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有两种心情,一种是神清智爽,看完了就看完了,该干什么去还是干什么去,丝毫不入戏,不为人物命运担心;另一种是看完后心情郁闷纠结,一头脑热,赶紧的哀求明月,发些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天真的留言,更糟糕的是为着人物命运弄得自己神魂颠倒,干活老走神、发愣。下午去上班,本应是进入需要收心神的工作状态,却该死的不可抑制地冷不丁地走神发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工作性质,否则真的要玷污了这个工作的神圣性质。
下班后,我就想为什么那么为穆妍的命运心焦,好像比对一般的女主更多些焦虑,想来想去,恍然到原来我们都希望爱情的双方是在阳光下,全身心地灵肉结合地没有挣扎地彼此相爱,可是这篇小说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满足这点,而且让读者更为牵挂有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最初为穆妍惴惴不安的是因为莫对穆的“*之爱”,从其发生来说,*之爱不是来自双方长期深入的互相了解与感情的逐渐培养,不是建立在思想、志趣的契合基础上,而往往是仅由外貌的相悦而迅速引发出来。从投入来说,在*之爱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严肃的思想与认真的考虑对情感躁动或本能运作的约束,也不存在对任何后果(不论是社会道德的还是个人生活)的顾忌,双方都似乎把眼前的情事当做一场愉快的游戏,但求尽兴而已。尽兴之后,则往往是并无牵挂的分离。*之爱的实现,缺少不了必要的聪明与机巧,这一点,明月在描述莫的那份对女人不可一世“诡异的”的“坏坏”的劲头上没少花功夫。而且小说明确交代莫对穆妍最初的感受不过是份消遣。这怎不让读者为妍穆这样一位大学二年级的青涩女子的命运郁闷纠结?
第二,读者看见方茜文,总是有些发怵,我想理由不外乎是担心出现“本土之爱”战胜“异域之爱”的悲剧。对于莫这样一位出生豪门,拥有财产与事业前途的青年男子来说,如果与方结婚,他们的爱便是一种正常的、本土的爱,因为他们同属一个社会层次、同一个文化教养层次;相比较,莫与穆妍的爱情则是一种非常的、“异域”的爱,人们会担心因为两人之间巨大的差异(无论社会层面还是文化教养层面——这里单指家庭文化教养)、不协调与矛盾的扩大而酿成一种悲剧。从生活常态看,人可以在异域中悠然忘我一阵子,但终究还是需要在本土上定居安命的。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是务实的爱情取得胜利发展为合法的婚姻,然而,在人的回忆里,浪漫的爱情,则往往又格外得宠,总要取得某种补偿。目前莫想到穆的时候内心的那份失落和疼痛是否应该可以归结为人类爱情婚姻心理的一例呢?面对穆与莫之间的巨大阶级差异,读者总是会想当然地认为莫与方的务实之爱会得到实惠,会高唱凯歌,可因为是言情小说,读者还是想给予莫与穆后来可能产生的带有浪漫情调的爱更多的同情,并希望他们的爱能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