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一章青萍之末
第23节第三节023机会来了
走进棚屋,里面没有李四毛想象的那样糟糕,屋里没人,虽然简陋但很整洁,木头搭起的床上叠着整齐简单的被褥,最让李力行兴奋的是,床头上放着一摞让他两眼放光的书。
李力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些书的名字:一套红塑料封皮四卷本的《**选集》,一本砖头厚的《资本论》,一本《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一本《实用哲学》,一本《中国通史》简读本,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一本没封面的书,后来他才知道叫《林海雪原》。
十岁的李四毛立即被那些书吸引住了,虽然他的识字和理解水平还不足以读懂那些书,但却天生具有和书本文字亲近的本性,尤其在那种找不到书读的年月,他就像只遇见猎物的饿狼那样,一头扑了过去。他抚模着它们,嗅着它们散发出来的特殊气息,觉得生活骤然美好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除学校简单课本之外的书籍,这些书籍给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他的灵魂可以飞越大山,在广阔的世界里自在地飞翔。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四毛有了不同于山里孩子更远大的志向:长大以后,他要去寻找和拥有外面那个让他如此迷恋和向往的精彩世界。
更幸运的是,这些书后来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刘鼎成下山时,把书全部送给了他,附带还送了本《新华字典》,让他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找字典。后来的十来年中,他没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回家放牛、代替父亲守山,他用那些看似寂寞的时光一遍一遍地读着那些书,很多章节他都能背诵,到后来他不仅能背,而且读懂了,还把它们融会贯通,酝酿发酵着自己的思想,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这样形成了。
后来李力行觉得,一个山里孩子能成长为省长甚至走得更远,和他少年时期这段特殊际遇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在当选省长之后,他特意找出这些书来,将它们小心珍藏到自己办公室的书柜里。过来半辈子,他始终舍不得把这些书丢弃,甚至不愿把那些早已发黄霉烂的书籍换成新的版本。每当他遭遇阻力和困惑时,他都会翻翻这些书,寻找当年的心迹,找回当年的自我。可惜的是,那本《新华字典》早就被他翻烂了,只能换一本新的。
事实上,就是这些书给了他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机会,否则他永远只能呆在北山那个穷乡僻壤里的当一个村野匹夫。就在他通读了这些书,渴望拥有更多新知识的时候,机会来了。
李力行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在他二十岁那年,一个人跑到县城报名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