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全译 §§§4.统系

作者 : 未知

盘古首出御世,天地初分;天皇澹泊无为,干支姑建。

注解:盘古,是开辟天地第一个皇帝。(御世)就是治世的意思。(澹泊)澹同淡,泊同薄。是言性情淡薄。(无为)谓能以德化民,无事于政刑。“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见《论语》。(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地支。

译文:盘古出世统治世界时,天地才分开各得其位;天皇性情淡泊,以德化民,无所作为而政治自清明,这时天干地支才正式设立。

地皇定三辰以分昼夜,人皇掌九区以奠山川。

注解:(三辰)就是日,月,星,又叫三光。(九区)人皇氏察视山川,分为九区,是后代九州的开始。

译文:地皇订定日、月、星三辰来分别昼和夜,人皇掌理天下九州,这时山川的位置才被奠定。

有巢构木为巢,而民知居处;燧人钻木取火,而民知饮食。

注解:(有巢)是最早教民巢居的人。(燧人)是最早教民取火的人,燧是钻木取火的意思。

译文:有巢氏架起了木头来做成如鸟的窠巢,百姓才晓得居住有一定的地方,燧人氏钻木取出火来,百姓才晓得东西要煮熟才吃。

伏义画八封以开文教,作六书以代结绳,甲历姓名,人事渐繁;神农树五谷以资民生,尝百草以疗民疾,农事方书,制度乃备。

注解:(伏义)古帝名,属姓,就是太昊氏;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庖厨,所以又曰庖牺氏。(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六书)就是六种造字的方法;一字叫象形,二叫假借,三叫指事,四叫会意,五叫转注,六叫谐声。(结尾)是上古未有文字时,结绳以记事,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甲历)甲是干支,历是历数。(神农)古帝名,又叫炎帝,姜姓,始教民种五谷,兴农业,尝百草,疗民疾。(五谷)就是稻、黍、稷、麦、菽。(方书)就是医书。

译文:伏义氏画八卦以开启文字的教化,制作六书以代蘀结绳的记事,这时才有甲历,有姓氏,人事也才渐渐的繁盛;神农氏种植五谷以滋养人民的生命,尝试利用百草来治疗百姓的疾病,此时,才有农事和医书,社会的各种制度才渐次的完备。

粤惟有熊,启自少典;外治兵,内修德。开征诛吊伐之先;明律历,制冕裳,肇礼乐文章之祖;得六相而天地治,画九野而政教敷。

注解:(粤惟)是由后溯前的意思。(有熊)姓公孙名轩辕就是黄帝。(少典)黄帝的父亲。(律历)黄帝命伶伦造六律,命车区造历象。(肇)是开始的意思。(礼乐文章)就是礼仪,音乐,文物,典章。(六相)风后能明天道,太常能察地理,仓龙能辨东方,祝融能辨南方,太鸿能辨西方,后土能辨北方。(九野)就是冀竞青徐荆扬豫粱雍九州。(敷)是宣扬的意思。

译文:回想有熊氏的功绩时,我们得溯源少典开业的功劳;在外则治理兵事,在内则修养德性。开启后王征伐暴君,安慰百姓的先声;发明律历,制作帽子衣裳,开启礼乐文章的源流;有了六相的辅助,天地间的世事才得以治理,画分九州后,政治教化才得以敷布四方。

金天为轩辕之子,颛顼乃黄帝之孙;帝晷之祖曰少吴,陶唐之父曰高辛。

注解:(金天)就是少昊氏,是黄帝的儿子,姓己名挚。(颛顼)姓姬,号高阳氏,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帝晷)姓姬,号高辛氏,少昊的孙子。(陶唐)就是帝尧,姓伊耆,帝晷的儿子。

译文:金天氏是轩辕的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晷的祖父叫少吴氏,陶唐的父亲叫高辛氏。

圣圣传流,贤贤继统,称元建国,惟唐及虞。

注解:(称元)自尧帝即位,始称元载,后世帝王建元改元是从他开始的。(建国)建立国号,也是从他开始,唐是尧的国号,虞是舜的国号,所以尧叫唐尧,舜叫虞舜。

译文:圣圣相传,流芳万世,贤贤相承,接续堂正法统,其间称元载,建国号的,只有唐尧和虞舜了。

仁如天,智如神,放勋之德,民无能名,解民愠,阜民财,重华之德,人莫能及。

注解:(仁如天)(智如神)“其仁如天,其智如神”,语出《史记》,是赞美唐尧的帝德。(放勋)二字出《书经》,放是大,勋是功,是说尧有大功的意思,孟子就把这二字作为尧的别号。(民无能名)句出《论语》,是没有什么字可以赞美他的好,就是好到说不相像的意思。(解民愠)(阜民财)“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四句是舜作的南风歌。愠是心中不快乐的意思,阜是土墩,这作聚字讲,是聚得像土墩样高的意思。(重华)二字出《书经》,重是一重两重的重,华是光华的华,因为虞舜继续唐尧之后,所以赞美他是重华,这也作是虞舜的别号。

译文:仁慈的心怀,包容广阔如天,智慧的思想,聪颖敏睿如神,这是指放勋的大德,百姓无法找出形容词来形容,解除百姓的困恼,为人民造福生财,这是重华的大功德,后人总不能超越他。

夏后家天下而代虞,受禅成功曰禹;商王拯生民而伐夏,除暴去虐曰汤。

注解:(夏后)就是夏禹。(家天下)禹把天下传与儿子,所以叫做家天下。(受禅)让国叫禅,禹代舜有天下,叫做受禅。(成功)是禹治水成功。(禹)是夏朝的始祖,姓姒,黄帝元孙鲧的儿子。(商王)就是成汤,是商朝始祖,姓子,他是虞舜五臣内契的后代。(伐夏)夏桀无道,成汤把他灭掉,成为商朝。

译文:夏后把天下传于一家,取代虞舜的公天下,这个受禅成功的叫禹;商王救济百姓去伐夏桀,这个除暴去虐的叫汤。

桀纣异世,同称暴君,欠武相承,均推圣主。

注解:(桀纣)桀是夏的末代,纣是商的末代。(异世)指不是同一朝的。(文武)文,是周文王,武,是周武王。(相承)是前后接续的意思。

译文:夏桀,商纣,虽然属于不同朝代,但后世总称他们是暴虐的帝王;文王,武王,前后相承,后世则推他们是圣明的天子。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周过其历而日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并其地而渐促。

注解:(卜世卜年)周成王定鼎郏辱,占卜国祚的长短,卦象上说,可传三十世,历七百年,后却传了三十六世,八百七十三年,所以说是过历。(日衰)周朝,传至平王时,国势日日衰下去。(春秋五霸)周朝自平王以后,就称春秋,五霸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战国七雄)周朝,自威烈王以后称战国。七雄就是秦、楚、燕、赵、韩、魏、齐。(秦)本姓嬴,是虞舜五臣内益的后代。(促)是短促。

译文:卜世传三十代,卜年传七百载,周朝过了这个历数,国势渐渐的衰败下去了;春秋时有五霸,战国时有七雄,秦王并吞了各国的土地,衰亡的迹象就快速了。

赤帝子诛白帝子,汉祖兴刘,假皇帝逼真皇帝,新莽篡汉。

注解:(赤帝)(白帝)汉高祖做亭长的时候,有一天,醉后夜行,斩一当道的大蛇,后来有人至斩蛇的所在,见一老妇哭道,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化蛇当道,现在被赤带子斩了。典出《史记》。赤帝子就是指汉高祖,白帝子就是指项羽。(汉祖刘兴)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江苏沛具人;自从起兵,到帝业成功,只有五年,这是平民革命成功的第一个。(假皇帝)(真皇帝)王莽摄帝位,自称假皇帝,后又废了孺子婴,即真皇帝位。(新莽篡汉)新是王莽的国号。王莽字巨君,是孝元皇后的侄儿。王莽篡汉后僭位十六年,光武帝兴,把他斩掉。

译文:赤帝子的刘邦诛灭白帝子的项羽后、就建立了刘姓的汉朝;假皇帝王莽威逼真皇帝孺子婴退位后,国号新的王莽就篡了汉的王位。

白水真人,实开东汉;中山帝胄,爰霸西川。

注解:(白水真人)光武帝名秀,生于南阳白水乡,所以叫做白水真人,典出《汉书》。(东汉)高祖都长安叫西汉,光武都洛阳叫东汉。(中山帝胄)汉昭烈帝,姓刘名备,乃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汉末群雄并起,帝与关羽,张飞等起兵讨贼,后又得了诸葛亮,就此据有巴蜀,同魏曹操,吴孙权,三分鼎立,曹丕篡汉,帝才即位,称后汉。胄字就是子孙的意思。(西川)就是现在的四川。

译文:光武帝称白水真人,是东汉的开国君主;昭烈帝乃中山帝胄,是盘据四川的霸王。由此而建了三国的蜀。

典午窃当涂之绪,金牛承石马之宗,五姓据中华而扰晋,六朝依江左而终陈。

注解:(典午)晋姓司马,马属午,故将司马官名改为典午。(当涂)指魏国言,典出《三国志》。(绪)是统绪,这句是说司马氏篡了魏国。(金牛)(石马)魏明帝时,张掖郡河里浮出石马七,马后有牺牛的形象,典出《晋书》;晋姓司马,自脀至憨帝适七世,为刘氏石氏所灭。琅琊王睿起兵讨逆,即位建康,称东晋,或谓睿是小吏牛金所生,名虽司马,暗实姓牛,所以当时有牛继马后的识语。(五姓)是前赵刘氏,后赵石氏,燕慕容氏,前秦苻氏,后秦姚氏。这五姓是当时最著名的,都是胡种,世称五胡乱华,实在一共有十六国,篡夺起灭算是年年有的,这是史事,最为混乱。(六朝)自三国时的吴起首,后来东晋和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是偏安江左,所以称为六朝。(江左)就是现在的江南。(陈)朝代名,东晋以后分南北朝,南朝是宋齐粱陈相识篡夺,到了陈后,就并入隋了。

译文:别号典午的司马官,原是窃三国魏帝位的司马氏所任,此后就建立了司马氏的晋国,元帝是牛氏所生,暗承司马的宗裔,史称为东晋。晋时五胡乱华,六胡偏居于长江南岸以求自安,主于陈国时,六朝亡。

元巍迅扫群邦,北伐齐而西授周,宇文兼高氏,得之元而失之杨。

注解:(元魏)北朝的魏本姓拓跋氏,至拓跋皀称帝后改姓元氏,后来又分为西魏东魏。(齐)(周)北齐是高氏,北周是宇文氏,本来都是魏臣,篡魏后改建的国号,北齐篡的是东魏,北周篡的是西魏。(兼并高氏)北齐高氏传五世,为周所藏。(得之元)(失之杨)宇文觉废西魏主称帝,魏姓元,所以说是得之元;周五传至阐禅于隋,隋姓杨,所以说是失之杨。

译文:北朝魏扫荡诸国,北用兵于齐,西禅位于周,宇文氏并吞高齐,得国于元氏,失国于杨氏。

隋帝弑父篡位,身丧国亡;唐宗劫父称兵,逆取顺守。

注解:(隋帝)就是隋炀帝。(弑父篡位)隋主杨坚就是文帝,有疾,其子杨广就是炀帝,命张衡入侍,弑帝自立,婬凶暴厉,天下同怨,为宇文化及所弑,隋就亡了,所以说是身丧国亡。(唐宗)就是唐太宗。(劫父称兵)劫是逼迫的意思。唐高祖李渊守太原封唐王,隋末,天下乱,渊次子世民,劝父起兵,不听,他就同宫监裴寂串谋,逼父起兵,因此得了隋的天下。世民就是唐太宗的名。(逆取顺守)唐夺得隋的天下,这是逆取;得了天下之后,勤政爱民,太宗算是三代后有数的贤君。

译文:隋炀帝杀父篡夺王位,最后终于落得命丧国亡;唐大宗逼迫高祖举兵谋反,以叛逆的身份取得王位,但都能以顺和人心来保守帝位。

惜失牝后艳妃,乱之于中;悲哉宦官方镇,扰之于末。

注解:(牝后)牝是雌,牝后,指武后,韦后。武后名圣号称则天,本太宗宫中的才人,后事高宗,立为皇后,高宗崩,后废其子中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韦氏中宗后,专权于政,苋轼了中宗。(艳妃)是指杨太真。太真本薛王妃,玄宗见她色美,纳为贵妃恩宠无比,后来其兄国忠用事,朝政更坏,安禄山就反起来了。(宦官)就是太监,唐朝玄宗时有高力士,肃宗时有李辅国,代宗时程元振、鱼朝恩,文、武、宣、脀、僖、昭、六帝时,有王守登、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韩全诲等,都是专权用事的。唐室的灭亡,这是一大原因。(方镇)唐朝节度使称方镇。自安禄山乱后,各方镇都拥重兵,父子相继为节度使,自挥将吏,号称留签,其中最强的,就相衙的薛嵩,魏博的田承嗣,虎龙的李怀仙三镇,后来李克用、朱全忠相继来犯京师,唐遂亡了。

译文:可惜啊!唐朝,朝廷之中前有武后、韦后,兼有贵妃扎乱国政;可悲啊!唐朝,内有宦官为乱,外有藩镇割据,纷纷扰扰得使唐朝不得善终。

纷纷五季,八姓十三君;莽莽英雄,九州数十主。

注解:(五季)就是粱唐晋汉周,称五代。(八姓十三君)后梁姓朱,传二君;后唐姓李,传四君,其中明宗是庄宗的养子,庆帝又是明宗的养子,所以有三姓;后晋姓石,传二君;后汉姓刘,传二君;后周太祖姓郭,世宗姓柴,传三君;这就是八姓十三君。(莽莽)像丛草一样的纷乱。(九州数十主)唐末李茂贞据风翔十五州,称岐王,杨行密据淮南二十八州,称吴王,李升据江南三十五州,称南唐王,王建据东西川四十八州,称蜀王,孟知祥据成都四十八州,称后蜀王,王审知据福建五州,称闽王,王廷政据建州称殷王,钱据两浙十三州,称吴越王,刘守光据幽州,称燕王,后都称帝;马殷据湖南二十三州,称楚王,高季与据荆南三州,称南平王,刘隐据广南四十七州,称南汉王。刘崇据晋阳十三州,称北汉王,这都是在宋齐梁陈隋之外的。

译文:纷纷然,五代兴废,共计八姓,竟有十三君,莽莽然,无数英雄,割据九州,多至数十主。

若度德而度义,果孰是而孰非?宋祖翦诸凶而独秉乾纲,太宗承兄业而懋膺大宝。

注解:(度德度义)同力度德,同德度义。见《书经》泰誓上。(孰是孰非)就是说那个是,那个不是。(宋祖)就是宋太祖,姓赵名匡胤。(翦诸凶)是翦藏群雄的意思。宋太祖藏泽潞、李筠,破淮南李重进,克荆州高继冲,获湖南周保权,后蜀孟昶,降南汉刘镇,服吴越袋宏叔,取南唐李煜,天下就统一了。(独秉乾纲)是皇帝一人,操持大柄。(太宗)是太祖的兄弟,名匡义,太祖把帝位传给他的。(懋)通擀茂,盛也、美也。(膺)当也,受也。(大宝)就是帝位,二字出《易经》。

译文:倘若审度他们的德行和仁义,果然那一个是那一个不是?太祖剿灭群凶,独秉大权,太宗继兄大业,便膺帝位。

汴梁九帝,为辽之兄,为夏之父;临安九君,为金之侄,为元之俘。

注解:(汴粱)就是现在河南的开封。(九帝)北宋自太祖传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凡九帝,共一百六十七年。(辽)(夏)辽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初居热河,后来强盛,土地渐大,进逼中国。真宗时议和,南朝称兄,北朝称弟,夏是赵元昊,在今甘肃一带,时常侵犯宋朝,仁宗时上表求和,请为父子。(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九君)南宋自高宗,至孝宗,光宗,宁宗,瞡宗,度宗,恭宗,端宗,理宗凡九帝,共二百五十三年。(金)(元)金国名,初名女真,在黑龙江上游,服属于辽,后来强盛,改号叫金,灭辽攻宋。宋孝宗时汤思退主和议四事,其一,通书称叔侄。元朝代名,宋德佑二年,元兵人临安,执恭帝北去。(俘)俘音夫。是被囚的人。

译文:汴粱九个皇帝辽国自称兄,对夏国自称父;临安九个皇帝,做金人的侄儿,做元人的俘虏。

徽钦二宗,蒙尘于北,益广二主,行遁于南。

注解:(蒙尘)皇帝出奔叫蒙尘,金人掳徽钦二帝北去,所以说他蒙尘满于北。(盆)(广)度宗长子昱封益王,季子恭封广王。元人破临安,二王奔福州,陈宜中。张世杰奉益王为带,在位三年,崩于岭南,号端宗,他二人又立广王迁于屋山。元兵进逼,世杰等败,陆秀夫抱帝沈海死,宋便亡。正是本字。

译文:徽宗,钦宗,都为金人的俘虏,蒙尘于北方,益王、广王,都受元人的逼迫行遁于南方。

有元起自北方,上世号为蒙古;自世祖之混一,迄顺帝之沦亡,数几百年,代凡十易。

注解:(蒙古)本是东胡族,后来强盛,尽有了内外蒙古地,在没有改建国号以前,就叫蒙古。(世祖)姓奇渥温氏,名忽必烈,是元朝入主中国的始祖。(顺帝)元朝的末代皇帝。(数几百年代凡十易)元世祖在位十五年,成宗十三年,武宗四年,仁宗九年,英宗三年,泰定帝五年,明宗半年,文宗五年,宁宗二月,顺帝三十六年,共十君九十一年。几,读平声。

译文:元人起源于北方,本为蒙古族的后裔;自从元世祖统一天下,到顺帝时亡于明,其间将近百年之久,共换了十主。

太祖奋迹濠滁,实开南国;燕王兴师靖难,定鼎北平。

注解:(太祖)是明太祖,姓朱名元璋。(濠)是潦州,在今安徽凤阳县。是太祖出生地。(滁)是滁州,即是今安徽滁县,是濠州相近的地方。(南国)太祖建都南京所以叫做南国。(燕王)成祖名隶,封燕王,是太祖第四子,燕地名,即今的北平,周时为燕地。(兴师靖难)就是起兵平定大难。建文帝是太祖长孙,燕王之侄,时朝中有齐泰、黄子澄二人,见宗藩强大,恐朝廷危险,倡议削藩。燕王便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犯阙,他说是叫靖难兵。京城破后,建文帝出奔,燕王夺了帝位,改元永乐。(定鼎北平)是箕都北平的意思,鼎就是夏禹所铸的九鼎,是古时传国的宝器,所以定都叫做定鼎;北京明时本称北平,燕王既即帝位,迁都北平,改金陵为南京。

译文:太祖发迹于潦州、滁州二地,灭群雄统一纷乱后建都于南京,故说太祖是南国的开国之君,燕王起兵掀起靖难之变,从此定都于北京。

逮夫明季之颓靡,爰有思宗之殉烈;储君不能效灵武之迹,诸藩不能继江表之踪。

注解:(逮夫)是等到的解释。(颓靡)是萎靡不振的意思。明末宦官弄权,奸臣用事,国政颓靡,酿成灭亡的祸害。(爰)是于是的解释。(思宗)崇祯皇帝的谧法叫思宗烈皇帝。(殉烈)李闯犯京师,城陷,帝自缢于煤山。(储君)太子称储君。(灵武)地名,在今甘肃省。唐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肃宗起兵灵武,恢复大业,今思宗太子不能学唐肃宗一样。(诸藩)凡皇帝本家分封在外的王侯,都称诸藩。(江表)就是江东地方,晋时五胡大乱,怀愍二帝被虏北去,元帝本是琅琊王便即了帝位,定都建康,遂成东晋偏安的局势,明末福王、桂王时,随起随倒,求如晋元帝的偏安,也不可得。

译文:等到明末,国政渐衰弱不振,于是思宗被流寇所逼,自缢于煤山;虽尚有天子,但却不能效法唐肃宗起兵于灵武而恢复大业,诸藩王也不能继续晋士大夫偏安江左之举,暂时有了立足点后再回复国之志。

满族入关,旗兵制胜。

注解:(满族)是爱新觉罗氏,从长白山发迹,拥有满州蒙古。(入关)是入山海关。明末,李闯陷北京,明将吴三桂借清兵入关。(旗兵)是清制分正红、正蓝、正黄、正白、镶红、镶黄、镶蓝、镶白八旗。

译文:满旗之所以能够进入中原,都是得之于旗兵的功劳。

有圣祖高宗之盛治,有教匪发捻之奇氛。

注解:(圣祖)即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高宗即乾隆帝,在位六十年。为清室全盛时代。(教匪)系白莲教匪,党徒甚众,传布各省,其后谋反,蔓延湖北、四川、陕西诸省至嘉庆时始讨平之。嘉庆后民间讳言白莲教,八卦教、义和团皆其支流。(发捻)发匪捻匪肆扰于文宗咸丰,穆宗同治时。所谓发匪,即洪杨之革命,以清制剃发,此乃蓄发,建号太平天国,定都金陵,借以行为残虑,内部分裂,未获有成。捻匪俗称捻子,当嘉陵帝时,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乡人迎神赛会,有燃油纸捻为龙戏之俗。咸丰时结党扰掠北数省,旋为清兵所平。

译文:清朝有康熙乾隆两帝的全盛的治绩,也有白莲教匪,发匪,捻匪的扰乱。

曾左虽号中兴,华洋渐开兵衅。

注解:(曾左)同治时曾国藩、左宗棠辈剿平洪杨,拨乱反正,称为中兴。(兵衅)清朝至德宗光绪时,海禁大开,而英法日各国,屡起衅端,如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等,遂订立种种丧权辱国之条约。

译文:曾国藩左宗棠等虽平发匪,又建立许多中兴的功绩,但是中外的各种战争已渐渐的开启了。

以摄政始,以摄政终,总是宫闱之失德。由窃位兴,由逊位废,未闻忠烈之捐躯。

注解:(摄政始三句)清初顺治帝年幼,由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清末宣统帝年幼,由醇亲王载澄摄政。而清初母后博尔济吉持氏下嫁摄政王,开前古未有之奇;清末那拉太后垂帘训政,穷极侈靡,遂至不可收拾。(宫闱)闱,内室也,宫闱指宫中的内室,意指后妃之居所。(由窃位兴三句)满清入主中原,托名得自闯贼,实系窃位。至宣统帝以革命军兴,不得已而逊位,但在清帝逊位时,并未有一忠烈之士为清室捐躯者。

译文:清朝的开国是以多尔衮摄政始,清末的最后君主亦是以醇亲王载澄摄政为结束,总归一句话,后妃们的失德是要负很大责任的。清又是由窃位兴盛,由逊让帝位而废国的,总之在这个朝代里,就从未听说有忠义刚烈之士为了挽救清朝命运而牺牲生命的。

十二帝归结清廷,三百年略如明祚。

注解:(十二帝)清自世祖入关,至宣统帝,共系十帝,加未入关前太祖努尔哈赤称帝建元,及太宗皇太极,为十二帝。(三百年)清朝的年数自太祖起算为二百九十七年。

译文:历经十二个皇帝后清廷就完结了,三百年的国祚和明朝差不多。

辛亥革命,民固肇兴。**推翻,共和成立。

注解:(辛亥革命民国肇兴)辛亥十月十日革命军起义武昌,迨既克南京,乃在南京设临时致府,十七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民国元年元旦,宣誓就职,政体渀美国制,由大总统负全责。

译文:辛亥年革命军起义,中华民国便建设起来,从此君主**政体推翻,五族一家,民主共和政体成立了。

袁氏以称帝而即蹶,张勋欲复辟而未成。军阀跋扈飞扬,政客甚嚣尘上。

注解:(袁氏称帝)袁氏自任大总统后,蔑视国法,于国会弹劾案皆置之不理,民党李烈钧等遂有讨袁革命之役。革命军失败后,袁氏帝皇思想益盛。设筹安会,制定中华帝国宪法,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幸蔡锷秘密出京,至云南说唐隘尧将军反对帝制。遂于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电请诛帝制祸首,限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前答复,届时杳无回电,即于二十五日通电各省宣布**,并电各省一致讨袁,黔桂相继出兵。袁氐乃于民国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下令取消帝制,旋于六月六日气愤病殁,黎元洪本为副总统,依法继任。(即蹶)蹶,挫也。即蹶,马上就失败了。(张勋复辟)民国六年,督军团造反,张勋挟黎元洪解散国会,旋拥清宣统帝博仪复辟,为段祺瑞等讨平。(跋扈)暴横也。(嚣)喧哗也。

译文:袁世凯因凯觎帝位,所以不久就失败了,张勋想要使宣统复位,但是也没有成功?p>

W源艘院螅??Х浅1┖幔?虼四谡讲灰眩??鸵簿统么嘶?嶙暧?┠钟谄渲小?p>

全国统一,端赖北伐之成功;举世和平,庶遂大同之愿望。

注解:(北伐成功)民国十三年九月五日,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组织北伐军,八日出发赴韶关,广州设留守府,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并任谭廷阐为北伐军总司令,发布北伐宣言。及十五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广州,大举北伐,蒋中正为总司令,先定湖南,直趋武汉,次第平定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定南京为国都,建设国民政府。至十七年十二月张学良通电服从国民政府,实行易帜,全国始告统一。

译文:全国能够统一,完全依赖北伐的成功,全世界能够和平,那么大同的愿望可以满足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幼学琼林全译最新章节 | 幼学琼林全译全文阅读 | 幼学琼林全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