测的更改官制的结果完全相反,按照庞煌的想法,老朱会趁着这个机会,把蒙元一些降臣剔出朝廷的官员序列,然后安插上新人,所谓的新官新气象嘛!

但是结果呢,首任布政使却正是那个老迈的张鼎,而左、右参政分别是刘忠和孙亮,钱思安去了经历司,这个结果让庞煌搞不明白,就算是隐晦的请教别人,也是一团雾水,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就连那个老的快走不动的张鼎,估计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吧。

听说接到圣旨之后,张鼎回到府中和傻子一般的坐了很久也没有醒过神,可能是高兴的太很了吧。

北平的上层并没有太大的变动,改动官制之前呼声最高的庞煌,依然是北平知府,不动不摇,这个是庞煌自己唯一猜对了的结果。

行中书省改成布政司,大家对号入座,原来是什么职司的换了个名字,多余出来的官员,在洪武七年已经被皇帝清理了一遍,可见朱元璋对于更改官制,已经布置了至少两年了。

这么长的准备,却是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大家就是把官名换了换,那不是换汤不换药吗?庞煌手里拿着最近的邸报,看着各地的官员大多如此,不由这么的想着。

过了一会,遂把邸报放在桌子上,不去想它了。

最近要考虑的事情多了,那前来报名的各州县的编外捕快、书吏,已经学习即将满三个月了,要考虑安置他们的问题,来的没有庞煌预计的多,也就五千七百多人,看来还是有一部分人存着侥幸心理,希望可以恢复往rì的嚣张,但也有可能有一部分人开始自谋生路,毕竟现在北平就业的机会很多,特别是在怀柔,才来了一百多个人,看宋慎的书信,大部分人还是去了工厂上班。

现在怀柔的工厂、作坊众多,人手都有些不够用,在来信中试探着问,是不是等这些人毕业之后,能分配到怀柔一部分。

宋慎的想法是好,但是实行起来,估计会有难度,现在密云、顺义等地,那个地方不是工厂、作坊众多,也没有见少来人,看来吃公家饭,还是挺吸引人的,从古至今以及未来都会是这样,自己不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吗?

另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何召侠和宋宜光两人,虽然在张定边哪里没有取得什么突破xìng的进展,但是却也通过一些交趾过来走私的商人,买过来两种稻种,一种就是鼎鼎有名的占城稻,一种却是旱稻的稻种。

找人运回来了一部分,庞煌要密云和怀柔这两地方先行试点,第一是看看适应不适应北平的耕种,第二是为了培养稻种,万一可以再北平耕种,那么将会带给北平多大的好处,想都不敢想。

因为北平原来一直在蒙元的控制之中,游牧出身的蒙古人,本来就不太重视农业,后来重视了,也只是在江南、中原重视,在作为蒙元故都的北平附近,却是不太鼓励弄农业,因为有庄稼,会妨碍贵族老爷们打猎游玩,很多地方宁愿让他空着,也不想着去种什么东西。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农耕技术的极端落后,这种情况在移民到达之后,有了改善,但是天气寒冷,制约着北平大部分地区每年最多一季庄稼,另外参杂着种一些大豆什么的,但是产量极低。

北平府一直是中府的资格,就是由于产量低,纳粮少所造成的。

宋宜光、何召侠两人颇为有些头脑,随着稻种运到北平的,还有从福建请的一些老农户,作为指导,来到之后,庞煌马上亲自接见,安排食宿全包之后,每人每月许诺了十贯的宝钞,若是不喜欢宝钞,用铜钱也行,无论水稻还是旱稻,种植成功那一种,都有一百贯的赏钱,产量高过每亩六百斤再加,对人更是待如上宾,满足了所有的要求。

为什么要选在怀柔和密云,那肯定是因为密云水库的存在,庞煌在上任之初,就和密云知县商议过,拦cháo河、白河之水,在原有的一处水泊中,按照庞煌记忆中的密云水库建成的一处储水地点,现在规模虽然远远比不上庞煌记忆中的密云水库,但是基本上已经够用了,而且还在继续筹建中。

缺的还是钱啊!官府的财力不足,而地方的商贾们积极xìng不大,要不是有蒙古降卒在哪里支撑着,估计连初具规模的密云水库也建不成,就这样,那五千余的蒙古降卒,除了被赎回去的七百多人之外,剩下的四千多人,至少有近五百人的xìng命丢在这里。

在最近没有战事的情况下,这种折损庞煌也成受不了,毕竟现在用劳动力的地方太多了。

“大人,胡掌柜求见!”郑虎进来禀报道。

庞煌刚想让他进来,沉思了一下,说道:“让他去花厅等我吧!”

郑虎出去之后,庞煌亲手整理一下卷宗,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写好纸条,附在各个卷宗之上,没有电脑的rì子不好过,也许朱元璋那写小纸条的办法真的是不错,庞煌也开始模仿起来。

这些卷宗也不是必须现在整理,庞煌不过是趁着整理卷宗的时间,考虑一下怎么给胡掌柜说事情。

胡掌柜,本名胡富贵,北平最大酒楼烟雨楼的老板,同时在北平七县四州开的都有分店,并且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开的也有分店,的确是个做生意的好手。

据说他没有祖业可以继承,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继承了老婆家的财产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将一个小小的酒馆就开成这么大的规模,庞煌在琢磨北平商会会长人选的时候,胡掌柜被纳入视线,调查之后,经过柳若秋的考察,庞煌支持胡富贵做了北平商会的会长。

可别说,胡富贵名字挺土,但是手腕却是不土,只用了一个月左右就让北平商会的人心服口服,特别是范瑞,心里虽然可能有些不服,但是嘴里却说不出什么。

到现在,胡富贵上任三个月了,基本已经算是控制了北平商会的主体思路,该让他们干点什么了。

这么多的待就业的闲散人员,总不是官府能安置了的,商会作为协调各商贾之间的桥梁,是不是也应该出点力,但就不知道着胡富贵会不会推诿,这个矮胖子,可不是范瑞这种唯唯诺诺的人,心里有的是主见,对商会没有利益的事情,恐怕他不会去做。

怎么让大家都得利,这是庞煌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臣权最新章节 | 臣权全文阅读 | 臣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