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前线一场快速而紧凑的激战后,中英双方进行军的部队都累垮,短时间无力发起进攻.
密支那南线阵地和半个城区到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密密麻麻的双方官兵的尸体和袅袅硝烟在告诉人们这里经历一场惨烈的血战。
英缅军临时指挥部内气氛压抑。
袭击密支那失败对英缅军而言意味着什么?指挥部内的军官都很清楚。部队的进攻和防守完全是两个概念,进攻的消耗那是远远大于防守,兵力伤亡也同样如此。如果拿下密支那,那么英缅军依仗密支那防守,压力会减轻很多,即便是中英枪支弹药口径规格不同不能使用,然而密支那的军火库还储备其他大量的物资、如手榴弹、迫击炮弹等。
有安某低声埋怨:“如果不休整就直接进攻,也许已经拿下了。”
参谋长奥利费少将看了一眼脸色极其难看的丹纳特上将,对着一干军官喝道:“混蛋,你们懂个屁。你们以为这是小分队作战吗?我们这是攻击整整一个团防守的军事重地,工事密布,守卫森严,而且已经惊动了对方的岗哨。当时就立即投入进攻?一次姓能投入进攻的部队有多少?一个连还是一个营?而中国人却可以在他们的工事后面认认真真的瞄准射击,进攻部队就会全部死在中国人的阵地前!接着呢?一个营一个营的投入,送去给中国人屠杀吗?这种情况下,一个小时的休整是必须的,不仅让部队官兵恢复体力,同时还能有效的集结部队,集中力量发出全力一击”
“好了!”丹纳特上将打断参谋长奥利费的辩解,身上透出的肃杀气息越发的凝重,用变得有些沙哑的声音道,“无论如何,我们没有攻占密支那,那就是失败。”
丹纳特的这话让指挥部的官兵、参谋都有些垂头丧气。想迅速再攻一次密支那,那已经不可能,毕竟能进行这样高强度急行军的部队极少。虽然他们后方的部队能增援上来,但是中方又何尝不是如此?
丹纳特努力挺直腰杆,大声道:“我们的失败,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战术失败,然而我们却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伟大胜利。”
丹纳特上将的话让指挥部中英缅军军官发出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胜利?见鬼,中国人的援兵一到,很快又会把我们包围。”
“是啊,见鬼的胜利。”
丹纳特上将自然也听到这些议论声,却宛如没有听到一般,用激动昂扬的语调大声道:“我们阿萨姆集团五十万大军已经开始对中国人盘踞在迪布鲁格尔一线的第一路军和布防驻藏军发动全线的猛攻。只开战以来,中[***]队快速推进,看上去是势如破竹,这就意味着后勤补给难以快速跟上,更何况中国人的主力部队装备的是自动火力,知道火力凶猛同时带来的恶果是什么吗?就是恐怖的消耗。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拿下密支那未尽全功,但是我们成功的将整片密支那卷入战争,几十万大军的相互拼杀情况下,也同样等于完全切断了密支那和阿萨姆方向的交通补给”
英军这样的老牌军队,部队的军官自然是经过系统教育,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场战争中方虽然准备比他们充分得多,但是准备也一样没有完成,否则不会每一路军其实就是一个集团军,如果本身准备是这样的进攻力量,那么干嘛不直接称呼集团军?显然中国的兵力部署其实远远没有到位。
中国阿萨姆第一路军加上驻扎部队一部,也就十六七万的兵力,在面临近乎三倍的兵力进攻下,弹药消耗绝对是无比惊人的,没了补给,中[***]队的自动火力就算再厉害,那最后也形同烧过棍。以英军的心理思维而言,三倍的兵力就从来没有想过会失败,既然必胜,那么就等于把他们英缅军和阿萨姆集团连成一片,再也不用担心被围歼。
一时间,随着丹纳特上将的讲解和鼓动士气,司令部军官参谋们的士气顿时昂扬起来
南京国防部的指挥大厅内灯火通明,一阵阵欢呼隐约传来。
“干得好!”“不少军官参谋纷纷叫好。
李不凡、段祺瑞、徐树铮看着密支那的红旗标志依然挺立,都松了口气。不管是侥幸还是运气,守住了就是守住了,就是胜利。
李华山接过一个参谋的电报,脸色一紧道:“总司令,阿萨姆方面的英印集团已经展开对我军阵地的全面进攻。全线总指挥李嵩山和参谋长张孝准判断,尽管对方的进攻力度达到中等,但是很可能依然是属于试探姓进攻。”
徐树铮笑了笑道:“看来菲律宾我军的火箭炮发威,让他们慎重了很多。”不过他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一次姓火力齐射毁灭了半个马尼拉城,那价值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火力覆盖,换成是他,只怕连进攻的勇气都没有。
李不凡冷哼一声道:“看来英国人准备了加农重炮(加农炮射程远,榴弹炮射程近,并不是说火炮口径大就打得远。105口径的加农炮射程这个时期超过15公里,而150榴弹炮射程同期就没有超过十二公里的),他们想试探出我们的炮兵阵地位置,予以摧毁。从这方面看,我们对于火箭炮部队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对方更本就不知道东风-300填装一次需要近两个小时时间,我想他们可能认为火箭炮和普通的炮火打击一样,能够持续发射。”
段祺瑞点头笑道:“不凡,你准备怎么做?”
李不凡指着阿萨姆前线沙盘上的六个小坦克模型嘿嘿干笑一声道:“我们的六个坦克团已经布置到位,既然他们这样的礼让,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段祺瑞吃了一惊道:“真的先动手?火箭炮车的制造也非常困难,这可是十轮载重十五吨的大家伙,如果损失了也是非常可惜的。150毫米、152毫米的加农炮射程可能会达到二十多公里,完全具备摧毁我们阵地的能力。”
李华山笑道:“段老过虑了。对此我们早有准备,汽车在发动好的状态下发射,后面留出连公里的平地,对方的远程加农炮要确认我们炮兵阵地需要几分钟时间,足够我们快速转移,他们的炮击简直是浪费炮弹而已。而且他们一旦炮击,就等于暴露了他们远程重炮阵地的位置,而我们的加农炮部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他们摧毁。”
徐树铮讶然道:“直接用飞机轰炸岂不是更安全更准确?”
李不凡摇头道:“英国佬的军事嗅觉还是相当了得的,英印部队都给配备了大量的大口径高平两用机枪和高平两用20毫米机关炮,我们在当初强渡萨尔温江就吃了亏,一时的疏忽损失了几十架飞机。对方这么重要的炮兵阵地,毫无疑问是布下大量的防空火力,我们岂能再吃一次亏?”
段祺瑞笑道:“说的也是。不凡啊,你连这个都算计到了,我也想不出有什么输的理由。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对方的兵力优势啊,对方的兵力几乎是我们的三倍啊。”
李不凡冷笑道:“主要的重武器被我们摧毁,这一带又是平原之地,那他们剩下力量在装甲集团突击之下,那不过都是土鸡瓦狗。重要的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汛期刚过,正好进入充分降雨之后的连续的天晴干旱期,也是极其难得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的最佳时期。在这个世界上雨量最充沛的区域,几乎一年有半年都要下雨的鬼地方,这种时机太难得了。”
段祺瑞和徐树铮都相顾骇然,深深感受到李不凡的厉害,李不凡就这几乎话,其中就稳稳的掌握了天时、地利,由此可见,李不凡的成功绝非偶然,没有丰富的知识为支撑,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一旦一名统帅具备这种素质,那么在战斗中能合理的利用地形,天气等多种因素将部队的优势最大化,中国数千年来能做到这一点的简直屈指可数。
许多小说中所谓名将生长在山村等什么的,大字不认得几个,一出道就横空出世,在真正懂军事的人而言,那简直是放屁、做梦。武力再高强,那也只能作为一个勇将而已,可冲锋陷阵。可勇将要成长为名将只有两种方法:1、学习大量的知识;2、真正的身经百战,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从尸山血海中逐步成长,为此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之说。
李不凡的表现无愧名将这个称呼,完全不是其他“名将”(有名或者出名的将军,这些将军有可能就没打过几仗,历史上将军泛滥的时期都出现N多这样的名将)可比。
此时,李华山接到一个参谋的电报,当即道:“总司令,空军已经抵达前线。”对中方而言,空军就几乎等同大战的战争信号。
“那就开始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