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演义 田单牛阵复齐国  ,王建无能被秦灭

作者 : 陈纯纲

??却说齐为东方大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所谓四塞之国也。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自桓公称霸以来,到田氏代齐,三传至威王败魏桂陵而益强,首称王号。经宣王至湣王齐之强,天下莫能当。然昔日桓公之霸,救燕伐山戎,为其辟地五百里,燕始强大。至湣王之时,燕国内乱,却听孟轲之言,乘危出兵,燕王哙死,燕国几灭。故此桓公强而诸侯喜,湣王强而六国忧。终于六国人人自危,公元前284年,在燕国鼓动下,公元前284年,秦、楚、魏、赵、韩、燕六国各出锐师,组成空前联军,由乐毅率领六国联军大举讨伐齐国。以报30年前齐趁燕国内乱出兵燕地之仇。综观战国合纵,就是后来东方伐秦,也从没如此齐心协力之,这一切都因为齐国强大的令人恐惧。

??六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军在聊城打破齐军主力后,五国罢兵,燕军继续东进,攻破临淄,短短半年间,齐国七十多座城市纷纷陷落,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孤城。

??眼看形势是一片大好,岂料莒城却是坚城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齐襄王在莒城统帅齐军抗击燕军,燕军数攻不克,燕军攻打莒城数年不能下,不得已,于是到即墨城下来试试运气。即墨守将战死后,城内百姓觉得田单有统帅的才能,于是推举他担任将军。齐襄王也派使者告诉田单,授予他军政全权,让他全力抗燕复齐。田单很受军民爱戴,在乐毅进攻下坚守了两年。躲在盾牌后面的人是永远无法击败对手的,相反,被击败的威胁则是时刻存在的,如果不出变故,田单的最终命运是为乐毅所俘虏。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不是很信任乐毅,听了乐毅想做齐王的谣言后,就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了乐毅。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两个地方。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就是齐襄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儿乱了起来。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叫做田单,是齐国田氏族的远房本家。齐湣王的时候,田单在临淄担任管理市场的小官,没有名气。燕军攻齐时,齐军节节败退,齐国百姓在混乱中争相逃命。田单让族人把露在车轮外端的车轴锯短,再包上铁皮。在夺路逃难中,因为车轴短又有铁皮保护,田单族人的车子保持完好并顺利逃到即墨。而其他人由于乘坐的车子车轴太长,以致于互相冲撞,轴断车毁,成为燕军的俘虏。鉴于此,即墨城中人认为田单有计谋,让他做首领领导他们抗击燕军,保卫即墨城。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吗?”

??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队真的创起坟来,可怎么办呢?”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还用木棍把两头或三头牛的颈项连在一起,并在外沿用枷子从两侧夹住。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伙儿睡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队自己乱窜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儿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

??齐襄王五年(前279年),田单赶走了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以后,田军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主持朝政。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因田单光复国家有功,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却说荀子15岁就来到了齐国,之后又先后两次来到齐国。荀子首次来齐是在齐湣王时,但此后不久,因战乱离开齐国前往楚国。齐襄王从莒城回到临淄复国后,吸取齐湣王的教训,又招集亡散的学士,重整稷下学宫,恢复了稷下学士的列大夫职位。荀子这时再次回到齐国。不仅参加稷下学宫的恢复重建工作,同时,由于田骈等老一辈的学者都已死去,慎到、接子等稷下旧人又都离开了齐国,荀子凭他的学识和才德,在复办的稷下学宫中“最为老师”,成为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先生,一直到他最后离开齐国。荀子曾经三次担当学宫领袖的重任,作为稷下列大夫之首,成为荀子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

??齐襄王再度中兴稷下学宫,尊儒重士,是值得称道的。

??齐襄王身边有9个宠臣,嫉妒田单功高位尊,想方设法企图谋害田单。于是,他们就相约一块去见齐襄王,让齐襄王派田单的好友貂勃出使楚国。貂勃到了楚国以后,楚王留他饮酒,数日未返。这9个人又去对齐襄王说:“貂勃到了楚国竟滞留在万乘之国不赶快回来,这不是倚仗着田单这个硬后台吗?况且,安平君田单对大王也太不讲君臣之礼了,一定是没怀好意。他在国内收买民心,赈济贫困,对人民广施恩;在国外收买天下有才能的人,暗地里拉拢诸侯中的英雄豪杰。他是在准备谋反,请大王仔细观察,作好充分的准备。”

??齐襄王是非不辨,听到这么多大臣都对田单不放心,便对田单失去了热情。有一天,齐襄王对身边大臣说:“召相国田单来。”田单察觉到襄王对他不友善,就摘去帽子,光着脚,赤着上身来进见,然后退后一步请求死罪。田单的这一举动,反倒使齐襄王不知如何是好,赶忙让他退下。过了5天,齐襄王又召田单,不冷不热地对田单说:“你并没有得罪我,今后你只要尽到你的臣子之礼,我尽到我的君王之礼就可以了。”齐襄王虽然仍用田单为相,但对田单却不如从前器重,处处表现出对田单的傲慢态度。

??貂勃出使楚国回来后,齐襄王赏赐他一块饮酒。当喝到酒酣耳热时,齐襄王大声说:“叫相国田单立即到我这里来。”貂勃听到这话,觉得不对头,马上说:“大王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呢?大王与周文王比如何?”襄王回答说:“我不如周文王。”貂勃说:“那大王与齐桓公相比怎样呢?”襄王回答说:“我也不如齐桓公。”于是貂勃慷慨激昂地对襄王说:“我本来也知道大王不如齐桓公。然而,周文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为仲父。现在大王得到安平君,却偏偏傲慢地直呼其名。况且,开天辟地以来,有了人类以后,这些作为人臣而建立功业的,哪一个比安平君的功劳更大呢?再说,当初大王不能守护先王留下的社稷,燕军袭破都城临淄,大王逃亡了。安平君靠着惊恐万状的即墨军民和残兵败将7000人,擒杀了燕将骑劫,收复了齐国的千里失地,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大王想一想,在那个时候,如果田单自称为王,没有人能够制止他。然而安平君能恪守君臣之道,正气浩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迎接大王和王后返回国都亲理朝政。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人民已经乐业,大王直呼田单,这是连小孩子也不会做的。大王若不赶快杀了那9个谗谄佞臣,向安平君谢罪,国家就危险了。”貂勃的一番肺腑之言,大大刺激了齐襄王,齐襄王考虑再三,不得已杀掉了那9个佞臣,并驱逐了他们的家眷,赏给了安平君万户的食邑。

??从此,齐襄王仍与田单的关系不冷不热,田单也得过且过,苟且偷安。齐襄王也是一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不做长远打算,终日碌碌无为。

??襄王十四年(前270),秦军进攻齐国的刚寿。十九年,襄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建即位。

??这齐襄王陈(田)法章乃是大唐御赐义门陈氏68世祖——

??湣王子襄王,六十八世祖。

??全赖火牛阵,田齐得恢复。

??齐襄王共生五子:嫡长太子田建、法氏、田假、田间、田角。

??周赫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嫡长子齐王建即位,因其年少,国事皆决于其母君王后。是时秦赵战火又开,赵连亡三城。赵因孝成王新立,也是太后用事,秦乘机急攻,赵只得厚着脸皮向齐国求救。最后经过一翻讨价还价,以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外加车百乘入齐为质,齐国始出兵援赵,秦遂退兵,两国和好。

??齐王建六年,秦赵喋血长平,对峙业已三年,齐楚本欲出兵救赵,秦国闻知,扬言谁救赵国,秦必攻之。齐自复国二十年,近十年来边境久无征战,君臣早已不知何为兵戈,那想与秦为敌,遂不救赵。时赵国无粮,请粟于齐,本以为赵为齐国东方屏蔽,唇亡齿寒,不会见死不救。那知道齐王建高据庙堂,一口回绝。齐国上下只有谋臣周子还算清醒,上言指出:“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救赵为义举,又可退秦而扬齐国之威名,一举两得,岂可因为吝惜粮食而不行此道?”本来齐国可借此事,再度显强齐之名,可惜耽于安乐的王建根本听不进去。其后,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公元前257年,魏楚合纵救赵,秦兵大败,事后魏向东灭卫,楚向北亡鲁。公元前250年,燕取齐国聊城,由于齐王建不救赵国之事,魏楚更是老实不客气。魏国东攻平陆,楚国也进攻齐之南阳(齐淮北、泗上之地)。幸得田单犹在,魏楚终于退兵,又得鲁仲连遗书燕将,陈说利害燕将罢兵弃聊城而去。

??齐王建十六年(公元前249),齐国一代贤后君王后去世,君王后在时,齐国与秦相交比较谨慎,不失信于诸侯。君王后一逝,齐王建就立佞臣后胜为相,秦国乘机大肆贿赂后胜,胜之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宾客归来俱成秦之间谍,众口纭纭大说秦国好话,劝说齐王放弃合纵入朝秦国。时有贤臣劝说齐王:“齐如于秦交好,而韩、周、赵、魏亡之后,秦东面而伐齐,齐安得救?”但是齐王并未听从良言,反而决定入朝秦国。、

??齐王建二十八年(公元前237年),齐王至秦国入朝,昔日楚怀王入秦,一去不返,可是这次秦王政却置酒咸阳设宴款待,宾主尽欢而散。齐王回国之后更是信任后胜之言,那知秦国就是看在你是个糊涂虫才让你回去的。从此齐国干脆封锁了西面边界,不修攻战之备,更不助五国攻秦。

??齐王建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国灭赵。三十八年,秦军破燕都,次年,秦灭魏。四十二年,秦国灭楚。四十三年,俘代王嘉,杀燕王喜,灭燕。十年不到,秦得以灭五国,全在齐王建坐观成败,见五国灭亡而不救。

??五国已亡,齐国形式岌岌可危,可齐王建却还似一木偶,毫无所觉,竟然准备再次入朝秦国。车出临淄西门雍门,雍门司马见势不好,横戟挡住车前,大声问道:“齐国之所以立大王,是为社稷?还是为大王?”齐王回到:“是为社稷。”雍门司马又问:“既然为社稷而立大王,大王何以抛弃社稷而入秦?”齐王建方才醒悟,还车回宫,为君四十余年,总算听了一次良言。

??即墨大夫听到这个消息,以为齐王建终于开窍了,可以与其共谋,于是立即来到临淄进言:“齐国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此刻赵、魏、韩三国的臣子都不愿为秦效命,而在东阿、鄄城两地之间已有百数十人。大王如果收罗三国之臣,与之军队,就能收复三晋之故地,东入临晋关;楚国大夫不愿意事秦的,在城南之下也聚集有百数十人,大王同样给予他们军队去收复楚地,武关可进。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大王舍弃南面称王之机,甘愿西面而事秦,实在不足称道。”可是齐王检依旧象木偶一样没有听从这最后的良言。

??齐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燕之后,引兵取道燕山,望河间一路南行攻齐。齐国只防备西面边境,怎料秦兵自北而来,且齐自王建即位,四十四年,几不被兵革,安于无事,故此王贲由历下淄川,迳犯临淄,所过长驱直捣,如入无人之境。而秦将之中大破齐军的蒙恬正是昔日西入秦国的齐客之后,数十年后竟然以此形式重还父祖之邦,真是人生无常啊!

??秦王派陈驰诱使齐王建入秦,许以五百里之地封之,此刻齐王建若听即墨大夫之言,临危一搏,鹿死谁手还难料,可是到最后齐王还是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秦兵卒入临淄,和平生活了四十年的临淄之民没有敢反抗的。齐王建降,秦迁之共城。所以齐国人抱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及宾客的话以致亡国,人们编了歌唱道:“松树呢,还是柏树呢?让王建住到共城的不是宾客吗?”意思是痛恨王建使用宾客不注意审察。

??这齐王陈(田)建乃是大唐御赐义门陈氏69世祖——

??襄王子王建,六十九世祖。

??享国虽久长,降秦受羞辱。

??自陈完奔齐到秦灭田齐,传十六世,历四百五十一年,有四世大夫,五世相国,二世三任君侯,五世君王,田齐立国一百九十九年之久。

??齐王建共生三子:田升、田桓、田轸,田齐亡国之后,未知齐王建所生三子何去何从,请阅下回。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义门演义最新章节 | 义门演义全文阅读 | 义门演义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