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既然爱和平,那我们就给他们和平,不过这仅限于北洋,至于国民党………不把他们挫骨扬灰我誓不罢休…”
看着严绍咬牙切齿的样,李良等人全都是一阵沉默。
或许是因为童年的某些遭遇,所以严绍十分重视家人。对他来说家人受到伤害甚至比他自己受到伤害更加严重,再加上过去和国民党的种种冲突,严绍对国民党几乎是恨之入骨。
对此无论是李良还是宗武他们都觉得有些不妥,毕竟暂且不提国民党的势力和实力,但论成员数量的话,国民党绝对是国内最大的党派——————这点从历史上袁世凯不得不纠集多个党派合并成一个党派,才能在政党政治上和国民党抗衡就可以看的出来。
虽然现在他们已经打赢了北洋,在国内怕是再没有一个敌手,但是对这么大一个政党赶尽杀绝,这多少有些…
只是看着严绍咬牙切齿的样,宗武他们还是十分理智的闭上了嘴,想着等有机会的时候在劝劝他——————打压一下也就算了,赶尽杀绝什么的实在是有些…
也就是宗武他们心里这么想的时候,严绍突然对着坐在左侧的汤荔道。“对了,北洋还在往京津方向调动兵力吗?”
尽管有些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被点名,不过低头细细思索片刻后,汤荔还是点头回应道。“没错,根据我们的情报外蒙的部队距离张家口已经不远了。东北的部队也在往京津方向行军的途…”
“这样…”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了两下。“给北洋发的电报上加上这条,就说外蒙的那支也就算了。东北的部队必须返回原来的驻地…”
“为什么?”听到严绍这么说,江辛等人有些奇怪。
迟疑了一下,严绍解释道。“没什么,就是怕北洋借着和谈的空隙,调动兵力在京津地区布置防线。那样的话我们再动手,伤亡怕就有些大了…”
听到严绍的这个解释,宗武等人面面相窥,最后勉强接受了下来。
虽然他们并不觉得现在北洋还会这么做。不过…小心一些总是比较好的,而且他们也的确不愿再打一仗了。
然而实际上,严绍真正顾虑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担心日本人不甘在袁世凯身上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在朝鲜和东北的驻军趁着东北兵力空虚的机会搞些事情出来。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毕竟日本人最擅长的就是这类事情。
而且即便不算在朝鲜的部队,日本在东北也有着一个师团的常备兵力。如果日本人真的动手的话。凭着北洋在东北的那点兵力怕是根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每次只要想到外国在国的一大堆驻军,严绍就已经十分头疼了,自然不希望闹出更多的乱来。
“不过,袁世凯真的会同意吗?万一他们觉得我们压根不想和谈,而是打算借机直接拿下京津地区呢?”
“这个到没什么…”严绍摇摇头。“反正我们也是真心实意想谈的,直接和袁世凯说。我们愿意对外承诺,除非谈判破裂,不然绝对不会动用武力,正在往天津方向推进的部队也会在现有的位置停下…”
自从彻底击垮冯国璋后,北上的部队一直在不断向北推进。现在已经距离德州和石家庄不远了。所以严绍承诺的这点,对袁世凯来说还是有些吸引力的。
“如果是这样。袁世凯应该会答应…”仔细想了想,宗武点头道。
其他人也都纷纷赞同的点了点头。
————————————————————
“让我们把东北的部队调回去?这绝对是严绍的诡计!”
“没错,这家伙绝对没有想过要和我们和谈,只是想趁着我们兵力不齐的功夫动手而已…”
“没错!”
袁世凯的病榻前,杨士奇才刚刚把严绍的要求说了一部分,许多北洋的将领已经激动起来。
另一方面,躺在病床上,袁世凯把已经看完的电报放在一旁。“稍后给严绍发封电报,就说这个要求老头我同意了…”
“宫保!”听到袁世凯同意了这个要求,本来就很激动的众人再次激动起来。
然而见到他们这个样,袁世凯却很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吵什么吵,你们难道就不能听杏城把话讲完?”
说完袁世凯把头转向杨士奇,然后轻声的开口道。“杏城,你继续说…”
“是…”微微躬了躬身,杨士琦微微颔首,而后继续了刚才没讲完的话。“……为此,国社政府愿意对外承诺,在和谈期间绝对不会调动兵力,目前正在北上的兵力也将会在现有的位置停下,除非和谈出现变化,不然绝对不会北上一步…”
听到杨士琦这么说,本来激动的众人总算是安静了少许。
在这个时代,此类承诺还是相对比较有效的——————至少是在对外承诺后。所以听了杨士琦的话后,众人也都多少相信了一些。
“那,宫保,我这就去发电报?”舌忝了舌忝嘴唇,段祺瑞轻声询问道。
“嗯…”
得到袁世凯的允许,段祺瑞也不在多言,而是直接转身离开了房间。
很快,一封关于同意国社政府提议的电报就从北京发往安徽,自然,电报上的内容也以很快的速度被公众获知。
不管如何,公众还是更喜欢和平的,所以舆论上基本上都是希望国社政府能够答应北洋政府和谈的请求。
所以当国社政府宣布接受北洋政府提出的和谈请求时,舆论方面几乎都是一阵宽慰。至于国社政府所提出的。和谈应该在安徽进行的事情,公众到是都没什么意见。毕竟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北洋已经战败。
现在北洋就连自己央政府的地位怕都快保不住了,和谈的地点在哪里又有什么所谓呢?这点上北洋那边似乎也是这个态度,不过他们还是竭力争取了一番,直到确定实在是没有办法后才承认了这点。
另一方面,对于这场和谈除了公众比较高兴外,地方势力和列强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除了少数军阀外,大部分的军阀都希望自己土皇帝的日能过的久一些。所以他们才会在严绍和袁世凯发生冲突的时候一直都在旁边旁观这一切。
因为对他们来说,再也没有比双方两败俱伤更好的结果了。
谁想到国社军是伤了,却没有伤到筋骨,而北洋呢?却彻底的被打垮了。尤其是现在双方正在进行的和谈,可想而知,等到和谈结束后国社军的实力恐怕比战前还要强上几分,这对军阀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只不过现在公众都在讨论着和谈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得不跟着掺和几句罢了。
和军阀们相比,列强们的态度就比较复杂,大致上主要分为三者。
一类就是与己无关的,也就是怎么样都无所谓的那种。
这类国家的代表主要是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如果后者也能算作列强的话。
会这样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国家在国本来就没什么利益——————意大利到是曾经尝试过,不过这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属于比较二的那一种,所以最后很轻松的就被吓跑了…
第二类国家,则是属于支持严绍的那一类,或者说是比较倾向于严绍。
这类国家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和俄国…
美国的话。严绍和美国的关系本来就比较密切,尤其是在严绍曾经资助过多任美国总统。而且每一次都没有押错宝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严绍的善意自然相对比较高。
而德国的话,则是因为严绍与德国人相对较为密切的商业关系。
要知道现在的许多武器里,除了手枪是从美国购买的外,剩下的包括麦德森轻机枪在内基本上都是通过德国人购买的。这么长的时间下来,严绍已经让德国人赚了几艘战列舰的钱。
而且由于严绍花钱一直都很大手笔的关系,德国人哪怕是用膝盖也可以想象的出来,如果严绍坐在了袁世凯的位置上后,绝对会大规模的扩军…
扩军,军队是需要武器才能有战斗力的,这点谁都很清楚。
问题是现在国的兵工厂虽然不少,但是如果需要装备的军队数量过多,这些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就跟不上了。到时摆在严绍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外购…
考虑到现在国社军的武器几乎都是德械,哪怕是冲着后勤的问题,严绍也只能继续采购德械,这种情况下德国人怎么可能不支持严绍。
至于法国人就更简单了,虽然法国人和严绍并不是盟友,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绝对要比前两者更密切,尤其是在考虑到严绍和法国的渊源之后。
可以说对严绍获胜这件事,法国人是最高兴的。
不过现在法国和英国毕竟是同一战线的,所以到也不好在英国人的面前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毕竟法国人还需要英国人帮忙对付德国人。
虽说如此,法国人还是很高兴,尤其是在考虑到法国和严绍的渊源之后,甚至打算在国社政府取代北洋政府之后,将原有的驻华公使馆提升为大使馆,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合作项目在等待。
会这样,除了严绍和法国的关系外,还有一点就是国社军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
当初为了尽快提升国社军的战斗力,严绍曾经从法国雇佣了大量的退役军官,在安徽的军事学校里面担任教官。在和北洋正式发生冲突后,这些军官曾经跟着部队踏上过前线。所以对国社军的战斗力有着较为直观的了解。
按照他们的说法,国社军最为精锐的几个师已经达到了欧洲二流的水准。剩下的一些师也已经达到了准二流的程度。
考虑到国庞大的人口,将来如果欧洲的战事紧张,完全可以让国出兵帮忙。
自然,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法国人也无法想象一年后的那场战争究竟有多惨烈,对当时的法国人来说,只要是能帮他们填堑壕的,哪个国家的其实都无所谓了。不过现在既然还没落魄到那个地步。法国人理所当然的就对这些退役军官的报告不屑一顾起来。
“什么时候法兰西落魄到需要黄种人的帮助了?”
而且出于白人的骄傲,绝大部分的法国人也不愿相信这支远东的军队居然会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报告毕竟还是有一些价值的,再加上彼此的渊源,所以法国人多多少少也比以前重视了一些和国的关系。
只是说到底,他们最重视的还是和国的商业关系,尤其是那些有钱途的…
雷?科帕也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功绩,被预订为下一任的法国驻华大使。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到严绍正式取代了袁世凯之后。
至于俄国人,情况就稍稍有些特别了。
他们会支持严绍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严绍友善,仅仅只是因为袁世凯从他们的手里抢走了外蒙而已。当然,这件事严绍也出钱了,不过显然俄国人更能记住直接出兵的人。
而且俄国人多少也抱着一点能从严绍手里讨回外蒙,至少是部分权益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倾向于严绍。
不过很明显,他们这是痴心妄想。
至于第三类,也就是所谓的反对严绍的国家…
这类国家最少,只有两个…
一个日本,另一个则是英国…
前者会反对严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彼此之间的仇怨实在是太深了。而且严绍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
至于后者…
情况就稍稍有些复杂…
认真的讲,虽然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交很好。但是这个老头从来都是以英国的利益为最优先。如果说抛弃袁世凯能给英国带来极大的利益,那么这个老头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袁世凯。
问题是,他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重视严绍的价值,而等到他开始重视的时候法国人已经先他一步了。
扬江本来是英国的势力范围,现在却没法国人生生插进来了一脚,对此英国人自然是十分恼怒。问题是就像法国人需要英国人一样,英国人也需要法国人的协助来应对德国人的威胁,所以对此英国人也只能十分隐晦的向法国人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然,如果仅限于此的话,那英国也就不可能称雄于世界数百年了。
所以英国人才会做出资助袁世凯灭掉严绍的决定,以此作为法国人插足扬江的回应。
为了能达成这个目的,英国人可以说是付出良多,谁想到最后却是这个结果。这也让英国人变得十分尴尬,究竟是应该承认严绍的政权,还是不承认?
承认的话,肯定是会不甘心的。
可如果不承认的话,那英国的在华利益该由谁来维护?
考虑到英国的在华利益,总是要挑选一个有实力的人才行。
本来北洋是最适合的,但是现在北洋已经被打垮了,剩下的国民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至于其他地方军阀,怕是连国民党都不如,不管怎么看他们都只剩下严绍这么一个选择。
于是英国人的感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就这么承认吧,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另一方面,如果不承认,他的在华利益又得不到维护…
纠结…
————————————————————
不管英国人的感情如何复杂,最终这场和谈还是开始了。
北洋方面派出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超过30人的代表团,而严绍这边将谈判的地点选在了安庆的都督府。
同时为了避免发生任何意外,代表团经过的路线沿途都有军队护送。免得发生些什么事情,使得和谈被破坏。
段祺瑞他们也很清楚,这个世上怕是有不少人希望这次的和谈失败,所以对国社政府的这种安排并没有什么意义,有的时候代表团的人甚至显得比军队还要紧张。
毕竟如果真的有袭击发生的话,袭击对象肯定会是他们而不是军队。
就这么有惊无险的,7月10日,北洋的代表团终于抵达了安庆。
“这就是安庆吗…”
透过车窗看着周围崭新的街道和建筑,段祺瑞等人都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或许安庆并没有北京那么繁华,但是在经过严绍近两年的努力后,这里的一切都让段祺瑞他们十分惊讶。
尤其是在如今的安庆市内,20多层高的建筑更是有七八座之多…
顺带一提,这七八座摩天建筑,全都是属于雨石集团的财产…
没办法,要知道这时的摩天建筑可是价值不菲,并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至少在安徽,除了严绍外也只有那么区区几个人而已,而那几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把钱花在这种东西上的…
不过虽然雨石集团的规模很大,但也不可能自己全都用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