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总管原是老太爷爹身小厮,深受老太爷器重,老太爷做主把太夫人的大丫鬟也就是方嬷嬷许给了李大总管,夫妻俩一个管外院,一个管内宅。光是这些还不够,老太爷为了表彰李大总管的忠心,竟是销了夫妻俩的奴籍,这对奴才而言可是天大的福气,”
崔妈妈满脸掩不住的羡慕,每次提起来就情绪激动,过了好一会才渐渐恢复。
“李大总管的大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李总管,成了大老爷跟前唯一一个非奴籍的小厮。老太爷仙逝后,大老爷掌家门,李大总管也一点一点把手上的管事权利移交给大儿子,自己则做起甩手掌柜,在家含饴弄孙。”
“那其他儿子呢,李瑜的父亲,他为何不在府里当差。”阮琳珠双手托腮,饶有兴趣催问。
“李瑜的爹是李大总管的二儿子,和李总管性格可谓南辕北辙。这幺子从小就不爱算盘和账本,三岁认字,五岁背诗,越大越痴迷,拿着四书五经可以一整宿不合眼。李大总管看这势头,觉得小儿子必定有大出息,没准自己临老还能挣个官老爷他爹过过瘾。李大总管甭提多高兴了,每逢初一十五就到老太爷灵前祭拜,感谢老太爷销了奴籍,赐厚福,给李家后代考取功名的清白出身。”
“怪不得是书呆子,原来承自父亲。然后呢,”阮琳珠听得津津有味,径自猜想后续,“小儿子果然争气,考中进士,外地放官。”
“唉,”崔妈妈笑着点头,“中了,放榜那天,李大总管在家门前放了大半天的鞭炮,连摆三天酒席,太夫人还送了个玉如意为贺礼。”
崔妈妈似在回味当天的热闹,眼眸迷离,好半天才回神,遗憾稻气,“可惜啊,到底还是家世拖累,县令任上二十年,清正廉明,政绩卓越,却始终得不到提拔。李瑜考中秀才,为了儿子的前途,李瑜他爹毅然辞官,举家迁回京。不幸的是,途中遇到山匪,夫妇引开匪贼,儿子逃了出去,夫妇却是惨死在匪贼刀下。”
阮琳珠听入了迷,痴痴道,“原来,世上真有如此无私的父母之爱。”
崔妈妈不赞同摇了摇头,嗔道,“小姐说的什么话。父母对子女的爱,本就如此。老爷夫人对小姐各种体贴关爱,无微不至,小姐羡慕别人家,岂不寒了老爷夫人的心。这话,千万不可再说了。”
阮琳珠吐吐舌头,不在意嘟嘴,“我就说说而已,崔妈妈就爱小题大做。不说就不说,我说李瑜,他那时候,一定很伤心吧。”
“那不可,”崔妈妈咂咂嘴,“养儿防老,老没防到,反而为儿子送了性命。李瑜跪在父母灵前,跪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后来要不是李大总管一拐杖把他敲晕,他大概都可以羽化成仙了。”
崔妈妈惟妙惟肖的描述,比手做动作,如临其境,逗得阮琳珠噗嗤笑开,原本感伤的情绪冲散不少,只是言语中对李瑜很是理解,“要是我,遇到那样恐怖的事情,恐怕早已脑袋空白,只想着趋吉避凶,跑得越远越好。呆书生居然还知道找县衙报官,虽说晚是晚了点,至少能将父母入土为安,也算全了他的孝道。”
“可不是,不枉李家夫妇拼死护住这根独苗,”崔妈妈叹过之后,又来叮嘱阮琳珠,“总归是桩憾事,小姐心里知道就行。到了外头,可就不要再提了,免得触及李家的痛处,惹人难过。”
李家男男女女,不是外院管事,就是内宅管家,在下人里头可是最最上层的家族,轻易得罪不起。
“知道,知道。”
阮琳珠不耐烦挥挥手,让崔妈妈退下,心里却是久久不能平静。想着那少年时便经历巨变,痛失父母的李瑜,想着他义正言辞痛斥小县主无德的样子,阮琳珠不禁觉得有趣,世上还有这样性情的人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难道,说的就是他。
思及此,阮琳珠被自己神奇的联想逗乐,捂着帕子自己偷着乐,乐了好半晌,才调整了情绪叫来秀月。
“你把柜子里的药膏拿出一瓶,送去给李瑜。”
昨天那几个头可不是白磕的,李总管出手真狠,自己的侄儿都不放个水。阮琳珠旁边看李瑜磕头,磕得地上咚咚作响,她自己都觉得疼。
“啊,”秀月傻眼,连忙摆手,结结巴巴道,“小姐,他住在外宅,我哪好意思去。”再说,非亲非故,送什么药膏,小姐好奇怪。
“啰啰嗦嗦,要你去就去。不能亲自送,就不能动个脑子,托能送的带过去啊。”
“可是,这要是被抓住了,往大了说,就是私通啊。小姐,您饶了我吧,我可不是猫,没有九条命可以换。再打一次,秀月真心没法活了。”
前些天秀月因为阮琳珠魔怔的事情被贾氏狠打了几下板子,一想起来背后就隐隐作痛,实在打怕了,哪敢轻举妄动。给外男送药,她找虐,还是嫌命不够长。这要被抓住了,轻则几板子,若是严惩,沉塘都不为过。
“小姐,求您了,给奴婢一条生路吧,奴婢真的禁不起打了。”秀月跪地,磕头哭诉。
“我怎么找了个贪生怕死的丫鬟,没出息,胆小如鼠。”阮琳珠失望痛批秀月,扭开脸,挥手,“出去,出去,别让我看见你。”
其实,阮琳珠何尝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于理不合,闹大了难以收场。可是,人冲动起来,是管不住自己的心的。
阮琳琅到主母屋里请安,适时阮琳瑜正陪着姬氏用朝食,姬氏留琳琅一起用餐,琳琅笑着说自己吃过了,问了安就乖巧退下了。
直到人走远,阮琳瑜对姬氏道,“母亲,你看这三妹妹到底是好,还是坏。”
“傻瓜,”姬氏轻斥女儿,笑道,“哪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善与不善都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那我瞧三妹妹,不是个善茬。”
“你是个善茬?”姬氏发问。
“我,”阮琳瑜张嘴,想反驳,又觉得理亏。
姬氏笑了笑,“你自己尚且说不上善,还管他人好与坏。”
“三妹妹韬光养晦,故意把自己扮丑,难道不是想放长线钓大鱼。”阮琳瑜放下碗筷,拿帕子擦嘴,不依不饶道,“依女儿看,三妹妹的心机和二妹妹有得一拼。”
姬氏掀了掀眼皮,咽了口瘦肉粥,放下碗,看着女儿,开始说教。
“她一个内宅女子,心机了得又如何,左不过是想找个称心的婆家。她识时务,知道就算被世子看中,进了郡王府,到头也只是个妾,所以干脆不想攀高枝的心思。再说,她嫁的再好也就一般,如何能高过你去。你也是,身为嫡姐,整天怀疑这个妹妹城府深,那个妹妹不良善,你又好到哪去了。”
“母亲,”阮琳瑜不高兴了,拉下脸,“您怎么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女儿威风。”
姬氏慢悠悠擦嘴,徐徐道,“我只是就事论事,讲的就是一个理字。你没道理,我如今灭灭你,教你收敛做人,将来到夫家才能过得如意。”
“哼,就因为母亲事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得过且过,从不主动争取,我才,我才,”阮琳瑜想说母亲不主动,她想嫁入郡王府难上加难,又觉得女儿家讲这些有点不矜持,话到嘴边过了又过,最后还是吞了回去。
姬氏看了女儿一眼,自己肚子里出来的,有几根弯弯肠子自己还不清楚啊。她是不点破,省得被女儿缠上,又开始不依不饶。
和世子说了几句话,姬氏大概模清这位尊贵外甥的性子了。
看起来温文有礼,实则难以亲近。皇家与生俱来的高贵身份,骨子里就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睥睨淡漠,俯视众生,把自己端得无比高。
这样的人,点头之交可以,想成为莫逆之友,难。
越傲的人,择亲越挑剔,姬氏想想阮家,再看看女儿,摇头又摇头。看家世,看人,没有一样能吸引世子的。
世子来阮家,究竟所为何事,姬氏百思不得其解。想问阮智贺,阮智贺肯定眼珠子一瞪,斥道,“妇人不得干预外事。”
姬氏不去讨嫌,反正男人肯定会告诉婆母的,胳给婆母请安的时候,再探探口风。
阮琳琅回衡园时,路过裴氏院子,几乎不假思索,抬脚就进了院子。
裴氏弄了一堆花枝,修修剪剪,插到桌上白地粉彩花蝶扁方瓶里。阮琳琅帮忙插花,兴高采烈。
“母亲的办法真管用。八字粗眉,脸上粉彩稍微涂浓,装呆,世子看了我一眼,就嫌弃得再也不看第二眼了。”
琳琅撇撇嘴,哼道,“以貌取人,我才不稀罕。”
“明眸善睐,顾盼遗光彩,娥眉淡扫,娇横远岫,光是这眉眼出众,灵动有神,容貌便可大添光彩了。女子为悦己者容,展现美貌,只在恰当的时候,若动辄花枝招展,招来的是福,反倒是祸端。”
裴氏是吃过亏的过来人,深以为大戒,教育阮琳琅时更是不遗余力地反复强调。
琳琅点头,悉心聆听教诲。
过后,琳琅说起花园趣事,裴氏含笑听着,时不时插入一两句话,发表意见。琳琅说到倔书生时,裴氏微微皱眉,只道,“威武不能屈,此人品性尚算方正,只是性子过于古板,不知变通圆润。若他日真有所成,一举中第,谋得一官半职,这样的性情,反倒容易吃亏。”
“是啊,谁若嫁他为妻,真不知道是享福,还是受罪。”
旁人的事,说笑两句,带过就不提了。琳琅拿了根长长花枝,凑鼻子闻花朵的芬香,嗯,真香。
“你四妹妹倒是难得,竟然也会为外人仗义出头。”
裴氏意味深长的说道,琳琅正赏玩花朵,没仔细听,只是习惯性的点头嗯了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