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松的舅舅叫什么名字?”
“叫曲拥军。”
张主任声音比较低,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很爽快。
“曲拥军?”郑峰在脑袋里面搜索有关信息。
“就是在县商业局工作的曲拥军。”
“曲拥军多大年龄?”
“三十五岁。”
“结婚了吗?”
“结过一次婚,后来离了。”
大家请注意,在那个年代,人们在没有非常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是不会离婚的,这一点和现在大不相同。人们在解放思想的同时,也随之解放了被桎梏了多年的本能和被捆绑了多年的道德。换老婆和换男人就像换衣服一样。表面上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实际上是和幸福渐行渐远。
“为什么离婚?”思维的触角在向深处延伸。
“这——”
“有什么不方便说的吗?”
“我舅爷坐过几年牢。”
郑峰和李云帆面面相觑。
“他为什么坐牢呢?”
“犯了错误。”
“犯错误”就是犯罪,否则不会被判刑。
“曲拥军所犯何罪?”
张主任面露难色。
“张主任,你不要有任何顾虑,其实,你不说,我们也能知道,我们调一下档案资料就全知道了。
“他犯了猥亵少女罪。”
郑峰和李云帆第二次面面相觑,参加眼神交流的还有卞一鸣。
凭借多年刑侦工作的经验,三个人同时从张主任的话里面嗅出了一点味道。
郑峰绝不会轻易放弃有价值的线索:“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七八年前。”
郑峰用手指在谈话记录上点了两下,王萍在郑峰点的地方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大家不用想都能知道,郑峰肯定会在谈话结束以后,将曲拥军的案子调出来看看。
“曲拥军在坐牢之前是干什么的?”
“是教师。”
教师中的败类。
“教什么?”
“教画画——就是教美术。”
三个人第三次面面相觑。
我们都能看出来,和张主任的谈话是非常成功的。
“张小松的美术就是跟曲拥军学的吗?”
“是的。”
“张主任,您的儿子张小松会‘刺青’吗?”
“‘刺青’?什么叫‘刺青’?”
“就是‘文身’。就是用一种针将有色液体刺入皮肤,形成一种图案。”
“小松会画画,不会‘刺青’。”
“你的舅老爷曲拥军会‘刺青’吗?”
“不会,美术学院也教这个吗?我没有听曲家人说过这件事情——拥军也从未都说过这件事。”张主任对“刺青”确实一无所知,当时极少有人知道这种古老的民间手艺。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民间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文化大革命中几乎绝迹。
“曲拥军坐了几年牢?”
“五年多吧。”
“曲拥军是什么时候出狱的呢?”
“三年前——一九七一年刑满释放的。”
百货公司的失窃案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八号。曲拥军出狱的时间在案发之前。
很显然,曲拥军被判刑后丢掉了工作。
“曲拥军怎么会分到商业局去工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