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西北百姓得知西北政府与满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都不由感到遗憾,为什么没有趁着大好机会推翻满清?
对此,西北政府给出的解释是,满清政府与列强勾结,西北政府被迫签订了这一条约。
好似这个条约,是针对西北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似得。条约内容公布后,西北老百姓倒是没闹什么事,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西北政府没打败仗,日子不会过不下去,谁会去闹事啊!
会闹事也就是那些中二年龄的学生,不过西北政府这一次成功的将他们的仇恨拉到了满清和列强身上。这转移仇恨的策略相当成功,所以这次西北的中二学生们也没有闹。
尽管结局在他们看来不是很完美,但是满清毕竟赔钱了。而且西北政府攫取了陕西、河套、察哈尔这些地区,地盘扩大了。
西北政府在条约签订后,随即宣布将在半个月后进行撤军。
实在是查抄的东西太多了,要运回西北还得花点力气。因此西北军的撤军速度不是那么快的。
沈凝云也坐着火车回去了,回去的路上,沈凝云正想着这些钱该怎么花。
捂在手上自然是不行的,那就是无效资本。中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因为钱都被那些老财主们捂在手上不进行流通,流通即是消费或者再投资。但是那些老财主们即使是投资,也多是投资土地,或是放高利贷什么的。
投资铁路依旧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随着西北商业的发展,西北政府也需要一批远洋商船,这些远洋商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是有很高盈利的。
不过西北政府在造船业方面的发展还不是那么方便,毕竟造船要放在沿海,造船厂的相关配套工厂离的比较远。
想到这里,沈凝云按捺住了发展船舶制造业的,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要想发展船舶制造业,把造船厂放在德国佬占据的胶州湾并非长久之计,除非能占领胶州湾,不过这得等机遇。
西北政府,此时很迫切的需要占领一个出海口,而且最好是经济发达,又有深水良港的出还口。
因此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得延后,目前还是以储备技术、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至于船嘛!等战争爆发前去租呗,到时候战争爆发了再转手一租,那就全是银子。
再则西北钢铁产量,无法支撑两边大规模碟路、船舶建设活动。
西北军应该先保证中国成为一个陆军强国,再寻求海军发展机会。因为陆地上的冲突将比较多,首先一个占据着朝鲜的日本,再则一个是将崛起的苏联。同时要向外扩张的话,印度、中东都是可以从陆上打过去的。
海军也要有,但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需要担负起海岸防御,以及用于收复台湾的需要。但核心还是陆军、空军。
理清了这个顺序,沈凝云一回到兰州,立即制定了一个新的工业发展计划。
首先在钢铁冶炼方面,再次加大建设规模,开始建设日产1000吨级的吹氧转炉,而且将是一年建设两座。
之前的计划是,每年建设一座日产500吨级的吹氧转炉,建设到07年是第二年,两座500吨级的转炉已经建设完成。计划是在1910年形成260万吨的钢铁产量。
沈凝云没有对之前的计划进行修改,因为改建1000吨级的吹氧转炉建设速度更慢,周期更长。一座转炉要建好,起码要一年多的时间。因此沈凝云还是保留着之前日产500吨级的吹氧转炉,新增加的1000吨级吹氧转炉,同样计划建设5座,年产钢铁可以达到36万吨,5座转炉就是180万吨的钢铁产量。
此时西北政府因为大捞一把,所以突然间财政无比充裕。因此这个钢铁建设计划,将在三年内完成。
到时候西北的钢铁产量将增长到440万吨的规模。
这也就意味着,到1910年,西北每年在军工业、铁路、船舶、机械、制造业、建材等等方面,得消化掉440万吨的钢铁。
此时的西北经济,已经具备一定底子了,因为纸币发行了不少,摆月兑了因贵金属不足而引发的通货,资金链很强大的。
这样强大的资金链,足以支撑消耗掉440万吨钢铁的投资建设活动。
不过西北政府的这种强大的资金链,一定程度上来说又是脆弱的。因为西北采取的是金圆券制度,相当于一旦资金大量外流,贵金属跟不上供应,则会造成纸币迅速贬值,从而资金链断裂。
贵金属外流,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四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一是资金抽逃,如本土富豪抽逃资金移民海外。二是外资抽逃,导致贵金属外流。三是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导致贵金属外流。四是大量的商品进口,从而导致贵金属外流。
本土商人抽逃资金,在西北不太可能。因为西北的地主、商人绝大部分都加入了财团,已被绑在了一辆战车上,西北政府也不会胡乱对他们开刀。再则,西北生活水平也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有所提高,在西北有水电洋房,也有家庭汽车,吃穿供应更不愁。子女教育同样没问题。相当于西北有钱人,多数都被团结在了一起,抽逃几率很小。
外资抽逃方面,德国佬之前是想来西北投资,想与西北政府合资开办企业,但是被西北政府拒绝,沈凝云没有引狼入室,因此西北地区没有任何外资企业存在。
三是对外投资,此时西北政府的对外投资很频繁,规模也很大。但是随着西北银行开遍中国各大主要城市,西北纸币也被接受,因为老百姓发现西北纸币可以买东西,西北在各省开设的商铺、货栈等等都是承认西北纸币的购买力的。从而引发了钱庄也承认西北纸币的购买力。再则西北商品有不少出口,洋人拿着西北纸币同样也可以买东西,因此各洋行也都承认西北纸币的购买力。
四是大量进口商品,西北此时并没有进口太多的商品,主要就是进口一些木材、粮食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是没什么技术性的低级产品,价格并不贵。随着西北农业的发展,粮食都不需要进口了,木材方面随着热河地区的林区投资陆续完成,也不需要进口多少了。
另外西北政府还进口一些棉花,但加工之后却是转手出口出去。
机械设备的进口方面也开始减少了,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北机械制造业规模年年暴增,对于培养机械设备制造人才,西北政府是不留余力的。低级产品已不需要德国生产,西北政府有大量的中低级技工和先进制造技术。高级的精密制造业,西北政府也有了一批高级技工,精密程度比德国还高。
此时西北精密制造业,基本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进口对于西北政府来说并不多,倒是出口非常多。年大量的商品都在出口,每年不仅不会造成贵金属外流,还能流入一大批贵金属。
西北中央银行印刷了比贵金属多几倍的纸钞,也正是出于这样条件才玩得起,如果像日本那样什么都要靠进口的国家,自然是玩不起的。
西北有这样的资金链支撑,完全可以构成一个完美的循环,每年消耗掉440万钢铁并非是一个不可完成的指标。
“如果两年内橡胶股票会引发投资热潮,那么世界经济局势必然是非常良好的,西北工业的快速扩张是有其利益的。但是两年后橡胶股票崩盘,必然将引发世界经济危机。到时候各国市场萧条,世界经济陷入低谷。然后四年贷款一到,欧美资本完成收割,正好是1914年,从而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接下来,西北工业也就只有不到两年的扩张时间,两年后必须要采取收缩策略。”沈凝云却是思考着世界经济局势的问题,作为一个还不能左右世界经济局势的财团来说,如何给罗斯柴尔德财团号脉是一大关键。
企业能否生存,其核心竞争力及其管理固然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但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还是看清经济趋势,繁荣时全力扩张,萧条时全力收缩,才是其长存的秘密。欧美很多资本家族,之所以能存在上百年,就是有专家在给他们预测经济走势。
两年的经济局势是很良好的,但是两年时间短了点。要想收缩的话,顶多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可以进行扩张。西北工业因设备先进,是绝不可能卖给外资进行收缩的。因此西北工业的全力扩张是存在一定市场风险的。
“但如果能在国际市场上浑水模鱼,再捞上一笔的话,西北工业就算扩张得再厉害,也是可以支撑过去的。到时候就算是没有足够的市场,西北工业也可以转为生产军工业和大规模的内部建设,从而消耗掉其产能。”
沈凝云想着,写下了西北工业的发展路线。
两年,以发展出口型工业为主。首先在中国市场,以低级商品为主,从而收复本土商品市场,遏制因洋货的输入而导致的贵金属外流。在海外市场,则大力出口军火、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照相机、无线电台、录音机等商品。一年半之后,收缩部分产业。
两年后,则转为内部建设和军事建设,从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拉动内部经济,经济以发展内部市场为主。
铁路方面,则大力修建陕西、新疆、河套、察哈尔的支线铁路,从而形成一个密集碟路网络。
战略铁路方面,沈凝云决定开始修建青藏铁路,尽管海拔比较高,但还是能修建的,只是速度慢一些,可以慢慢修。一年修不成,修五六年总是能修成的。
同时明年通往四川成都碟路即将通车,沈凝云决定将建设四川支线铁路,四川是天府之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同样不少。即可以为西北提供原材料供应,也可以为西北提供商品市场和足够的劳动力资源。
当然,四川作为中国的省份,不能用殖民手段去对待,也可以在四川建设工厂,发展四川的工业。
西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如果四川的交通能改善,将工厂转移一部分到四川是势在必行的。
这些铁路修建出来之后,中西部的交通条件就大为改善了。
另外公路修建也提上了计划,西北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必然要有公路才行的,因此西北的公路建设也要开始了。
1907年,对于西北来说,最大的工业突破就是大型收割机生产线的建成,这意味着西北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滇高。
耕地可以用畜力,但是收割就用不上畜力了。所以收割机的出现,使西北农业在收获时节就不用雇用大量临时工人了。
摘棉机、播种机、耕耘机这些农机,也都按照沈凝云画出的图纸进行制造和建设生产线,两年内可以实现这些农机的生产线投产。
农业上的生产力进步,将使西北工业彻底第飞。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沈凝云又画出了铲车、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图纸,西北制造业开始向重型装备制造发展。就西北重型装备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西北政府决定采购一批德国重型装备制造设备,从而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制造。西北工业一个升级阶段,如果升级成功,制造那些超大口径的舰炮、岸防炮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工业制造,是沈凝云擅长的领域,升级成功基本没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沈凝云想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必须是领先于欧美的,技术理论等方面他不缺。
制定下了发展计划,沈凝云把这个发展计划交给了他老爹审批,沈进文看过之后,问了一大堆问题,然后通过了审批,西北军刚抢到的银子,立即就这样被有计划的花了出去。
沈进文则决定每年增加1000万元的教育拨款,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军事方面,西北政府决定将军费提高到4000万元。
此时的西北税收,已经快速增长到了每年三亿元的规模,而且没有太多外债需要还的,德国佬的借款以及俄国碟路借款都还期,每年只需要支付利息的钱,本钱则是别想让西北政府还的。
更赚钱的还是西北集团,一年的盈利已经突破了十亿银元,同时西北老百姓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
西北的经济实力,如果算上西北集团的话,已远超满清政府。
西北政府现在不缺钱,除了抢劫了一笔钱,同时西北集团还是可以借钱给西北政府的,西北政府就算是财政窟窿再大也能补上。当然西北集团的钱,还是要拿去投资的。
四千万银元的军费,相比日本两亿元的军费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西北军事还是一定程度要为教育和实业让步的。
军事救国是必须手段,但也是不可轻启的终极手段。军事实力,又是依附于人才与工业的。
先把人才和工业的规模做大,同时做好军事核心,到了要打的时候就果断的打,打上一场大的。
陆军规模,定为35万,也就是扩编20万,除了收编的15万新军外,还将新增5万兵力的编制,总计编练25个师,3个**骑兵团,20个加强**营,还有一个亲军营。
**骑兵团以镇压西北分裂势力为主要驻扎目的,20个加强**营则是派驻满清统治下的各省,以保护西北商业活动,同时兼以剿灭各省土匪。
沈凝云则正式军界,直接升任实验师师长,并带领亲军营。
实验师的组建工作也立即展开,按照沈凝云的要求,实验师编制为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陆军航空兵团,同时还成立了一个118部队。
118营,是一支生化部队,主要对芥子气的使用进行实验,并研究新型毒气。
谁也不知道,此时刚计划组建,没不见影子的118部队,是后世中国最为臭名昭著的部队,这支部队在历次对外战争中皆有一定程度甚至是大规模的投入作战,在日本犯下了累累罪行。
后世德国政府指认,根据德国解密档案,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芥子气,是1900年与西北政府交换所得,芥子气是中国人发明的。对于德国政府的指责,后世的中国政府极力否认,声称芥子气是西北政府从德国那里交换来的,发明芥子气的是德国人。
实验师可以说是西北军的一支探索陆军新技术、新战术的部队,因此这支部队的军费是敞开供应的,所有新型装备,就算是成本较高也将进行装备。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