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蜿蜒的小路一直走,这里虽然经历了九百多年的沧桑,却仍保存着原来的建筑风貌。这里的宅院多为明清建筑,砖雕门楼,古风悠悠。
不觉间到了一处所在,抬头看去,竟是苏婉口中的天孝德民间收藏馆。这是个典型的明代中晚期的建筑。走入馆内不觉迷失在诸多的艺术珍品中了。这里的瓷器非常多,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发出历史的光泽和古朴的神韵,让人目眩神迷。
陶瓷在收藏里占很大的比重,他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更为奥妙。要想了解陶瓷,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历史。
我们常说的‘五千年文明古国,亿万里美好河山’,说的就是我国的历史和疆域。提到陶瓷,难免要提到火,用火是野蛮到文明的一个过渡。我们最早用火只有两个目的,就是取暖和制熟。而用火的第一个成就是烧制陶器。距今大约一万年前,陶器是偶然烧制成的。烧制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能够用火烧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开端。
我们的祖先烧制陶器,只是一个偶然的发现,在用火的时候,人们偶然发现了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非常硬,人们就有意思的把这种黏土提炼出来,把它做成一个造型,搁在火上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东西就越完美。这就是陶器的发明。
陶瓷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
我们最开始制作陶器是制造一个容器,用来盛饭和盛水。但陶器吸水,水放到陶器里很快便干掉了。于是,我们的祖先便不断的改变它的吸水率,不让他太吸水。我们今天剩下的陶器痕迹就是花盘了,我们买的陶花盆是吸水的。陶器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
陶器的主要发现地,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的沿岸文化。而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则是长江流域文化。在仰韶文化里,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非常有名。马家窑文化里则有‘小口尖底瓶’。他们现在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小口尖底瓶’非常特别,它是一个提水的工具,是尖底,水从它的口中流入,当它装满水的时候,就立刻正了起来。这就是它的特殊之处。
没有纹饰的陶称为素陶,画有纹饰的陶器称为彩陶。秦兵马俑属于灰陶,也就是多了一道工序。就是在他烧制的最后阶段拨水闷制。这样硬度就会增加。
陶器在到了汉代以后,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釉彩里含铜,烧出来呈绿色,釉里含铁,烧出来呈黄色。汉代的文物距今有两千多年了,不管是汉黄釉还是汉绿釉,在地下长时间得埋藏,使它们泛着一种银色的像云母一样的光泽。
汉釉的出现,影响到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陶器。
瓷器是在东汉时期产生的,瓷器用的一定是瓷土,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镇的高岭土。我们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
我也仅是知晓这些浅薄的东西,看着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难免又陷入对这些知识的梳理中了。正看间,有人从对面走了过来,微笑着,我一看原来竟是苏婉。
“我猜你一定会来这里。”
有时候人的相遇相知真的是要靠缘分的,正如我和苏婉,不过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却又在下一个没有约定的时间里再次的见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