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一个神交已久的q友
一个神交已久的q友
蓝小玉睡去,可我怎么也睡着。就猫腰走出卧室,轻轻合上门后进书房,想再读读那篇有关九叠文篆书体大印的报道。一打开网,彩色小企鹅便响跳起来。我急忙登录qq,那位明史爱好者发来了书稿的修改意见:
q友:大作拜读。作为朱元璋征南屯守将领的后裔,你想通过《乐隐秀才》的创作,让600年前祖先们抛头颅洒热血,尤其是献身夜郎古国、乌蒙山区的丰功伟绩再现。但苦于历史资料及谱本记载(表现为李子川爷爷的口述)残缺,只好将乌蒙山区广为流传的乐隐秀才的传说融入其中,又以“戎马一生,紫袍加身;南方篝火,奄奄一息”的秘旨作为点缀,试图向世人揭开建文帝下落之谜和朱元璋屯军安顺之谜(前者众所周知,且众说纷纭,后者鲜为人知,这是对大明历史的一次颠覆)。如此谋篇布局,既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又增强了解谜的说服力。又苦于乐隐秀才的传说仍不足为作品取舍,便以纪实与虚构兼容的叙述方式,通过历史资料和家谱所载记事,采用第一人称写人(也包括事),并把乐隐秀才的传说合理地穿插于不同的段落之中,不落俗套而使其形象更为鲜明。虽然故事有些零散,但一个开朗、豁达而充满书生气的少年君主仍活跃纸上。
本q友认为,大作与其说在写乐隐秀才,不如说是写祖先们对乌蒙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贡献;与其说揭朱元璋屯军之谜,不如说在写祖先们对朱元璋屯军初衷的违背;与其说揭朱允炆下落之谜,不如说在写乐隐秀才对自己初衷的背叛,如此违背和背叛,歪打正着地繁荣了乌蒙山区,事与愿违地助推了永乐政府的昌盛;与其说在写乐隐秀才、李马等古人和诸多的古事,不如说在写你、谢解和朱玉叶等将门帝后,尤其是将后之间的攀比、争斗、虚荣和堕落,借今颂古,借古讽今——以人性扭曲的两位将门之后的渺小,衬托了朱允炆、李马等古人的伟大,此乃大作最大的成功之处!
本q友认为,作品有以下不足:一、结构零乱,不成一体,难以激发读者一睹为快的**;二、叙事略显呆板,描写功力尚欠火候,难以吸引读者眼球;三、遗失黄岩、刘勉等重要人物,此乃作品最大不足。(安顺屯堡仍驻有黄祖岩公诸多后裔)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本q友急草于北京。
“黄祖岩公?”。
“草于北京”?
这是安顺屯堡小学黄老师吗?应该是他。
“你是黄老师吧?我们神交已久。”
我把这话发送过去,又急忙掏出手机打谢解,关机了。又想到了朱玉叶,刚拔她的号码,才意识已经凌晨一两点了。我收手机时,被人突然夺了过去。我吓一跳,原来是蓝小玉。我说小玉我……蓝小玉一脸暴风骤雨,说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你们男人硬是贱嗦。说完蓝小玉冲回卧室,很重一声关了门。我推门,门被反锁了。
毕竟才考了个让蓝小玉兴奋得不得了的好成绩,即使犯天大的错都能原谅。我进去了,上床不久枪又有了战意。本想将功补过让她消消气,但蓝小玉双手紧把,就是不让进。不但不让进,还说你是不是去找朱玉叶了?我说你胡说八道些啥?蓝小玉说解铃还需糸铃人,肯定找了。我一时没理会她的意思,没有答话。蓝小玉哭了起来,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