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和为侍中,帝思东归,因此遣和伪逃董卓,潜从武关出,告虞将兵来迎。道由南阳,后将军袁术闻其状,遂质和,使报虞遣兵俱西。虞乃使数千骑就和奉迎帝,而术竟不遣之。公孙瓒知术诈,固止虞遣兵,虞不从,瓒乃阴劝术执和,使夺其兵,自是与瓒仇怨益深。和寻得逃术还北,复为袁绍所留。后虞为瓒所灭,其从事渔阳鲜于辅等,合率州兵,欲共报瓒。乌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共辅南迎虞子和,与袁绍将麴义合兵十万,共攻瓒。汉兴平二年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辅、和兵合。
——《资治通鉴》
公元2012年12月21日,农历壬辰年冬月初九,冬至。
宜:祭祀,入宅;
忌:嫁娶,开市。
夜已深,街上冷冷清清。
刘和一个人站在楼顶的平台上,显得有些迷茫。
都说今天是世界末日,有人害怕,也有人兴奋。刘和对此却没有任何想法,这几天,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三国的历史上了,并且还自以为是的针对那个时代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物找出了几点可疑的地方。
根据史书记载,汉献帝被迫西迁长安后,曾派侍中刘和偷偷逃出武关,让他请他的父亲,幽州牧刘虞派兵来保护自己回到洛阳。刘和路经袁术处遭到扣留,袁术欺骗刘和,让他写信给其父刘虞,派兵来和自己一同保护献帝回洛阳。袁术的计策虽被公孙瓒识破,但当时的刘虞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都已没有选择,所以还是派出了两千骑兵。公孙瓒知道刘虞不听自己的意见,又怕袁术知道自己在此事从中作梗后怨恨自己,于是又劝袁术扣留刘和,夺其兵权。这件事自然让刘家父子非常不满,由此更加憎恨公孙瓒。
后来刘和找到机会逃出了袁术的魔爪,继续北上,却又被袁绍扣留。直到刘虞和家中老小被公孙瓒所杀的两年后,原刘虞的部下,鲜于辅,阎柔等举兵为刘虞报仇,要求袁绍让刘和出阵,刘和才再次得到自由,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带领父亲的旧部,乌桓部落的客军和麴义率领的袁绍援军一起,在鲍丘大破公孙瓒主力。
史书关于汉末时期刘和的记载到此为止,这使得21世纪的刘和心存了疑问。
其一,刘和是刘虞的合法继承人,曾统领刘虞旧部。可为什么在鲍丘之战后,再也找不到关于他的片言半语呢?如果说因为他不重要所以不记载,那也罢了,可史书对于他的部下,鲜于辅、阎柔的后事都有交待,为何独独缺少了他?
其二,若说袁术早有反心,扣留刘和以搅乱大汉浑水也就罢了,可袁绍又有什么理由继续扣留刘和?若说袁绍也有反心,但邺城与蓟城近在咫尺,刘虞只要一封书信或派遣一支偏师便可让袁绍为难,更何况刘和身怀献帝密诏。他顶多也就只能作为要挟刘虞的一枚棋子而已,袁绍并不值得为了这枚棋子而刻意阻挠献帝诏书,将自己问鼎天下的心思在那几年就暴露出来。
其三,公孙瓒的行为实在诡异。公孙瓒与刘虞不合,天下俱知。袁术的阴谋,他完全可以听之任之,没有必要提醒刘虞。而在提醒了之后却又怕袁术的报复,派了自己的弟弟公孙越去袁术处劝其夺兵,最终还送了弟弟的性命。袁术与公孙瓒相距甚远,为了这点小事,公孙瓒到底怕什么?
其四,刘虞到底在想什么?他派出两千骑兵被袁术缴了械,就这么默认接受了吗?这事之前公孙瓒有过提醒,应该有这个结局的预感和觉悟,但兵已经送了人,儿子却依然没有放回来,难道一点想法和行动都没有吗?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刘和如此想到。为了希望知道更多一些,他又查了一下关于刘虞的资料,于是又发现了几个疑点。
其一,史书记载,公元193年冬,刘虞率兵10万攻打正值空虚的公孙瓒,不想事与愿违,公孙瓒率数百人放火反冲,结果大败刘虞,并围刘虞于居庸,三日城陷。后杀虞及其妻儿。这里的问题在于,都说刘虞不知用兵,但刘虞选择进攻的时间正是公孙瓒最弱的时候,况且按照后来鲜于辅等将的作为来看,刘虞手下还是有能人的。况且数百人冲杀十万人。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如果不用刘虞走了大背运这条理由,实在找不出其他的解释了。
其二,史书记载,田畴自长安回到刘虞处的时候,刘虞已被杀害。田畴于刘虞墓前祭拜,并发誓要为其报仇。但结果他好像什么也没有干,带了5000户族人隐居在了徐无山。这里的问题是,田畴显然有能力,也有实力,更有机会在公孙瓒龟缩易京的时候,联合阎柔,鲜于辅或者袁绍打个顺风仗。但他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做?田畴以德义而名,与臧洪、陈容、张超齐名。看看其他几个人真是因义气而死,而田畴却什么也没有做,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人都重义气,重誓言,看轻生死,而田畴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什么也不做,却依然享有德义之名,为什么呢?
其三,史书记载,田畴隐居徐无山,曾拒绝袁绍和袁尚的任命。但当公孙康斩了袁尚后,却又因以曾经为袁尚所任命而前往吊祭,他和袁尚到底什么关系?
其四,史书记载,官渡之战前,袁绍拥有幽、冀、并、青四州,但事实上,至少有鲜于辅部、阎柔部和张燕部没有归顺袁绍,并依然在幽州和并州游荡。鲜于辅甚至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就在田豫的建议下,开始帮助曹操。问题是从196年到199年这四年间,史书上不见鲜于辅,而袁绍却竟然也由着他,为什么呢?
其五,史书记载,鲜于辅是刘虞的从事,他和鲜于银、齐周收拢了刘虞的旧部,推阎柔为乌桓司马。阎柔自小在乌桓长大,颇有威信,招募了数万乌桓族和鲜卑族战士,把公孙瓒治下的渔阳打破。这里的问题是,阎柔显然不是刘虞的旧部,而刘虞旧部也不是没有人可以领军,可他们为什么要推举一个似乎与刘虞没有关系的阎柔来为刘虞报仇呢?
其六,史书记载,当初韩馥和袁绍想要立刘虞为帝的时候,刘虞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不要再逼我了,再逼我的话,我就远去匈奴。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匈奴?当时刘虞有恩于乌桓,如果只是想避世而活命,他应该说去投奔乌桓;如果想要明节明志,则应该说自裁;可为什么他偏偏说去投奔似乎毫无关系的匈奴?
为什么啊为什么,刘和百思不得其解。
冬至夜的北京非常冷,虽然没有下雪,也没有什么风,但楼顶平台的积雪已经很厚了,冷气能从脚底一直窜到头顶。屋外的空气还是很清新的,这让刘和感觉舒适了不少,脑子里的糨糊似乎也被一点点地化去了。
刘和给自己点燃了一支中华,希望能借着香烟的魔力,重新整理一下思路,为那些谜团找出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时,天上突然打了一个响雷,让刘和吓了一跳。他看了看天空,天上繁星点点,不像要下雨或者下雪的样子。
“奇怪。”刘和如此想到。
这个时候,突然又是一声雷响,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整个城市都为之颤动。
……
第二天,《燕京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
“昨日京城响雷,声及天津河北。一男子在楼顶平台惨遭雷劈。”
“轰隆隆~~”
在雷声的作用下,刘和突然惊醒了。他发现自己躺在了床上,四肢却不听使唤,身体也非常虚弱,一动都不能动。不过,幸好还能转动眼球,看一下周边。
这里不是家中,也不是医院。刘和感到十分诧异。他试图回想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但记忆中的最后片段却是自己站在自家楼顶的平台上抽烟,还有那一声响雷和满天的繁星。
“这里应该是一个帐篷。”刘和如此的想,因为他看到了布制的顶棚和支撑的木架。随后,他又注意到了一股说不出名的薰香的味道。很清淡,却很好闻。帐篷里应该没有人,因为近处没有什么声响,但帐外的远处似乎正在发生着什么,感觉闹闹的。
刘和做了一个深呼吸,脑子里乱乱的。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却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好像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他想到了一些可怕的事情,比如被人摘了器官,或者被人打劫,又或者被人绑架,但很快就全部否定了。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至少不会躺在一个有香薰的帐篷里。
刘和想要喊人,不过很快他就阻止了自己。他不敢。但他还是试着小声说了几个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音节。幸好,能说话,只是嗓子似乎有些沙哑。
刘和又作了一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心绪。现在,他注意到了光亮的问题。虽然帐篷里很亮,但这显然不是窗外的阳光,也不像是电灯的光亮。因为感觉到这光亮有些恍惚,所以刘和所能想到的就只有蜡烛了,而且应该不止一根。
这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这让刘和非常紧张。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没有进来,脚步声又逐渐远去。刘和松了口气,随后闭上眼睛,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听觉上。远处依然隐约传来闹闹的声音,听不清楚,但近处却很安静,除了刚刚有人走过时的脚步声。不多久,又有脚步声传来。根据这声音,刘和暗自盘算了一下,大约有10个人。这些人还是没有进来,脚步声又远去了。此后,刘和发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这脚步声由远至近,又由近至远。而且每一次的人数好像都是10个人左右。
“有人在为我巡逻吗?”刘和自嘲的想到。
不知道过了多久,帐外又传来了声音,这一次是公鸡的啼鸣。
金鸡报晓,天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