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sè已晚,月sè也不甚明亮。南京城中的普通百姓虽然都已经早早睡下,但是这城中却也少不了灯光明媚。
许多达官贵人的家中依然是高朋满座,灯火通明。章台走马的秦淮河上也是灯光点点,不时的还能听见各sè乐器的演奏声,伴随着咿咿呀呀的歌唱声。
素来繁华风流的陪都南京并没有因为北方的战火硝烟而稍减风流,也没有因为君父的安危而低沉哀痛,rì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小曲该怎么听还是怎么听,三五好友谈几句国事,唏嘘一阵便又自然而然的吟诗唱和起来。
北方虽然危急,京城虽然被围,可是那却离自己太远,自有那些朝中诸公cāo心。才子们或欢笑畅饮,或对影独酌,总是自有一番风流气度的。
一派风流之下,却有一骑正在城中纵马疾奔。碗大的马蹄声急促的叩击着历经千年风雨的青石板,在这深夜中一声声敲打在两旁百姓的心中,一些百姓纷纷起身披衣,好奇的推开窗户看了起来,莫非又有什么坏消息了。
马蹄声渐渐远去,听声音向着乌衣巷而去。那里可是南京城中达官贵人聚居之处,看来真是有急事发生,难道是流寇打来了不成。作为陪都,南京的百姓和běijīng的百姓一样都具有很强的政治好奇心,喜欢谈论国是。
一阵马蹄声让许多人在这个夜晚心中波澜顿起,悄声的猜测议论起来。
乌衣巷,詹事府少詹事姜曰广府上,门口挂着的灯笼有些昏暗,在轻轻的夜风中微微摇摆着。看门的门子守在门房里用肘子支着脑袋打着盹,嘴角有丝丝涎水留下,显然是正在做一个美妙的梦。
门子脑袋越垂越低,猛的惊醒过来。迷迷糊糊的顺手擦了下嘴角的涎水,左右看看,正准备继续如梦,却听见门外马蹄声响,随即大门便被擂鼓似的敲响了。
门子嘴里低声咒骂着,这是谁啊,大半夜的,不情不愿的起身提着灯笼走了出去。
不等门子发问,大门那头便喊了起来:“兵部尚书史大人急信,给詹事大人的。”
那人声音又急又快,门子一下子清醒过来。作为詹事府的门子,那也好歹也是国家领导人身边的人,自然知道史可法深夜急信一定是大事,急忙上前应声,打开了侧门,让那气喘吁吁的信使进来在门房稍后,自己急忙向里面通禀去了。
姜曰广虽然年过五旬,但是却依然保持着每rì读书的习惯。这些rì子以来,他心中担心北方危机,心头焦虑烦闷,更是无法早睡。
虽然史可法已经带领勤王大军过江北上勤王了,但是他却心中并不乐观。他和史可法私交甚好,深知彼此都不善兵事,对于勤王大军能起多少作用,他实在是没有信心。
看着面前摊开的《孙子兵法》,盯着开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已经足足半响,却没有再翻过一页。心中烦乱,眼前的字一个个好像忽然都变得张牙舞爪起来,竟然看起来有些陌生了。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即管家姜文的声音响起:“老爷,兵部史大人派人从扬州送来急信,人正在门房等着。”
姜曰广腾地一下子站起来,心脏一阵急跳,莫非又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不过随即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先去看看再说。
姜曰广匆匆走到前厅,那信使也被带了过来,恭恭敬敬的呈上书信。
姜曰广迫不及待一把撕开,匆匆浏览一遍,脸上神sè一下子变得异常激动。渀佛怕自己看错一样,又细细的看了一遍,这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姜曰广手抖的厉害,急声对管家吩咐道:“快派人去请兵部侍郎吕大人、户部尚书高大人,右都御使张大人过府,就说老夫有天大之事相告。”
管家有些迟疑“老爷,如今夜深,是不是……”
姜曰广心情大好,大笑道:“若是诸公知道我这消息,只怕不仅不会怪你,反而还要赏你。快快去。”
管家心里纳罕,急急忙忙的派人去了。片刻功夫,府中大门洞开,好几人便匆匆而去了。
姜曰广要请的这几人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佬,府邸都在乌衣巷,所以来往也方便。
很快,就有数顶轿子陆续进入了姜曰广府中。
片刻后,姜曰广书房中传来了欢呼声,还隐隐夹杂着哭泣之声,显然是哪位大佬喜极而泣。
激动过来,诸位大佬便又开始商量如何迎接崇祯入城一事了。
这一夜,姜曰广书房中的灯光未曾熄灭。丫鬟婆子们也忙活起来,厨房忙忙碌碌的,给几位大人烹制起了宵夜。
等到天亮的时候,几位大佬才回到府中。很快的,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知道了皇上未死,忻城伯赵之龙知道了,保国公朱国弼知道了,整个南京官场,臣民百姓陆陆续续都知道了崇祯未死,并且已经从海路南下的消息。
南京城中一片欢呼雀跃,许多大臣欢欣鼓舞。勋臣贵戚自然也是异常高兴。每个人都有自己高兴快乐的理由。
大臣们高兴是因为皇帝虽然未死,但是běijīng城中的诸多大臣却没于贼手,或者投降了贼寇。皇帝来了南京,手下要用人,那么这些空缺出来的权利真空自然就得有人填补,自己上位的好时机就来了。
南京城众位大佬看着都是官位显赫,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荣誉职位。在南京为官的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被闲置贬谪的意思。所以,虽然看起来地位很高,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权。如今běijīng的班子到了,南京的班子自然就会借机上位,成为真正的朝廷中枢。
而勋贵们高兴则是只要皇帝还在,他们就能继续保持他们的超然地位,保持他们的勋爵地位,继续享受朝廷的奉养,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即使他们心中随时做好了时机不对就投降贼寇的打算,但是他们却也知道降了流寇却基本就与他们的奢靡生活说再见了。
而这一切都是一个肥皂,而已经深知肥皂很快就会破灭的潞王殿下朱常淓此时却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着自己上位的的步骤。
乐极往往容易生悲,朱王爷此时正站在西湖边上看着远处画舫上那莺莺燕燕的美女们掐着手指头算rì子,知道南京城众位大佬肯定已近得到了崇祯未死的消息,心中已经在想象他们几rì后美梦破灭的表情。
其实,死了的崇祯皇帝才是好皇帝。他若活着,对这帮大臣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崇祯虽然可以称作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但是绝对不是那个能力挽狂澜的皇帝。他折磨自己,也在折磨这些大臣,折磨大明的天下。而这种折磨,他却不自知,临死前还要发出一句“朕非亡国之君,众臣工误我”的悲愤依言。
ps:这两章都是过渡章节,看起来可能不带劲,但是却是必须的,得对一些事情的背景交代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