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皱眉,“估计是想看我的笑话吧。悫鹉琻晓”
冬暖摇了摇头,“就算看笑话但也不带这种教训的吧?她凭什么呀?依奴婢看,好像带着栽种相看的目的似的……”
锦绣目光一凝,很快就舒展开来,“顾丁氏在京里四处说我的坏话,她这般试探我也是有的。不必放心上,反正王爷对我说过,我现份到底不同了,她就算还想来奚落我,也得惦惦自己的斤两。”
昨日里赵九凌可是毫不留情面地杖毙了她的贴身心月复,大长公主即是公主身份,又是宗室里叫得出名号的长辈,身边的奴才依然受波及,这不可谓不狠辣,也侧面反应了赵九凌这个战场修罗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这人狠辣冷酷又不留情面的作风,可非一般人能比的。
再来赵九凌又如此维护自己,相信以福国大长公主能屈能伸又懂得倾避祸福的本领,日后也不会再找她的麻烦了。
冬暖捂着唇,一脸的得瑟道:“这阵子福国大长公主身边的下人,一个个眼睛都生在头顶了。眼下呀,却一个个的都夹着尾巴做人了,看着真解气。”
锦绣淡淡地道:“为了避免他们的下场,你也要约束着身边人,也别把尾巴翘天上去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倒是至理名言,一朝得势就猖獗,万一哪日败了,那样的日子也能让人疯掉的。
锦绣虽说现在也得瑟于身份的转变,但理智还是有的,什么炫耀、衣锦还乡之类的念头也只是想想而已,真要付诸实行,还有点儿距离。
冬暖笑容一整,立马道:“姑娘,奴婢知道了,不会给您丢脸的。”
“最好如此。”锦绣严肃了脸,“你现在就去告诫其他人,不得在人前得瑟,不许耀武扬威,更不许打着我的旗号为非作歹,以势压人,要是让我知道了,我可不管哪个有脸没脸,侍候我多么尽兴,照撵不误。”
冬暖见锦绣说得严厉,也肃了神色,“不劳姑娘操心,奴婢省得的。”顿了下,又见锦绣仍是面露不放心神色,不由苦笑,“姑娘呀,咱们先前也受够了被仗势欺人的苦头,将心比心,如何再去做那起子恶人?在姑娘您面前,奴婢自是有什么说什么,可一旦在外人跟前,自是不会给姑娘丢脸的。姑娘就放心好了。”
……
楚王赵九凌与名医王锦绣的赐婚圣旨,自然是惊呆了所有人。一些认识锦绣的或是对锦绣有想法的人自是失落了好些天,不过想来人家可是女神医呢,嫁给楚王也说得过去,他们虽说有点功名在身,但哪能与楚王相比,郁闷几天后,又想通了。
不过赐婚圣旨对于锦绣来说,好处还是非常多的。
不说楚王妃的名份已定,单说这阵子不管是府里还是府外,全是一片的巴接与恭敬,普通人也就罢了,尤其是那些往常总是把客气流于表面,但在不经意间仍是流露出傲气得瑟面容的各家权贵对自己的讨好与巴接,这让锦绣大有种扬眉吐气的快感。
什么叫否极泰来,什么来一朝得势,这便是了。
一些仍围在总督医迎附近客栈里头的从京里来的勋贵们,这会子再也不敢动不动就叫嚣着“我是京城XX府上的,这是咱家老爷的拜贴,麻烦转告王大人,请她过目”之类的话了。
现在找锦绣看病的人陡然少了许多,但是却苦了赵九凌。因为一些皇亲国戚又跑去从赵九凌那下手了。所幸赵九凌常年不在京里,在边关又有修罗的凶名,这些人碰了钉子后也不敢再登门拜访了,老打老实地去总督医馆排队挂号看病。倒也不敢再使架子。
毕竟身份不同了,顶着未来楚王妃的名头,以及军医的双重身份,锦绣外出不再可怜的几个下人,而是被赵九凌派了一队人马亲自保护着,赵九凌身边的第一江河朱棒槌也随身服侍,这样一来,倒也让那些还想看笑话的人不得不闭嘴了。
见识到了一朝飞上枝凰的得瑟与威风,锦绣得意自是不提,尤其在会诊几个李杨太医都束手无策的病症时,这些病人家属对自己那个恭敬讨好,遂感叹万千。
怪不得人人都热衷权势,削尖了脑袋都要往上爬。
病人是京城昌远侯府的赵四爷,昌远侯夫人的嫡幼子,典型的先开性肺心病,若是在现代,早就用外科手术医治了,但显然,这位赵四爷虽生于富贵之家,却也只能忍受病痛折磨了。
拿了赵四爷的病历单子,上边是李太医给出的诊断,“先天性胸痹,真心疼,胸闷,气短,顺气不畅,咳嗽,哮喘。”再看李太医开的药单,倒也中规中矩,平喘解闷,能缓解心脏负荷,以李太医的医术,也已经非常难得了,虽然没能全然对症下药,但还是有点效果的。
赵夫人瞧着锦绣盯着病历久不言语,心里急了,连忙问道:“王大人,不知我儿子这病,可有医治之法?”
锦绣笑了笑说,“赵四爷这病,其实也没什么的,就是有些先天不足罢了。赵夫人,我们外头说话。”
出了病房,走廊上的病人家属看到锦绣,全都激动地上前打着招呼,尽管不认识这些人,不过锦绣还是紧着礼貌一一微笑示意,惹得一些人受宠若惊。
在齐玄英的“办公室”里,锦绣这才对赵夫人说了实话。
“先天性肺心病?”赵夫人与媳妇赵二女乃女乃互望一眼,然后赵夫人问:“王大人,这是什么病?”
锦绣起身,对着墙上挂着的人体器官图,指着心脏部位,“……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此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然后一脸严肃地对赵夫人道:“赵夫人,赵四爷这病,又因哮喘而引发肺疾病,也就是肺气肿。此病……很是棘手。赵四爷能活到现在,也属难得了。”
如果是一般太医,赵夫人自然不肯相信。但锦绣是什么人?那可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她都说没救了,便是铁板钉钉了。赵夫人神色含悲,仍是不肯死心,“王大人,就真的没办法了么?”
锦绣沉吟片刻,说:“有倒是有,但希望并不大。”她努力想着现代医治肺心病的过程以及用药,又摇了摇头,“抱歉赵夫人,锦绣学艺不精,令郎之病,我也没办法根治的。只能……想办法缓解。”
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情况,赵夫人再明白不过,虽然悲切,但也并不绝望,于是又打起精神,请锦绣尽量医治。
锦绣点头,说:“赵四爷这病情况比较复杂,我暂时也还没有头绪,得先与太医们开个会,讨论下病情,再针对赵四爷开个组合疗法。请赵夫人暂且先回去。赵四爷暂且住院医治一段时间。等病情稳定了,再出院吧。”
尽管品秩不够,身份也不够,但在这儿,锦绣的话便是权威,赵夫人还不至于像戚丁氏那般自大狂妄到乱摆侯府夫人的威风,只有点头的份,并放下早早备下的厚礼,这才千恩万谢地离去。
离开锦绣办公室,赵夫人轻飘飘地回到了儿子的病房,满面笑容地握着儿子的手安慰着说:“四儿你放心,刚才王大人亲自向娘说了,她已答应给你治病了。你安心养病便是,不要多想,啊。”
病房内其他病员家属神情羡慕地看向赵夫人,这令赵夫人异常得意,又对大家说“刚才王大夫亲自对我说了,犬子的病虽然棘手,但并非无可救药发,也要回去仔细研究研究,说要弄个什么组合疗法。”
众人更是羡慕得眼都红了,王锦绣医术虽精湛,可并非任何人就能请她看病的,这赵四公子倒是好福气呢。
赵夫人承受着众人的羡慕,内心里却是无比感激自己的大儿媳妇的,暗想着,也幸亏当时儿媳阻止了自己,否则,她岂不要布上戚丁氏的后尘?
她们婆媳二人来到宣府也有大半月了,递了几回贴子进总督府无果,又求爷爷拜女乃女乃托了朱棒槌的关系递贴子去见赵九凌,都被拒绝。
后来戚丁氏事件暴发后,赵夫人原有的那点不快立马没了,反而还庆幸起来,幸好当时克制了自己,没有发作出来,否则,戚丁氏的下场岂不是她们的榜样。
再后来,福国大长公主来到宣府,据说在总督府给了锦绣一顿排头,在堂堂长公主的面前,锦绣再是张狂,也只有受着的份。这让赵夫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想着素日里与这位长公主关系还不算差,正想备厚礼走通福国大长公主的路子,谁知另一个更加震惊的消息把她砸得头昏脑胀。
赵夫人的希望再一次破灭了,不得不接受残酷现实,老老实实地在医馆里治病,对于能请王锦绣给儿子治病,原本赵夫人已经不抱希望了,而锦绣却奇迹般地主动出现在医馆,并主动医治儿子的病,尽管儿子病情复杂,但能让王锦绣亲自医治,说出去,也算是有面子了。
……
整整一天,锦绣都呆在医馆里,一来是军营里的事务已经让底下人撑了起来,不需要她亲力亲为,二来是医馆里也有好几位病情复杂的病患,齐玄英也作不了主,锦绣这才过来呆了几日。谁曾想,锦绣来医馆坐镇的消息却如长了翅膀般传了出去,看着医馆外头汹涌的人流,以及好几位跪在自己跟前的人,锦绣再一次无耐起来。
经过时间与手术台的洗礼,齐玄英严然已有一代宗师的范儿,接收到师父救救的目光,赶紧上前,推开人群,大声道:“大家莫要着急。大家赶紧去二号柜台排号,太夫会挨着看病的,不会漏诊一个病人的。基于危急病人优先、军人优先的缘故,还请病情不太严重的诸位各自归位,切莫挡着急救通道。”
人群里果然走了一些人,但仍是有好些人围着锦绣等人,齐玄英再一次大喊,“危急病人去三号柜台排号,普通病人去二号柜台排号,每个病区都有专门的大夫诊治,大家别在这挡着了。你们挡在这儿,我师父也无法给大家看病。”
人群里又有人喊了句:“请王大人先给我家老爷看病,银子不是问题。”
齐玄英瞪着那喊话之人,厉声道:“在我们医馆里,只有危急病人有优先看病的特权。休要拿银子身份说事儿。再不按着医馆规矩看病,休怪我不客气了。”
齐玄英的话成功让大部份人消失了,只有少数几个还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一个说自己家那位肚子疼得厉害,已经满地打滚了。一个说高烧不退,不知该如何是好,另也有的说病人昏迷不醒,还有的说难产,反正五花八门的都有。
锦绣深感于古代医辽条件的落后与不健全。她一人之力,也不能改变一切。她也没有自大到真能靠自己的医术改变这个世界,最多就来过眼不见为净。不过,既然遇上了,自然也得医治的。
于是锦绣让他们起来,最先救治其中一个生子难产的妇人。
其实锦绣并不精通妇产,但先前也接触过几例,还是有点儿经验的,妇人也并非只有剖月复一条路径,不过是因生产时间过长,再来长久没能生下孩子而引发全身月兑力罢了,注射了少量的镇痛剂,让产妇吃了盐糠水,又含着参片,又稍稍剪开了产妇的五公分的产道,合着产婆们一道用外力把孩子强行给推了出来,逢合了产道后,让人清理产房,锦绣又去了另一台手术床,病人月复部剧烈疼痛,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齐玄英讲解了病情症兆以及用药原理,很快便控制了病情。
病人实在太多,医馆里六张手术床以及十二张病床根本就不够,甚至连走廊都挤满了人,望着人满为患的病人,以及拥挤的人流,张文英却是最高兴的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