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第二十六章诱敌与袭扰(b)
第二十六章诱敌与袭扰(b)
战至11月8日,112师奉命后撤时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2营,阵亡超过六成,其中以五连3排最惨,仅剩下3名战士。浪客中文网随后112师边打边撤、走走打打,11月10日撤到院里,13日再次北撤至瓦洞一线。
在39军、40军正面的南1师,也在11月6日渡过清川江向大宁江两岸及博川、宁边进行侦查搜索。11月9日,负责这一地区防务的39军、40军也放弃博川、宁边向北撤到云山、球场一线。侦查性质的行动,大都是些零星的接触,规模和烈度都不值一提。
在南7师和志愿军112师335团于飞虎山激战时,南8师也向德川地区的志愿军125师展开反击。德川防御战主要是围绕大同江北岸一个叫申山的阵地进行的,双方投入的兵力都不多(125师使用一个排),这也和美方战史的“侦查”说法相吻合。在我军官方权威战史上,记录的最激烈战斗发生在11月13日,南朝鲜第8师这天出动了两个营,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突入志愿军阵地,但是随即就被负责防守的373团1营反击赶走。最后,为诱敌深入,125师于11月17日主动撤离德川。
至此,前沿志愿军各部均与敌军月兑离接触,并在后撤的过程中故意在阵地上和道路两旁丢弃一些装备,制造出狼狈逃窜的假象。志愿军还释放了27名美军俘虏,并有意向俘虏们“透露消息,说志愿军部队粮食供应困难”。关于这27名俘虏的情况,美军战史也有详细记录,只是很多情节不宜多说。
为了保证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志司总部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当然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开会、学习、组织各种生动活泼的节目,在士兵中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信心;同时针对在异国他乡和另一些异族作战的实际情况,部队强调了学会几句英语、朝语的重要性;一场轰轰烈烈的学外语运动后,战士们都能喊几句战场英语了。当然,后勤准备工作是另一个重点,除开修路架桥、添枪补炮、增衣加被外,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吃的问题。
志愿军在朝鲜夜行晓宿,晚上没时间做饭,白天又不敢生火动灶,这吃饭还真是大问题。好在中国地广人杂,各地生活习惯迥异,吃食也千奇百怪,见多识广的东北军区后勤部李聚奎部长等领导,在11月8日给总后打了一个报告,提出以炒面为主要熟食供给志愿军。
这里说的炒面可不是你去饭店点的炒面条(还加鸡蛋或者肉丝),而是炒熟的面粉。虽然不能加鸡蛋肉丝,但是炒面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好就好在吃时无需生火加热,只须用热水一冲就是一碗豪华的糊糊,简陋点的话直接放嘴里用唾沫润湿后就可咽下。这个特点适合不敢动火做饭的朝鲜战场,也使得炒面这种本来只在山西一带流传的食品,变成了志愿军早期在朝鲜战场的主食。
一场遍及全国的炒面大生产就此展开,现在年纪在80左右的老人应该对此还有记忆;皇城根下的老人运气好的话,还有和周恩来总理并肩于铁锅前翻炒那香喷喷的炒面的美好机会。到11月底,第一批2000吨炒面就运抵朝鲜,装进了志愿军战士的粮袋;和炒面同期送达的还有52万斤熟肉,这个也要提一笔,最可爱的人也不能吃了肉不认账啊!
内部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全国一盘棋嘛!但是涉及到北朝鲜的问题就难多了,因为善于变化的金日成不是只笨鸟,而是一枚野心勃勃的小太阳。在狭小的北朝鲜,此刻有两支部队在与联合**作战,将两支部队的指挥统一起来就是当务之急。从军事的角度上说,在志愿军进入朝鲜前就应该和金日成协商解决好这个问题,然而现实是当金日成泣血以求时,**只顾着和斯大林讨价还价去了,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10月8日,**决定出兵后,金日成派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和高岗商议志愿军入朝事宜时,朝方回避了建立统一指挥部的事,重点提了志愿军入朝后的后勤问题。朴一禹说志愿军入朝后所用粮草可以由当地政府采购,但得按市价用朝币结算,款项可以延后支付;至于统一指挥的事,按柴成文的回忆,似乎金日成本来是想提出由他来总负责的,只是得知中国一出动就是几十万大军后,才没有抛出他那个荒谬意见。
10月21日,彭德怀与金日成在大榆洞会面时,金日成再一次回避了这个问题——很明显,金日成不想将北朝鲜军队置于中国将领的麾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指责一心想做小小朝鲜的大君王的金日成。——谁能没点追求呢?再说了,一个小国(或者弱国)在处理和大国(强国)的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性,所以金日成很坚决的只是向彭德怀的司令部派出了一个联络员,朴一禹。10月25日**中央正式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随着战事的发展,不能统一指挥的弊病渐渐显露出来。什么你挡我的路,我抢了你的粮还是小事,更为严重的是还多次发生误伤事件(军科版战史中就指出,11月4日,金日成的坦克攻击了志愿军39军正在围攻美第24师的部队,造成被围困的美军部队乘机突围远走)。所以,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的休整阶段,彭德怀就再次提出了统一指挥的问题——
连股市都大涨,我怎么好意思不多更新一次?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