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军阀 139.修改《伯利恒合同》

作者 : 幻龙影虎

">话说袁克定为了怂恿袁世凯称帝,弄了一份假的《顺天时报》来骗袁世凯,但是纸始终包不住火。浪客中文网自从发现《顺天时报》有假之后,袁世凯便再也不看这张报纸了。至于真《顺天时报》上对他企图称帝进行的揭露和指责,袁世凯只脑门冷了一下,对儿子打了几皮鞭,便算把这一页掀过去了。他有心胸,骂尽管你去骂,该干什么我还得去干什么。

北京的袁世凯忙着造势,李默涵在忙着造枪造炮造学校造医院。

在美国活动的周明浩经营巨杉公司,通过与洛克菲勒财团的合作,劝动浸礼会在李默涵的控制区援建一所医院和一所学校。

捐建的医院名叫商丘协和医院,分为医院和医学院两部分,既负责治病也负责培养医生、护士等医疗护理人才;捐建的学校设在徐州,名叫华东理工专科学院,主要分为理科、工科、农科三大类。这两所大学几乎是不收学费的,而且对贫寒子弟还免费提供膳食和住宿以及往返家乡的路费。浸礼会还为这两所大学的学生争取到美国著名大学留学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以及每年争取著名的教授到中国来做一段时间的客座教授,可谓尽心尽力。

另外,国外的教会大学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全世界的名校都承认它们的学历,将来学生毕业后留学深造也会方便许多。这一点是李默涵的华商大学无法做到的,他能自己建大学,但是不能逼外国大学承认学历。

同样的,作为交换条件,李默涵允许浸礼会在商丘和徐州两地分别建立一座教堂。有人提出让洋人这么自由传教,会不会弄得老百姓不听自己人的话,反倒听洋人,甚至象当年义和团那样造成教民仗势欺压非教民的事情。

这一点李默涵到不怕,中国的基督徒基本上是两种人,一种是地痞流氓仗着教会和洋人的势力横行霸道;一种是“吃教”的,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就靠着教会施舍的那点小米高粱过日子。真正的社会主流,真正信仰基督教的人不是很多。比如上海的虞恰卿是东正教的教徒,还起了一个安德烈.帕帕罗维奇的教名,那也是为了和俄国人做买卖方便,根本不属于信仰;又比如著名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搞的那套其实是想借宗教的形式给士兵洗脑。

基督教信徒都是一夫一妻,但是中国哪个有钱人,哪个大人物没有小妾?光这一点恐怕就足够让主流社会对基督教敬而远之或者是阳奉阴违了。

同时,弗莱迪*马汉、杰森*厄哈特和菲利普斯*希尔几个小年轻办事也一点不含糊,居然真的成功说服了一批美国企业派出考察团到中国来。

李默涵参考了后世招商引资的经验,用极高的规格接待了这些在美国佬们。这些方脑袋的美国佬既受宠若惊,又十分受用。在写给母公司的报告里,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结果,在好吃好喝好玩地招待了这些美国佬之后,作为华商公司的老总,穆藕初和美国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投资合同,协议吸引外资近千万美元。

在这些美资公司的代表之中,李默涵只秘密单独会见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专员。

908年,T.罗斯福考虑抑制日本势力,维护美国在远东利益的需要,向清提出合作计划。包括:美国为清建立舰队及其一切设施。清所需的舰艇由美国建造,其费用暂由美国政府垫付,再根据清政府的财政状况逐步偿还;由美国设计军港的设施设备,暂由美国政府出资建设;美国政府不收任何报酬为中方培养海军将校,可派美国海军军官驻扎清的各舰艇,也可接受清海军学员赴美留学。

9年3月,塔夫托总统接见访美的原外务部尚梁敦彦,强调中国若要自强就必须加强海军力量,在这一方面美国可替中国建造舰船,培训军官。根据这一提议,清政府内部达成借款协议,决定造船金费以200万两为限;借款方式为无抵当,按年偿还;在国内建设炮厂、船厂,生产火炮型号由中方来规定。

9年9月伯利恒钢铁公司总经理在总统支持下访问中国。0月2日清政府与伯利恒钢铁公司签定合同。

94年3月9日,伯利恒钢铁公司代表,约翰逊与中国海军部之间秘密缔结新借款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为伯利恒钢铁公司承诺向中国海军船渠(预定建在福建闽江下游的罗星岛)、海岸防御设施的建造工程提供贷款,并承揽施工任务;借款总额为3000万美元,先支付000万美元,剩余2000万美元将全部作为建造船渠之用;年利厘,借款期限3年(可先搁置0年);手续费8厘;以所建造的一切设施为担保;只能雇佣美国人来建造船渠、使用美国的材料。

此后又有潜艇借款(计划引进00艘潜艇,每艘价格7万美元),江南造船所借款(00万美元)。

这是中国近代唯一一次可以获得贷款和技术支持来兴建自己的系统的军事工业的机会,一旦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工程,中国工业实力和海军实力可以压过日本。于此类似的是,沙俄的93年年造舰计划,是萨镇冰计划的加强版。但是,这个合同在执行的时候遇到了来自日本的阻力。因为福建是日本的势力范围,美军要在福建帮助中国建造海军船渠、军港、岸防设施等建筑,日本人怎么可能熟视无睹?

所以,李默涵这次秘密会见伯利恒公司的代表副经理约翰逊,是希望伯利恒公司将原本在福建的建设项目,移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比如原本要在罗星岛建设船渠、军港、岸防设施等移到连云港。

约翰逊面露难色,说道:“李将军,不是我不愿意,也不是不能做这样的决定。只是将这么大这么多的建设项目从福建移到海州,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李默涵莞尔,说道:“这约翰逊先生不比担心。我早有准备。”说罢,李默涵按响桌上的电铃,秘带着一个中年人进了办公室。

“你好,约翰逊先生,我叫武同举。”中年人主动和约翰逊握手

武同举,字霞峰,别号两轩、一尘,海州(今连云港)南城人。

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他应陇海铁路督办段之范邀请,勘察连云港附近海域,写出数万言《测绘海州港口导记》,打破了法国工程师克那纳企图在技术上垄断的用心,为陇海铁路延伸到连云港及港口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约翰逊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当他看到武同举向他出示厚厚的资料时,就知道李默涵不光志在必得,而且准备充分。

约翰逊笑着起身,和李默涵握手,说道:“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了的人。我对你们履行合同的能力很有信心,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铁血大军阀最新章节 | 铁血大军阀全文阅读 | 铁血大军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