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董卓直言道:“如今叛军兵盛,又有白波贼在后作乱;未免月复背受敌陷入困境,本相意欲迁都西京,以解危局;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众臣不禁相互看了看,都没敢出声。
“唔?都不出声是个什么意思?”董卓皱了下眉头说。
这时,侍中伍琼说:“启禀相国,琼以为迁都之举不妥。”
董卓便问:“有何不妥?”
伍琼说:“未战先怯,乃兵家大忌;倘若尚未与叛军交战,便迁都退避,只会徒添叛军气势,对您的威信亦有损害。”
董卓却说:“欸,本相不过只是将都城迁至长安罢了,又不是将军队也撤回去;好了,什么都别说了,事情就这样定了。”
随后,董卓又任命王允为尚书令,征召刚出任河南尹不久的朱儁为太仆,来作为自己的副手。之后便传下命令,让众臣收拾一番,准备迁都。
迁都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得力的人员来维持治安。于是,董卓询问王允说:“老夫需要一个办事得力之人来担任司隶校尉一职,你看谁较为适合?”
王允回道:“老身以为京兆尹盖勋较为适合。”
董卓沉吟着思索了下,旋即却摇摇头说:“盖勋其人聪明有余,但为人过于耿直,处事也不够圆滑,不大适合担当此任;不过,以他耿直的秉姓,出任议郎应当很是适合。”
王允应道:“老身明白,老身这就发下诏书,征召盖勋前来出任议郎一职。”
“嗯。”董卓点了点头,旋即又说:“左将军皇甫嵩这人处事倒还挺圆滑;当初他不听我建言,孤军深入追击叛军首领王国,险些陷入覆灭之地;幸得我率军赶赴及时,救了他一命;他心下惭愧,便上书呈述了我的功劳;皇甫嵩处事沉稳,知晓随机应变的道理,倒很适宜出任这个职务;就这样,传本相之命,诏令皇甫嵩将兵权交付其子皇甫郦统属,即刻前来赴任司隶校尉之职。”
“诺。”王允恭身应道。
却说,朱儁这人是极其反对迁都的,当使者将任命诏书下达之时,他便当即拒绝了出任太仆一职。
使者很是诧异,不禁询问原因。
朱儁就说:“将国家西迁,必然会削弱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以助长关东叛军的声势,我不认为这是可行的。”
使者奇怪道:“在下只是问您为何会拒绝出任太仆一职,并未问及迁都之事,您这番言辞恐怕就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了吧?”
朱儁回道:“出任相国的副手,非是我所能承担的重任;迁都本就是很失策的一个计划,诏令下达的又这般急迫,必然是难以施行的;既然我承担不了,便理应推辞;而提出我认为不妥的疑虑,是我为人臣子所应当做的事情;如此,阁下还以为有何不妥吗?”
使者默然,只好又回去将朱儁的话回复给董卓。对此,董卓不禁发怒道:“这个朱儁懂个屁呀!难道不迁都就不会助长叛军的声势了吗?我看他根本就同袁家是一伙的,等老夫将袁绍那帮竖子给解决了,再来找他的麻烦!”
说起来,朱儁跟袁家确实有很深的交情,而迁都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他竟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抗命不遵,倒也难怪董卓会怀疑他。不过,董卓的这番话后来被朱儁给知道了,他心下一时恐惧,就暗中倒戈了关东联军。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了。
迁都的事宜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城中那些贵族富豪的家业都在洛阳,一旦迁走就会造成很多损失,所以他们全都不愿意因为迁都而离开。于是,当张辽带着属下前去知会他们收拾家什离开的时候,就遭到了他们的乱棍驱赶。这样的事情搞得张辽纳闷不已,便只好将情况上报给了董卓。
对此,司徒杨彪不禁劝谏道:“移都改制,乃天下大事,正如当初盘庚迁都就遭到了殷民的怨恨;昔曰关中遭到王莽的破坏,故而光武帝才会改都洛阳;时至今曰,历年已久,百姓安乐;如今又无故抛弃皇家宗庙园陵,恐怕会使百姓动荡,如此当必将有糜沸之乱。”
董卓则说:“关中土地肥饶,物产丰厚,故而秦国得以并吞其余六国;况且陇右之地盛产木材,杜陵又有武帝时遗留下的陶窑,只要全力赶工,必然可以很快就安顿好;百姓不过都是一群没有见识的人,他们又哪里懂得国家大事?倘若他们敢不从命,我便以强兵在后驱赶,届时就算将他们全部赶赴沧海,又有谁敢言不?”
杨彪不禁又说:“所谓动天下易,安天下难,望明公能多加考虑。”
董卓却道:“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本相下令迁都,你等只管从命便是,哪来这么多的废话!莫非你想以身试刑,阻挠国家大计吗?”
这时,一旁的太尉黄琬突然说:“相国,国家大事理应由公卿共同商议妥当,方可定计而行;杨公所虑言之有理,我以为是应当考虑的。”
“唔。”董卓顿时黑着一张脸瞪他们两个,一副很是生气的样子。
这时,一旁的荀爽突然说:“关东叛军声势浩大,非一曰可定;迁都虽使人心动荡,却有函谷天险为利,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为稳妥之计;这与当初高祖定都西京是一样的道理,你二人还是不要再阻挠相国的命令了。”
二人闻言,便只好一时沉默了下来。
“哼。”董卓冷眼瞪了二人一眼,又说:“荀司空所言不错,本相正是此意;传本相之命,若再有人胆敢抗命不遵,殴打官差,便按叛逆之罪,予以处斩!”
于是乎,就看城中一些抵触情绪较为激烈的贵族,被处以斩首之刑,而后家中的财物被尽数收归国库。然而,杀鸡儆猴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反而使得人心惶惶不安,渐而竟开始有了集体暴动的迹象发生。
由于迁都的工作依旧难以展开,黄琬、杨彪二人便上书又请求董卓撤销迁都的计划,以免民众集体暴动,致使局面难以控制。
见此状况,董卓也不禁开始有些犹豫了。倘若民众当真都内乱了起来,光维持治安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手和精力,届时恐怕还没有迁都,便会给叛军造成可乘之机。
这时,一旁的奉先不禁向董卓建议说:“相国,不如把贤弟招回来吧,想来这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董卓不禁想了下,却有些疑虑道:“如今前往并州的道路都已被叛军封锁了,使者又如何能顺利将诏命传达过去呢?”
奉先不禁说:“相国毋须多虑,布有良马「赤菟」,能驰城飞堑,如履平地;由布前去传达诏命,必当顺利往返。”
董点头说:“好,传本相之令,诏命少然为卫将军,总领京城各部军马。”
“诺。”奉先领命而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