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赵亦中上小学一年级。♀
爸爸开的照相馆也早已开始涉足婚纱摄像。这一年,爸爸在这一行上还获得了地级市的一等奖。一个乡镇的摄影师获得了地级市的一等奖,这件事引起了同行的注意。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很多外地人前来找爸爸交流学习。
那个年代,婚庆摄像在那个地方算是一个新兴事物。爸爸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模索找到了一个成功的模式。而那一盘结婚录影带也成了地级市的一个典范。其实,对爸爸来说,他更想从别人那里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可这一次得奖,爸爸的录像模式却成了别人的学习方向。爸爸对这件事,既有骄傲也有遗憾。
得奖之后,爸爸的很多同行朋友和亲属都劝爸爸离开乡镇,劝爸爸去市里发展。然而,那个时候,盖房子借的钱还没有还清,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爸爸几次考虑下,都没有下定决心带着一家人去市里发展。很多年后,爸爸对此也颇为惋惜与后悔。
爸爸打出了名声后,周围乡镇有结婚的,家里条件也不错的,都纷纷来找爸爸拍摄结婚录像。有的时候,爸爸一天就要为三家同时拍摄。为了保证质量,爸爸其实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可架不住喜主的再三要求。
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本着负责任惮度拒绝了后来者,可人家喜主以为爸爸是嫌钱少。这些人家便开始主动加价,有些家里开着厂子的喜主,更是放言,只要爸爸辞了前一家,不管出多少,他们都会请爸爸去。甚至,有些颇有实力的家庭,主动跑到前一个喜主家劝说。
可爸爸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为了能照顾大家的感情,爸爸最终决定同时拍摄。农村婚嫁迎娶,讲究吉时,会找专门的风水师傅算命。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已经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改革开放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十几年了。那些家里颇为富裕的,尤其是开着厂子当老板的,渐渐的也就对结婚的那种吉时观念淡了许多。♀爸爸为了拍摄效果,为了责任,为了口碑,为了不辜负喜主出的钱,他不得不希望同一天的其他喜主在过门时间上错开。
这人真的很奇怪。有些时候为了一件事,他会一犟到底。但有时,却又会自行改变。
这些同一天找爸爸拍摄录像的喜主,就非常默契的错开了过门时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爸爸能够为他们拍出一个好的录像。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
从那年开始,爸爸的作息时间变的越来越少。最多的时候,是一天为五家拍摄。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为两家拍摄。爸爸每天都忙的不见踪影。
赵亦中每次放学回家,基本很少见到爸爸,因为爸爸正在别人家工作。每天早上也很少见到爸爸,因为爸爸早就到别人家工作了。
有些家庭为了让爸爸去给他们拍摄,竟然不惜把过门时间提前到早上8点。碰到这种情况,爸爸不到4点就起床开始准备,不到5点便已经从家里出发。
那个年代,拍摄录像还没有数码带,用的还是最早的录像带。一台机子几斤重,一扛就是一整天。爸爸的肩膀从那时起便开始承担工作的重担。有一段时间,爸爸平时不工作的时候,肩旁都是一边高一边低。后来,爸爸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纠正过来。
那个时候,也没有刻录VCD或者DVD的事情。大部分人还不懂得什么是电脑。更不用说什么刻录软件,后期合成什么的。所以,那个时候要拍录像,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之所以说麻烦,是因为爸爸对工作非常认真。他追求效果,追求质量,追求责任。
爸爸认为,别人既然找到了你,那就说明人家信任你。为了这份信任,爸爸付出了太多的休息时间。
爸爸年轻时是搞音乐,走文艺的。所以从开始的时候,爸爸便给自己的录像加上了配乐。♀那时没有后期合成,所有的配乐都是现场完成。过门用什么音乐,拜天地用什么,闹洞房用什么,等等等,每一次出发,爸爸都会带着一个手提箱,手提箱里装满了二十多盘磁带,还有许多的电池。
出发前,爸爸会将这些磁带一一检查一遍,找到需要的曲目的开头。工作的时候,爸爸便按照预先的计划,根据不同的场景,选用不同的音乐。这样的工作量,若是只有一家一家还好。碰到那些有许多家的,爸爸的工作就累多了,也麻烦了许多。
两三家一起拍,爸爸有时候根本没时间吃饭。妈妈担心爸爸的身体,在爸爸临走前,给爸爸下碗面条,垫垫肚子。也许,这碗面条,就是天黑前,爸爸能够吃上的唯一一碗热饭了。有些时候,爸爸晚上十点多回来后,还会让妈妈再煮一碗面条给自己吃。
爸爸告诉赵亦中,那些同行为什么要来咱们家,他们究竟想要向自己学什么。其实,他们就是想学这配乐的事情。结婚录像需要拍什么,需要记录什么,这些在带子里一清二楚,他们想学,很容易就学到。可这配乐就没那么简单了。除了配乐,就是字幕了。
没有后期合成,配乐和字幕成了老大难。这些东西,在赵亦中眼里并不是秘密。那个时候,赵亦中还是欠缺了些。现在再想起,赵亦中觉得,爸爸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是因为他的那种难以言喻的责任感,那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决心。
爸爸虽然很忙,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大多数时间,爸爸很难见到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或者,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在睡觉中。爸爸在工作上负责任以及严谨的作风,在生活上也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
每年响的时候,是结婚最少的季节。在这段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爸爸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度过。这段时间,赵亦中过的既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的是,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不高兴的是,爸爸很难有笑容。赵亦中面对爸爸,心中还是恐惧居多。爸爸的心思,大部分都花在了工作上,或者说他是想多赚些钱,好养家糊口。所以,爸爸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不会多说什么。需要说的时候,也就成了批评和教育。
那些小孩子的心思,小孩子的玩闹,爸爸没有时间多管什么或者去参与其中。这样的情况,就让赵亦中觉得,爸爸是一个严肃的人,是一个只会批评的人,是一个不会表扬自己的人。
面对爸爸的批评与教育,赵亦中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做的还不好,总觉得自己很差劲。然而,赵亦中却非常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可惜的是,爸爸肯定的时候太少了。为了让爸爸表扬,为了让爸爸满意,赵亦中谨记爸爸说的每一句话。爸爸不让他撒谎,他绝不说谎。爸爸让他听老师话,他绝不违抗老师。爸爸让他认真完成作业,他绝不敢马虎。爸爸不让他看电视,他绝不敢去打开。
赵亦中每天回到家,必须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完成作业后,才能吃晚饭。吃完晚饭后,爸爸不允许看电视。赵亦中只好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着课本,按照爸爸的要求去预习或者复习。
在爸爸的要求下,妈妈一般也不会带头违抗。
家里的生活,太规整了,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没有意外。
赵亦中其实蛮想有个人陪自己玩耍的。可惜家里除了二姐就是大姐,二姐跟大姐一个屋,而赵亦中自己一个屋。去找二姐,虽然也可以,但时间不能长,不能玩耍。爸爸或者妈妈,一定会看着自己的。赵亦中早早的就在心里产生了这种想法。
轮到放假的时候,赵亦中并不觉得有什么好高兴的。或许也能有那么一丝兴奋。
星期六只放半天假,星期天可以有一整天。放假后,赵亦中除了每天顶多一个多小时的玩耍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客厅里。这个时候的客厅不会有什么人。顶多就是爸爸妈妈在,二姐待在大姐和她自己的房间里。赵亦中累了,便会隔着客厅的窗户,向外面望。
外面不时的有一些客人,他们或许是来照相,或许是来取照片。赵亦中会看着他们来回走动,或者听着他们说的话。这个时候,赵亦中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他觉得,这么看着会让自己很开心。有时候,赵亦中还会趴在窗户上向外寻找爸爸或者妈妈的身影。
有些时候,赵亦中会觉得不安。比如,客人在喊“有人吗?”,“老板娘,快来!”,“老赵呢?”,“快点儿,我赶时间。”等等。又比如,赵亦中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听到妈妈或者爸爸说话的声音。
这种时候,赵亦中会焦急爹在窗户上向外寻找。有些客人看到小孩子,会想逗一下。他们看到赵亦中后,有时会突然从赵亦中看不到的方向,一下子伸出自己的脑袋,双眼瞪着赵亦中。这时,赵亦中的心脏总会漏跳一拍,他会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下来,远离窗户。有时,赵亦中也会摔倒在椅子上,然后落到地上。
其实,椅子前面还有张桌子,就在窗户下。可桌子上摆放的都是爸爸妈妈工作用的东西,爸爸妈妈曾告诉他们不要动桌子上的东西。赵亦中要做一个好孩子,所以他不敢上桌子,只好站在椅子上,用手小心的在桌子上找个空闲的地方撑在上面,探着脖子,向外面急急的望着。
赵亦中望一会儿后,便又赶紧的再去读书,作业早就被他做完了。在爸爸的要求下,赵亦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他会在老师安排下作业后,第一时间将它完成。因为只有完成作业,爸爸才会允许他们有时间可以玩耍。
有些时候,赵亦中甚至选择在学校完成作业。有一段时间,赵亦中每次放学都不会立马离开,而是先完成作业。后来,这事被爸爸妈妈察觉了,他们担心赵亦中的安全,便不允许他这么做了。好在那时候才刚刚上学,作业并不是太多,赵亦中也不是笨蛋。
赵亦中急于回去读书,不是被客人吓的,而是他担心自己被爸爸妈妈发现。他担心爸爸妈妈说自己偷懒,说自己不听话。所以,他每次都小心翼翼的偷望一会儿,便赶紧回去。
但是赵亦中心里其实蛮羡慕外面的客人的,因为他们当中也有一些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照相,玩耍。
可自己呢……爸爸妈妈在忙,自己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唯一的玩伴儿……没有玩伴儿。自己面对的只有家里这几个人。
没有男孩子,只有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