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 17

作者 : 冯小刚

在我这土生土长的镇级市的大城里的小电影院中看到了今年第二部爆满的电影实属不易,第一部是洋溢着青春荷尔蒙、挥洒狗血的《小时代》,第二部就是小刚携众将回归的《私人定制》,而后者更是打破了前者所保持的国内2D电影开画票房,当日狂揽八千万票房,将近一半的排片,绝对的霸气外泄。《私人定制》由“小刚、王朔、葛大爷、百合、小璐”强强组合,秒杀着各个年龄阶层。在贺岁档中从《风暴》手中拿下接力棒,继续在贺岁档中高歌猛进,点燃着观众们的热情。

“贺岁档”一词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而它的开辟者正是冯小刚。98年,小刚带着国内第一部意义上的贺岁片《甲方乙方》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从此国内也跨向了贺岁时代,直到去年《泰囧》井喷式的爆发。“成也萧何也败萧何”,12年小刚准备用《1942》冲击着观众感受,岂料惨淡收场,今年欲用《私人定制》收复大好河山,不过好坏参半的口碑令影片前景一片堪忧。

如果说《甲方乙方》是暴发户们的精神需求,那么《私人定制》就是小市民的美梦意婬,但后者也只是形而上学了前者,搁浅于表面,嘲讽于大众。《私人定制》同《盗梦空间》是有组织有纪律行动,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是造梦一个是盗梦,殊途同归都为一个“钱”字而已。《私人定制》最为人所逅病的就是“三段式小品表演,无病的收场”,它没有了《甲方乙方》时的新鲜感,它是一段段小品、一幕幕插播广告混搭而成的,最后的更让人蛋疼不已。

从喜剧角度来说,葛大爷、范伟、宋丹丹成为了基本保障,笔者对于这几位银幕笑匠看着他们的一颦一笑便能为之大笑。不过对于王宝强出现时严肃的样子却没笑,出乎笔者的意外,不过当宝强开头时便是原形毕露,俗不可耐。对于《私人订制》来说,是我们期望太高、太多,正如片头“博君一笑”那么简单,何必追究那么多呢?

《私人订制》讽刺了我们所有关注的同时,也嘲讽了所有人。无论是”民逼官不得不贪“、”俗与雅傻傻分不清楚“还是”我要做土豪“这些都是基于小市民“眼中刺”所恨得,说穿了《私人》就是拍给市井小民看的。这种恨是源于嫉妒,更是一种羡慕即是“你活的比我好就是不合理”,源于这种心理微博揭露、朋友圈炫富也已经蔚然成风。再狠的爹也拼不过微博上数千万的丝,于是低调行事成为了必然。

你以为你穿上个中山装、有个上世纪的书房、有俩跟班的,你就是邓小平了啊?不是人人都是邓小平,也不是人人斗能当上清官”不为五斗米折腰“。影片中一再强调着”民逼官贪“,花花世界乱花迷人眼,又有几人能做到圣贤呢?不过一再强调着是外部原因直接造成的,不过我一直很好奇的是为何总是要人民背上这个黑锅呢?难道,他们不该从自身出发找原因吗?是谁到底害了谁呢?就好比是鸡生了蛋还是蛋生鸡了那般循环反复,说到底不是人性蛋欲吗?小刚,一再强调的同时是在唤醒我们内心之中的善。”是俗是雅,傻傻分不清楚“而这部影片更是俗不可耐也登不上高雅之堂,俗与雅究竟如何区分,你连牙在哪边都分不清的话就更别提高雅了?这段在影片中最为荒诞不经的故事,本来一个好好接地气的导演非要追求高雅,犹如你叫迈克尔贝不玩金刚是玩文艺那样可笑,骨子里的俗非要改变。一眼望去,是俗是雅,不敢一概而论,好比于台上的演员高雅不已不过在床上是妩媚不止,人们不都是喜欢这样的吗?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俗与雅是由内而外散发着并非学来、装来的而是天生的,那些本来就是俗人为何总是装高雅呢?你们不累,我们看着都累。”我要做土豪“呈现了市井民众心中最基础的愿望,不再为一颗葱讨个姜,那样生活处处仔细。土豪,便是眼中无门走到哪都会有人开门,举手投足间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钱,浑身上下散发着铜钱香,别说我买东西你跟我砍价我还跟你鸡眼呢?土豪,衣着华贵、出手大方,却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夜晚下落魄的样子?谁都是有苦水的,只是分着多少罢了。

灯火璀璨、月明星稀,雾霾天空、天坑遍野、污染成河,一幕幕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小刚指着人们的罪行,对自然道着歉,这些看似无病的朗诵每天都在微博上被人人吐槽不已,小刚不过更直接、直白的表达出来了而已,却招人反感,难道这些不也在反感着自己的行为吗?

改革春风吹满地,家家户户奔小康,不再吃穿愁,出门要讲究,有钱了。”私人订制”会告诉你,想到了,梦就近了。在寒风萧瑟中,理想却再同我们渐行渐远。

如果,你有一百万的话,你会捐人吗?回答“是”!没有如果的话,你的答案会改吗?牛逼吗?何人不会吹呢?你说是吧。

我们的梦越做越大,我们的理想却越来越虚无。

如果说《顽主》、《甲方乙方》这样的“好梦一日游”中,还是中青年王朔对生活的聊侃态度的话,那从《非诚勿扰2》开始,作为编剧出现的王朔,显然已经步入他更加沉稳的中老年时期。当然,在《非诚勿扰2》中,编剧王朔只观照了人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态度问题,但在《私人订制》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对包括权利、艺术、金钱在内的大量事物都报以苍凉。

与青年对权利**的批判态度不同,王朔在“范伟清官梦”一段中,以纪实加讽刺的方式,还原了一段清官如何下水的故事。若以中青年王朔风格来写,这段将更加辛辣,但中老年王朔显然更关注于对权利何以如此的思考。思考惮度,超过嘲弄与聊侃。该段最后以对话方式传递出编剧个人的思考成果,绝对权力导致绝对**。

至于“一腔俗血”一段,则是王朔对艺术的审视态度。与其他段落相比,该段更像是王朔与冯小刚对自身的调侃,或多或少地缺少大众根基。作为艺术工作者存在的王朔与冯小刚,经历过从俗到雅再到俗的过程,俗虽被批评,但却可以大把换来世俗名利,雅虽然被唱高调,但却只能束之高阁、百无一用。《私人订制》以讲故事的方式,看似嘲弄雅俗,实则透露从艺者的迷茫。

乃至宋丹丹穷人“有钱”一段,正式步入对人生金钱的思考。以有钱人的一天为蓝本,却最后辅之以一句,“那些有几千亿的人,每天一睁眼,想的,不是必须花出去一千多万,而是又要还银行一千多万”。这是对整个商业运作形态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显然有悲观情绪在里边。青年热衷讽刺有钱人,而王朔却最终关怀起有钱人的生命状态来,也只有中来年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实现这种普遍的关怀。

影片最终以“道歉”结尾,很多观众反应此为环保宣传片,动员大家爱护环境。实则不然。当冯小刚画外音问葛优有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是否愿意捐献给需要的人时,葛优说愿意,当问有一辆车是否愿意捐献的时候,葛优说不愿意。我们或许认为,这是对网络段子的照搬。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个桥段,颠覆了前边的全部道歉——我们善于用不痛不痒的道歉来彰显自身的高尚,一旦关乎本人利益,便畏而不前。

葛优与冯小刚最后的问答桥段,甚至是对编剧王朔的瓦解颠覆。王朔以剧本形式鸟瞰权利、艺术、金钱,看似高深,实则只是因为事不关己,才能保持“愿意捐款”一样的道德高尚,一旦关乎个人,王朔也只能是凡人王朔。瓦解自己,正是一种成熟的苍老。

自然,冯小刚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在技法上,显然离《一九四二》甚远。毫不客气地说,冯小刚只是给王朔的段子打工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王朔段子,以爆笑人生惮度,透露苍凉,进而现实。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私人订制最新章节 | 私人订制全文阅读 | 私人订制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