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军阀 87.爱国牛奶

作者 : 幻龙影虎

">李默涵对刘慕圣的反应有些奇怪,“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刘慕圣摇头道:“我以为不合适。行军打仗这种事,只有马迁安他们料理,少爷你应该更多地把心思花在强根固本的事情上。”

刘慕圣接着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说蜀中无大将,也许不能说是诸葛亮不能容人,而主要是诸葛亮太强了。主强属弱,往往会出现属下碌碌无为——反正丞相自有锦囊妙计,大家只有凛遵不殆的份儿,也就没了主动性,有事儿一报了之,久了,蜀国就只有诸葛亮一人在做事了,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无人可用,以至六出祁山的时候,连20军棍以上的事孔明都亲自过问,甚至“校薄册”这种小吏的职责,以丞相之尊居然也亲力亲为,其他人的积极性能不受影响吗?一个人总是正确的时间长了,也就很难听得进去其他人的意见。

攻打司马懿时,本来大军在汉中,如果听取魏延的计策选精兵抄小路出子午谷北进,不到十日可到长安。这个计谋是有点险,但却是个奇谋,以小搏大,不能只用堂堂之阵。可是孔明却听不进去,认为非万全之策,斥为弄险,喝退魏延,一味地按部就班从大路进发,结果战争旷日持久无尽无休,“住与行,劳费正”,不论是他的六出祁山,还是姜维的九进中原,都是无功而返。

李默涵笑了,说道:“师爷你把我和诸葛亮比,实在是太抬举我了。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应该放手让新人们锻炼锻炼。”

随即,李默涵抽调了一批军官组成了以韩越、江浩然、刘世杰、肖文龙等人为核心党卫军总参谋部,负责统一调配党卫军的人力物力,统一部署对张勋的作战计划。李默涵的目标是争取一战消灭张勋,夺取兖州、徐州、海州;确保夺取徐州、海州,最低限度也要夺取徐州。

安排完军事行动,李默涵就开始做刘慕圣所谓的强根固本的大事去了。李默涵在房里整理了一下材料和自己的思路,发现居然要办的事情还很多。

第一是教育,眼下中国的教育十分落后。一是教育的覆盖面不广,中国四万万人口,读识字的恐怕还不到十分之一,文盲、半文盲占了九成左右;二是教育的体系与时代月兑节,中国各所大学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极度不平衡,学习文法艺术的文科生独占鳌头,竟然达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国家发展继续的理工科类人才奇缺。当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自然不可一概归于腐朽和糟粕,但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对于变革思想、对于进步观念的束缚还是存在。别的不说。沈括、祖冲之懂地数学。现在有多少人懂?又比如宋应星写了《天工开物》,现在有多少人知道?

李默涵认为对策有这么几条:第一是增加投入,教育经费不增加、教师待遇不提高,教育水平很难有发展。教师也是人,也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光有嘴上的赞美是不够的,真金白银的硬通货还是不能少。尽管商丘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上海北京天津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但是许多教师和教员们还是留下来了,高薪和高福利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因势利导,整个社会要形成一心向学的风气,政府部门、社会舆论要大力疾呼,鼓励人民学习,特别是政府部门要作出表率。李默涵大胆起用重用那些有真本事,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才。虽然他们还不如老油条那么老练,但是同样也没有老油条那么圆滑。

第三是全力以赴,一方面要鼓励那些有产者能够兴学助教,比如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奖学金、命名教学楼什么的。另一方面还要对政府官员进行专门考核,办教育办的好是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四是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的伙食,模仿日本的学生给食制度。日本的学校给食,从明治22年(889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从山区小学发给儿童的饭团和咸菜开始的。从对贫困、欠食学生的救济和服务于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到学生综合性教育,现在的日本学校给食制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营养均衡的食品,更强调以给食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是让孩子科学地进食并培养孩子的营养观念便尤为重要。而单单通过课堂和本就会十分乏味,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校给食制度的推行,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这种营养成分吃了后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或缺少这种营养成分会产生什么问题等知识。学生们每天吃着由营养师科学搭配成的食品,不仅保证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在平日进食中就增进了对均衡饮食知识的了解。

二是利用学校给食宣传传统食文化,再通过传统食文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对传统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给食对国家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如何在效仿西方的同时不丧失本民族特色。让孩子通过食材对当地的传统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就巧妙地把营养学的通识教育与文化学的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对学生平等意识的培养。学校给食是在向学生们提供相同的食物,规定统一的饮食时间,实行同样的进食规范。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家庭出身的孩子,都在同时、同地、吃同一样东西,履行同样的餐后劳动责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习惯和大家在一起吃一样的东西,遵守一样的规则,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建立同别人履行同等义务,获得同等权利的意识。

四是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饮食活动是生存的条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经营。学校给食成功地把社会、集团规范传达给个体,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这些小鬼子一百多年前就做到的事情,很可惜,我国到现在还没做到。

李默涵对营养学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知道有一样东西确确实实是能强壮身体的——牛女乃。

在近代,曾经有一种爱国行为叫做喝牛女乃。

834年的上海,开埠通商,各国侨民纷涌至此,当时饮用牛女乃已经成为欧洲和美国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而上海本地却还没有专门的乳用牛种。

到了90年,上海徐家汇天主堂修女院将一种荷兰产的“黑白花女乃牛”引入沪上,这种牛也被称作荷斯坦牛,是后来的上海荷斯坦女乃牛的原始种群。荷兰女乃牛即使在今天,仍是世界上单产最高、饲养数量最多的女乃牛。

当时的报纸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牛女乃广告,广告词则充分表现了对现代化国家的追求。自由农场、畜植牛女乃公司、华德牛女乃公司、洁园农场、派克牛女乃公司联手打出“多饮牛女乃,养成壮健国民,发扬民族精神”的广告旗帜,号召即日定饮牛女乃,“养成健全身体,奋发有为,做一个健康勇武的国民”。外商牛女乃公司也来凑热闹,可的公司就在广告中宣扬,“饮可的牛女乃,完成强健之父母,养育强健之子女,始有强健之国民”

那时候喝牛女乃不仅仅是喝牛女乃,而是有我为祖国喝牛女乃的豪情。李默涵因此决定在统治区内推广喝牛女乃。引进荷兰的荷斯坦女乃牛,执行开办养殖场。从学校的学生开始,免费提供每人每天一瓶牛女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铁血大军阀最新章节 | 铁血大军阀全文阅读 | 铁血大军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