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日常生活 第117章授计

作者 : 洛浮

`p`*wxc`p``p`*wxc`p`“既然他们不在袋子里,那么你只要把他们放在袋子里不就可以了?”长孙颖微微一笑,趴在李治肩头说道,“像是崔家那种门第的,他们被重用也觉得是自己才华过人,少有感激你的。♀倒是这些普通人,若是被你提拔,对你的忠心自然胜过那些人了。”

“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李治叹了声气,然后模着她的小手有些忧愁的说道,“只是人才难求。我又不可能把手头的一摊子事放下去寻找人才。”

这也是两难。

“有句老话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孙颖看着他,似乎完全不懂他的烦恼所在,“没有人才怕什么,咱们培养不就成了?一年两年不行,且先忍着,三年四年,十年八年,总有养成的那天。到时候就该轮到咱们吐气扬眉了。”

“哪有那么容易,种树都要树种,何况种人呢。”李治听着她的口气,想到的无非是女人见识短,不知一个士子培养有多难。

世族就像是卡在皇家脖子上的一道绳索,不仅束缚在李治的脖子上,还束缚在他子子孙孙的脖子上。国家治理不能仅靠一小撮人,否则那一小撮人利益勾连,到最后将着自己的利益凌驾在国家的利益至上,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如果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李治绝对会去尝试。但可惜的是,他现在找不到。

李治模着长孙颖的手,为难的说道,“父亲也一直在尝试摆月兑门阀对我们的控制,他强调科举,将着进士捧得那么高,无非就是为了抑制门阀。但如今看起来,效果却是微乎其微。起初几年还有些遗珠,但是如今能考上科举的,不是累世公卿便是世家子弟,寒门士子微乎其微。”

“那是你们把门槛拔得太高了啊。”长孙颖呵呵一笑,然后十分自然的说道,“要是门槛放得低些,只要识字便好,或者能通读便好,这能招多少人?”

“我要那么多人做什么?”李治吃惊的看着她,“朝廷哪有那么多官位?况且他们资质不足,就算给他们官位,也是祸国殃民。”

长孙颖说李治要求太高,李治觉得长孙颖的要求也低到吓人了。

“嗨,谁说让他们做官了。”长孙颖摇了摇头,然后扳着指头给他算道,“大材大用,小才小用呗。那些勉强能识字能读书的人,指望他们治国安邦是不行,但是让他们在乡下交些个顽童识字呢?他们虽然是庸才,可谁知道会不会因为他们的传授,发掘出好些个良才美玉呢?”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李治听着这话,忽然觉得有点意思了。

“现在的考试实在是太少,而且年纪太大,都是是十四到十九岁。这个年纪,天才庸才都定了,咱们能做的也有限。”长孙颖眼珠子一转,便将着后世的经验不要钱的丢了出来,“那不如就从女圭女圭抓起,在着乡间按村设校,让着他们读书识字,然后六七岁的时候考一次,将着可用之才挑选出来,送到县上统一教导,然后等着十一二岁时,再筛选一遍,送到州府教导。这样只要聪明,一个乡下孩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也可以有着名门士子差不多的学识,这样再将着他们放在同样的科举考试中,那选拔的人才,世家也占不了多少了。”

长孙颖说的问题,无非就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如何尽可能的培育多些人才了。虽然不尽然科学,也谈不上因材施教,但起码给了最底层的百姓们一个往上的阶梯。

“这个,得花很多钱。”李治思考了半天,眼睛发光,连着呼吸都有些急促,但是却并没有轻易称道,而是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李治这些日子监国,也知道一个国家日常要花多少钱,要真是按照长孙颖说的这样布局,那光建立学校,给老师发放俸禄,给学生补贴,都是个巨大的问题了。

“无非是一挪二要呗。”长孙颖在后世见多了,当下也不难,跟着他算账,“乡下的小学,不过一两个塾师就够了,能花多少钱?公主王爷,皇亲贵胄们一年的开销,能建多少个学校?”

“这笔费用不能砍!”李治听着长孙颖这话,立刻变了脸色,猛然坐起来说道。

皇室以及诸王公卿开销大,但是这个费用绝对不能减,实际上李治上台后,这些人的封地还得加。无他,示恩尔。如果他消减了,哪怕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但是落到别人口中,落到史书上,那也是刻薄寡恩的名头。

可以说,这些人跟着李治是同一阵线的,他们的支持是皇帝根基牢固的关键,如果你消减他们的费用,只会逼得他们与你为敌,站到你的对立面去。

“谁说消减他们的封地了?”长孙颖看着他吓得,赶紧解释,“让他们花钱的法子多了,哪里需要用那么拙劣的手段。”

“他们是有钱不假,可让他们花钱,那可是难上加难。”想起自己的那帮亲戚,李治觉得长孙颖说的事情很难达成。

“他们逞豪斗富的钱,都够盖多少个小学了。”长孙颖撇撇嘴,觉得李治不需要花钱,当真都有些不懂那些人花钱是为了什么,“他们一掷千金,为的不就是面子?那你就给他们个面子好了。弄出个慈善会来,想着法儿的让他们体面的花钱。”

长孙颖想起后世那些闲的蛋疼的富豪慈善会了,反正这帮人的钱不花还担心他们留着造反,不如让他们花在教书育人上。

具体如何鼓动这帮人花钱,那就得要专业人士了,她只负责出主意,不负责具体实施。

“挑拨她们,到是个好主意。”李治是个举一反三的好学生,立马就领悟道,“可以扩大学生范围,例如伤人,匠户。如果非良家子想要入学,让他们缴纳一定的钱便可。”

长孙颖听着这话,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治,心想这位也太没节操了吧,这简直是提前数千年把择校费都弄出来了。

这个时代只有良家子才可以做官,但是读书却没有限制,所以李治实际上是让这些人花钱享受了他们原本就可以享受的待遇。而这些人之所以愿意花钱,则是前面有“可能可以参加科举”这个大胡萝卜在晃着。

毕竟,商人在这个时代,可是仅次于皇家的有钱人。

李治这话也是经过思考后才说的,毕竟只是允许他们入学读书而已,要读成会有数十年的时光,能不能成才就看他们子弟自己的本事了。在着众多的竞争下,若真有商户之子能够月兑颖而出,那李治不介意舀出个位置给他们。

“怎么?”看着长孙颖都呆了,李治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模鼻子问道,“觉得我太贪财了?”

“不,哪里!”长孙颖立刻张口反驳,然后给着李治戴了顶高帽子,“我是被你的聪明智慧和胸襟给打动了,这才是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嘛。孔夫子当年都没有嫌弃过学生的出身,我们现在却是将着人一出生都分三六九等,这实在是太有悖唯才是举了。”

“你这话也就是在我面前说说,要是在别人面前,就是大逆不道了。”李治拍了拍她的头站起来,心里头却是一片开阔。

皇室受世家所限,不过因为人才储备不够,不得不借助世家的势力。如今长孙颖提出这个方法,却是釜底抽薪的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将着世家对于文化的垄断打破。若是全力推行下去,哪怕是在李治这个朝代没有解决世家的问题,那么在他子孙后代那里,也就不愁没人可用了。

不过,李治反复琢磨了半天,看着外面层层叠叠的重檐斗拱,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淡了下去。

“办法虽好,可是,却无法在现在实施。”李治感叹道,伸手拍了拍栏杆,却是攥紧了拳头。

这举动牵扯极大,除非是皇帝一言决断,要不然极难施行。

当然,他是太子,也有那个权力,但是搞出这般动作,却是会引起皇帝以及朝臣的注视,有违他韬光养晦的政策。

所以想做却又不能做,这就像是告诉一个饿得半死的人如何可以吃饱饭,但是却又按住他不许他去吃一样,憋得难受。

长孙颖走了出来,站在他身边,跟着他看着同一片天空,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咱们不急。”

“一个想法,想起来总是美好的,但是具体实施时,却会发现有无数的弊端。”长孙颖伸手去拉他的手,然后慢悠悠的说道,“殿下暂时无法全国推行,也没有什么好懊恼的。你大可在自己的庄子上,或者帝都附近的村庄里先择几个地方试验,等确保可行无虞,再全国推行。”

“这样,却是半点都不耽误时间了。”长孙颖抬眼看着他,她将着后世划试验区的方式都交给了他,她就不信李治会比后世的人要做得差。`p`*wxc`p``p`*wxc`p`

作者有话要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这个真的不是说着完的。

哪怕那么多人骂科举,骂高考,但是平心而论,这个真是给我们屁民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

所以青春什么的,有钱人可以好好学习享受人生,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了。虽然你苦学很多年,可能都不如人家有个好爹。但如果不苦学,你连不如都到不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唐宫日常生活最新章节 | 唐宫日常生活全文阅读 | 唐宫日常生活全集阅读